东汉班昭所写的《女诫》一直被认为是女性宗教的殿堂,在古代女性四书中排名第一,班昭本人也成为了女性宗教的圣人。女诫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影响深远,在确立封建伦理价值观、维护和巩固封建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女诫》后来被宋元理学家吹捧玩弄,成为明清时期女性的一个强有力的枷锁。所以班昭和她的《女诫》在近代被很多人破坏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考虑到班昭的历史家庭背景,班昭所倡导的家庭人际关系方式和女性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可否认能够促进封建家庭的和谐稳定,且不说《女诫》实际上只是班昭送给女儿的一条家训,母亲对子女的爱负有深深的责任也是可以理解的。
班昭生平简介
班昭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班彪,大哥班固,二哥班超。班彪写了《史记列传》,中国断代史的第一步,但写完六十五篇才去世。班固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写了韩曙,但后来被告人私改国史入狱。班超为其弟辩诬,明帝为其疾作解释,并上书改史。班超从军,为远征西域做出了巨大贡献。14岁时,班昭嫁给了同郡书生曹石书。他家藏书丰富,夫妻俩经常交流思想,一起学习。
班固因卷入窦宪案而死于狱中,但韩曙没有完成,皇帝下令班昭继续下去。《韩曙》出版后,班昭一举成名。从公元92年开始,他和皇帝多次上书班昭入宫,“令皇后贵人师门各司其职,号令天下。凡是有贡献的外来者,我们都要向傅致敬。而邓太后来朝,闻政事。”班昭为皇后和贵族们训话,后来成为皇太后的老师,绰号“曹大甲”。
班昭之弟班固“写韩曙,其八表与田文之死,不期而至,与帝赵赵随从东观馆阁。”——《后汉·妇人·曹诗书妻传》卷84
班昭继续说道
曹诗书英年早逝,班昭守寡抚养子女。她希望后代女性也能遵守礼仪,考虑到“所有的女性都应该适合人,而不是逐渐教导,忽视女性的仪式,害怕羞耻和家庭的耻辱。我现在的病是停滞的,人生无常,每次读《儒草》,都觉得惆怅。间作《女诫》七章,希望所有女性都写一篇,对你有益,对你有帮助。”因此,在公元110年,班昭写下了《女诫》,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作为曹氏妇女的家训。
《后汉书·列女传》以《曹诗书夫人传》记述班昭生平:“扶风曹诗书夫人,亦班彪同县之女,名昭,字惠班,名姬。书香天资,叔死得早,法行得当。...每个人。”班昭所作赋、颂、铭、讣告、问、注、嗟叹、书、论、尚书、夷陵共十六篇。根据顾淮三对汉代《文艺志》的补充,认为有《郑东赋》、《大曲赋》、《游桐赋》、《列女传》、《女诫》等著作可以考。他的妇女观在《列女传》中得到了体现,为他创作的《女诫》七篇系统地反映了班昭的妇女观。
二.女诫概述
《女诫》全文除前言外,共七章,分别是:自卑第一,夫妻第二,尊重与谨慎第三,女性行为第四,专注第五,歌第六,叔姐第七。全文只有1600多字,贯穿着一个理论:男尊女卑。围绕一个中心:夫妻。简单来说,女诫思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1.强调女性认为男性优于女性的观点
班昭一开始认为,女性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承担起由性别角色决定的社会责任,如在家努力工作、做家务、为丈夫服务、为祭祀活动做好一切准备。
在《女诫》中,班昭也强调夫妻需要同时修养自己。她认为“丈夫不贤惠,就没有办法娶女人;女人不贤惠,就无事可做。”班昭在《夫妇之二》中提出的“今日君子只知妻妾不可克制,尊严不可残缺”就是基于这一思想。所以他训练手下,用书本检查,却不知道夫妻不会做事,礼仪也救不了。但是教男不教女,反而害了对方!”《礼记》,八岁教之书,十五岁学。你不能一个人想!”
班昭提倡女童学,主张女童从小受教育,具有开创性。当然,她的目的不是像培养男人一样培养女人,而是教育女人明白“丈夫必须做事”的道理。《女子行四》说:“女子有四行,一是女子德,二是女子言,三是女子容,四是女子功。”班昭对《礼记》中的四行(四德)即女子德、女子言、女子容、女子功作了解释。四个“不需要”(不需要旗帜鲜明,不需要争论,不需要色靓,不需要巧)限制了女性的才华和人格延伸,儒家设计中对女性的包容有助于维护旧伦理道德,正如班固的《白虎通》所言,“女性为什么有师?学东西的方法也是。”班的女子教育也难逃此限。
2.强调女性行为的阴阳特殊观
班昭的女性行为观是建立在男尊女卑、丈夫优于妻子的前提下,旨在为丈夫做好事,寻求和谐。
东汉崇尚名节,班昭《女诫》提倡女性看重自己的“可听名”。“以弱为先”提出了“以弱为先”、“当班”、“跟随祭祀”的命题,“三者盖女性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班昭要求女性具有敬谦之德,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就认可的社会美德,值得提倡和肯定。
但与此同时,她要求女性“早睡,不愁熬夜,做私事,毫不犹豫地轻松玩耍,做自己该做的事,写完自己的字。”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地位已经被埋没,这种“共同方式”的要求都局限于家庭,即“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点。
汉代是一个女性地位绰绰有余的时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也很复杂。西汉高祖死后,吕后处于朝鲜的独裁统治之下。为此,鲁的外戚随意夺权,造成了混乱局面。有鉴于此,光武帝在临死前一年发布特别圣旨,驱逐吕太后出汉祠堂,尊文帝薄熙来之母为高皇后,只配粮食。上谕曰:“与群臣有约,非刘、王之约。吕后贼害三昭,专害王鲁士。幸亏有了国家精神,鲁、,天命几次下降,危机就比较安稳了。吕后不可配高庙,当至尊。”这个圣旨,显然是在告诉后妃们,如果她们像吕后一样,报着外族善于政务,死后就不配吃汉家的地了。
鲁皇后
但汉家外戚的专制权力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在中国,外戚专权在汉朝最为严重,尤其是东汉。东汉所有的皇帝,除了死于六十三岁的光武帝和死于五十四岁的狄咸,都死得早。皇帝早逝,继承人年轻,继承人年轻就容易面对王朝。《吕氏家史》记载汉武帝去勾搭易夫人,说:“往古之国,有乱,主少母强。女主傲慢自大,淫乱,禁不了。“所以,生汉武帝的人的母亲,无论男女,都被处死。但东汉时期,少生多强母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复。
东汉二百年间,慈禧太后访朝四五十年。历史学家总是对外戚的专制权力进行评论。叶凡写的《后汉书》,另有“正得失”之意。他在这个学科的序言中说:“自古以来,虽然主年轻时难,但王氏家族有许多烦恼,他必须被任命为冢宰,简要求忠诚。没有全职女人,他砍掉了重型装备。”因为一个“全职女人”会导致“涉外婚姻和混乱”。为此,针对东汉的现实,他尖锐地指出:“东京的帝制屡遭失败,权力归女主,四皇立于外。在朝的六人之后,就不能做幕布,不能认命父兄,不能贪子治国长久。打压明贤专攻。”当该妇女在朝鲜时,她必须指定她的父亲和兄弟。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财团干预政府事务的情况,叶凡对此已有密切观察。
班昭入宫,张皇帝专制的窦宪被杀,梁得势,殷皇后因牵连无辜知识被罢黜,邓贵人成为皇后,邓的外戚邓芝在和帝时代身居高位。班昭看到了东汉后宫的现状,所以她认为女人和丈夫应该互相尊重和服从地相处,遵守女人柔软和软弱的特点,忠诚。
3.强调妥协的家庭观
汉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社会伦理关系远没有后世那么严格和复杂,但汉代盛行的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孝道观念。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汉代政府以忠孝为家国同构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秩序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
所以《女诫》不仅强调了一个女人与丈夫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还提出要更加注重对婆婆的顺从,与姑姑姑父和睦相处。《曲丛六》中,班昭认为,即使妻子得到丈夫的爱,如果婆婆觉得不幸福,妻子也会离婚。所以,无论婆婆说什么,是对是错,你都要听。你不能争论对错。
此外,班昭将丈夫的关系定义为“恩情”,与叔叔阿姨的关系定义为“义”。她认为“有被善良分开,被正义打碎的东西。”。丈夫虽爱云,伯母不爱,所谓自毁经义。“有的夫妻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爱而分开,有的夫妻是因为自己的叔叔阿姨缺乏“义”而分开。所以,他们应该以谦卑的态度赢得他们的好感,希望他们能在婆婆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从而在家庭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女诫》的再评价
自古以来,对班昭和《女诫》的评价就有很大的差异,班昭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端的,但她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和政治史上的成就几乎没有歧义,大多数人持积极的态度。班昭生活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成长于儒家家庭。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将这一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言行中,并忠实地按照儒家经典对女性的要求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此外,上述班昭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使班昭意识到外戚的危害和女性的灾难。之后,班昭进宫讲学,儿子曹诚被封为齐襄公,这不是她想要的。他的序言说:“我不希望增加神圣的恩典,给黄金和紫色。”在《女诫》的“夫妇”篇中,班昭指出:“君子看此日,知妻不可克制,尊严不可残缺。”不亲自看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班昭衷心希望女性能谦让听话,接受礼教,遵循“阴阳互补”的原则,“各得其所,谋其政”(侍奉丈夫,教育子女,掌握天下……)。
《后汉书·妇女传》载有班昭《和邓太后来朝闻政》。雍初中时,邓芝因担心母亲而辞职,邓太后不愿回答。他问班昭、班昭,在《太后上邓书》中,他认为:“谦让之风大”,并引用《论语》说:“说出来,影响深远。”班昭在训诫邓太后时,多次表示“谦让”、“退让”的重要性,支持邓芝辞职回乡,并委婉地表示反对外戚越权。
在现代,大多数人认为《女诫》是古代礼制虐待女性的历史见证。王晖认为,《女诫》所反映的本质是宣扬女性的劣根性,服从“三从四德”,以抹杀女性的独立人格为代价,维护没落的父权制。所以是罪恶伦理的体现,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叶小川认为,《女诫》确立的“三从四德”理论渗透到法律之中,成为立法的依据。也是司法审判的指导原则,甚至是审判的直接依据。从此,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模式有了法律依据和强制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创造了自己的枷锁。”
但实际上,传统和民主科学并不是不相容的。《女诫》中的“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举有恶行”,“照顾私事,不遗余力演剧,有所成就,写完手迹”,“为人妇,仁义爱人,善良和睦”,“四德”,不轻易抛弃丈夫,家庭和睦等。它们的规范功能和道德诉求导向现在已不容忽视,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特定历史环境,班昭的家庭人际关系观念和女性行为规范极大地促进了封建家庭的和谐稳定。
《女诫》前有序,写明是曹妇女的家训。目的是家庭妇女要结婚了,但没有进一步加强教育,不了解妇女的仪式,担心已婚妇女在丈夫家不尊重,从而羞辱氏族。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为自己家庭的女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是一个母亲和长辈严格自律和言行的家庭戒律,就像今天的父母对孩子特别严格一样。但将家训解读为经文是一种误解,也使《女诫》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情感色彩。《女诫》为此被多方诟病,自然不合适。
总的来说,作为女性,班昭并不是男权文化的叛徒。相反,在当时儒家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她从心底里认可了这种男权文化,并将其视为一种自觉的活动。班昭把《女诫》思想作为自己理想观念的载体和道德评价的标准,用儒家正统道德观念从男性立场论述自己的女性观,宣扬封建礼教。赋予妇女的历史意义和沉重负担不应被忽视或否认。
1.《女诫 【闲话古今】何为女性——浅谈班昭《女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女诫 【闲话古今】何为女性——浅谈班昭《女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8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