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Yenl Jeex Daox
土家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统计,全国有8353912人,排在彝族之后,藏族、蒙古族之前。大致相当于海南省的人口规模。
然而,土家族的特点和文化是缺乏的,一些人甚至没有明确区分土家族和西北土族。可见存在感有多低。
在贵州省,144万土家族人口在各族中并不算少,排在侗族之后,彝族之前,几乎覆盖了黔东北所有区县。除了铜仁市、湘西、恩施、重庆,文化成就相对单薄。要理解这一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湖北神农架土家族老人的传统服饰
第一,土家族的历史记载相对匮乏
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彝族常被称为“罗罗”,布依族被称为“仲家”,侗族被称为“任栋”,都有固定的生活区域和历史文化遗产。
而土家族在这方面就瘦多了,总是局限于“苗”、“土生土长”这类宽泛的称谓。考虑到雾灵山地区有苗族,这里常把土人和苗族统称为苗族。
雾灵山地区的苗族属于苗语的东方话,自称“国雄”,土地流转前衣服裙子都是红色的,叫“红苗”。苗疆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隔开明朝的初生苗和成熟苗,清代“中衰战争”时期湘黔苗族的起义,现代文化大师沈从文的《湘行三际》使苗、汉在这片土地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而土家族一直被认为是苗族的一部分,不独立传承就略显孤独。直到1950年,自称是第一个土家族的田作为苗族代表加入了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代表团,人们才知道武陵山区除了苗族和汉族之外,还有一个身份不明的民族。
经过几十年的国家恢复,土家族的实体形成了。
田,土家族第一代表。
现在的土家族聚居区大多与历史上“红庙”的居住区重合。举个例子,史书上说:“红庙原出自铜仁府,族群非常众多。东至郴州界,西至四川平头、平茶、沭阳土司,北至保靖,南至麻阳,东南至五寨石,经300里,纬120里,周120里,都是他们家住的地方。”
根据目前的地图,该苗族聚居区的经度为360里,纬度为240里,周边地区为1200里,面积为21600平方公里,包括铜仁、松桃、秀山、酉阳、沅陵、芦溪、吉首、古丈、花垣、保靖、凤凰、麻阳等12个县市。
此外,永顺、龙山、桑植、大庸和鄂西边缘地区仍有红色苗寨。
至于为什么古代土家族聚居区的记载都是“红苗”,是古代记载的文书错误,还是土家族是“红苗”的一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比如湘西南的苗江长城,在历史上是土生土长的苗和成熟苗的分界线,但自从民族认同之后,就成了苗和土家的分界线,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文化现象。
整个古代苗族地图覆盖了主要的土家族聚居区
湘西“红苗”
第二:自古以来,土家族的特点不明显
现在学术界包括潘光旦先生都认为土家族是武陵山区的土司,这就印证了土家族自称“本地人”的说法。
但据史书记载,彭祖籍西州,最著名的土司不是本地人,而是唐宋时期陕西、山西、江西汉族军官的后代。根据民国20年编纂的《沅陵县志》,这一历史事实仍沿着史籍记载进行陈述。根据它,“蛮族部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的首领各有各的长处,不能统一。那些在情报上狡猾的汉人,经常利用这一点,与酋长们联合起来,让他们服从命令。西州之家,盖汉人,为群人所推。”
比如永顺土司彭朝怀,土地改流后被遣送回原籍江西,证明土家族土司其实来自江西汉族。
永顺土司遗存,汉文化的结晶
比如贵州铜仁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土家族社区,现在铜仁市区人口约150万,土家族在各民族中排名第一。但根据1982年的统计,土家族只有1600人,甚至不到2000人。
历史上记载为“红苗”的红苗,大多在明清“赶苗扩产”,改土归流后,逃到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拉耳山平台,形成了拉耳山育苗区。
最初的思南府地区是在郑德和嘉靖年间。由于四川的饥荒,“村里的难民和移民不下几万人”。他们往往是“有血缘关系,相互纠缠,日积月累,来来去去”,从而产生了“居蜀中人与侨右蒋”。形成了以四川移民为主的分布区。
在今天的鄞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德江县的土家汉语方言中,华二音非常严重。
有学者说这是土家语在汉语方言中的遗留,而是黔北四川口音的痕迹。
思南县土家灯戏
清朝中后期以后,黔北有一种人满为患的感觉,少数民族的特色很少。
比如《贵州通志》记载:“余庆县是种僧,散村同汉人;思南地区有汉庄191个,苗寨21个,安化县为汉庄,无苗寨;石阡府有汉庄130余座,苗寨14座,龙泉县都是汉庄,松涛堂甘隆中堂属于苗寨350座,共5999户,不到户口的四分之一,盖经盖苗成为兵烧,不如前者。
从上面可以看出,铜仁地区除松涛苗族自治县外,汉族占土家族的90%甚至100%。
由此可见,土家族要么与汉族相似,要么与历代的成熟苗相同,甚至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
今天的土家族文化可以看做一条线索。它的摇摆舞源于湘西苗族流行的“团圆鼓励”,而西兰卡普的织锦则来源于“花带”的苗语含义。吊脚楼、哭嫁、打牙牙是西南官话区的常见习俗。
恩施州土家族“打败刘孜”
第三:土家族文化包装缺乏自主品牌,抄袭现象非常严重
在当今的旅游大潮中,一些土家族地区充分发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发展旅游业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一些文化形式上存在同质化甚至抄袭的倾向,导致土家族文化特征不清。
比如湘西、恩施、重庆,土家族的酒吧酒和长桌宴不是当地的特色文化,而是指贵州黔东南州的苗族活动,群众参与度很低。
在张家界景区、桃花源景区、土家城景区,甚至购买苗族服饰作为土家族服饰,甚至有土家族歌手登台表演。土家族视频MV给人看苗族服饰,造成文化资源混乱。
即使是主流价值观不接受的文化,如土匪、土匪、尸体等,也被认为是土家族文化宣传的一部分,被怀疑也会被同样使用。
网上介绍土家族银饰其实是抄袭苗族文章
土家族文化要想重生和发展,一味地学习和复制其他文化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充分发掘本土文化,为传统土家族文化注入新的元素,才是发展之路。
1.《土家族文化 800多万人的土家族文化为何缺乏存在感?从这些方面找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土家族文化 800多万人的土家族文化为何缺乏存在感?从这些方面找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9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