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说改编电影《云图》
电影《云图》于2012年10月在北美上映,几个月后于2013年1月在中国上映。两个版本差别很大。
美国版172分钟,国产版只有134分钟。虽然做了很多删减,但这部电影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仍然让国内观众惊叹不已。
该片在豆瓣评分8.0分,在IMDb网站评分7.4分。
这部电影由《洛拉快跑》和《香水》的汤姆·提克威执导,由《黑客帝国》系列的沃卓斯基姐妹执导。
这部电影阵容强大,包括汤姆·汉克斯、哈里·贝瑞、雨果·维文、本·卫肖、休·格兰特和其他实力雄厚的电影明星,以及韩国女演员裴斗娜和中国女演员周迅。
《云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这些演员几乎都是一个人装饰,强大的化妆手法让你不仔细看很难分辨,直到电影结束后演员表出现才让你恍然大悟。
电影《云图》改编自同名小说。就像李安2013年执导的另一部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一样,两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一度被称为“最难拍成电影的小说”。
小说改编电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物形象处理,对两人来说都不难。
原著小说的深刻内涵使得电影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而电影依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更广泛的观众群使得这些思想内涵的传播迅速扩大。
当然,作为二度创作,对原片的改编既要忠实地保留原著的精髓和灵魂,又要有导演和编剧的认知感受和重新解读。
这是对导演和编剧技巧的一次彻底考验。加减一定要做,如何选择是个很大的问题。好在两部电影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02《云图》故事本身和电影与原著的区别
当年棒子哥先看原著,然后等电影。电影上映前,我有点好奇和担心。好奇的是导演是怎么用镜头语言叙述的,担心的是没有看过原著的普通粉丝第一次能不能看懂。
电影和原著都讲了六个故事。
1850年,在南太平洋,美国公证人亚当·尤因在船上被不明寄生虫病折磨。他把所见所闻记录在日记里;
1931年,苏格兰落魄青年罗伯特·弗罗比舍(Robert Frobisher)为音乐大师录制乐谱,受半个旅行日记的启发,创作了一部气势磅礴的《云·Sonet》;
1975年,在美国加州,小报记者路易莎·雷冒着生命危险调查了一起核电站丑闻。她被旧唱片店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运动所感动;
2012年,在英国伦敦,被囚禁在养老院的出版商蒂莫西·卡文迪什(Timothy cavendish)拿着一摞女记者写的纪实文学,打算把他的“越狱经历”拍成电影;
乌托邦的未来,在首尔,餐厅服务员克隆了星美-451,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反抗人类。她看了一部跃过人类图书馆养老院的电影;
在文明毁灭后的未来,不同星球、不同牧羊土著的萨克里对高科技文明的先知充满敌意。他的部落唯一信仰的女神是星美…
这部电影采用了与原著不同的叙事风格。
你可以把原作想象成一个俄罗斯娃娃,然后一刀把娃娃劈成两半。只有最里面的娃娃完好无损,原来的六个娃娃变成了11个零件。
作者先拿起最外层的一半,再拿起第二层的一半,以此类推到完整的宝贝,再到倒数第二层的另一半,最后到最外层的另一半,把11个部分一个个拼接成6个宝贝套,也就是这6个故事。它始于太平洋,止于太平洋。
而电影把六层的发展推平,就像六条扭曲的线互相缠绕。时间空在不断变化,联系越来越紧密,一起冲向高潮,感觉和宇宙平行。在另一个星球开始,在另一个星球结束。
很难说这两种叙事方式孰优孰劣,但影片零散的片段和跳跃的片段,以及很多角色确实需要观者有很强的实时记忆拼接能力,容易导致感知混乱,一刷难懂。
同时,相比原著,影片做了很多减法。
原著中的六个故事非常独立,内容丰富,采用了不同的风格。每个故事都被扩展到足以制作一部电影。
由于影片长度和结构的考虑,很多细节在影片中没有表现出来,而这些铺垫的缺失也使得影片中故事的发展显得略显突兀。
但电影的优势在于视觉表现,尤其是视觉奇观的建立,在今天的电影技术支持下基本可以实现。
在一个好导演和好编剧的前提下,电影与写作的关系,各有所长,相辅相成,使电影与文学真正相得益彰。
影片完美地呈现了原著中的场景和人物,与我看文本时脑海中产生的场景相对应。我不得不佩服好莱坞梦想家的非凡能力。尤其是未来的世界,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在叙事风格和故事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原著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串联故事的素材对于每个独立故事的发展不仅重要,而且不关键,而这恰恰是它的精妙之处。
没有这些系列点,故事还是故事,甚至是很普通的故事。有了这些系列点,才能成为云地图,才能理解命运、轮回、救赎、文明、未来等这些深刻而宏大的命题。
03“云图”
作为一部丰富而深刻的电影,每个观众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和观点。就像一个不规则的镜头,它可以折射出很多不同的光线和颜色,但这取决于你投射光线的角度。
就像“云图”这个名字一样,云的生成和画面总是似是而非,飘忽不定,变幻莫测,却又不可避免地遵循着自己的圆形轨迹。至于云是像马还是像鹿,是会下雨还是只是打雷,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看来,除了命运的无常与恒常,这个世界的轮回与来世,你还能想到《云图》的诸多意象及其深刻内涵。
历史与文明
谁创造了历史?少数精英还是普通人?历史的发展和趋势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是历史学家一直争论的话题。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语文教育的人来说,历史老师很早就告诉我们,标准答案是后者。但是,我个人一直怀疑这样一个标准答案。
总觉得创造历史的关键是那些英雄精英,历史的发展更多的是偶然而不是必然。
历史老师认为,英雄人物可以促进历史的发展,但他们并不创造历史。历史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可能有秦始皇没有秦始皇,甘特勒没有希特勒,皮主席没有毛主席。这个解释还是很难说服我。
比如,如果不是人类,如果没有几千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这样的偶然事件,恐龙会灭绝吗?恐龙没有灭绝,人类还会诞生吗?没有人类就没有历史。最后,历史老师说:历史不能假设。
说到底,历史就是人的历史,人在书写,在创造。可以说,没有人,就没有历史。但哪种人在历史进程和发展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还是归结到具体的人而不是广义的“人”,而且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具体的人。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确有历代秦王奠定的基础,吕不韦的戏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只与这些特定的人有关。咸阳郊区的农民再怎么努力面对黄土,面对天空,也无法创造和推动历史。无论是数以千计的农民在家种地还是当兵打仗,都需要秦王的命令来形成推动历史的力量。
工作可以改变世界。诚然,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只与发明和推广这些技术的精英有关。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能跟上并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
跑路,回到“云图”。每个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人成为了创造历史的关键人物。
然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不同的。后面的人比前面的人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深远。从亚当·尤因的日记到星美成为宗教偶像,整个过程呈现出影响的几何膨胀,这就是蝴蝶效应。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很草根,不是英雄,他们的行动没有明确的改变历史的动机,但他们是这条历史线索中的关键环节,没有任何历史,他们可能会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是由少数精英或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不准确的。而是在几个关键人物有意无意的不断推动下,聚集更多人的力量,形成不可抗拒的势头,从而形成一个文明和历史的过程。
关键人物可以是英雄、精英、屌丝,但无论是谁,自身的主观意识和素质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偶然因素比必然因素更重要。
所以,当一个普通人不确定自己是否会成为关键人物的时候,他就无法创造历史,只能成为历史潮流中的一个积极或消极的粒子,或者干脆成为毫无意义的炮灰。
然而,每个人都不能忽视自己在漫长历史中的作用。哪怕是最微小的动作都可能形成蝴蝶效应,从而成为创造历史的关键人物。
就像亚当·尤因最后说的:一滴水不能改变海洋,但海洋不是由几滴水组成的吗?
政治与社会
任何了解沃卓斯基姐妹制作的电影的人都可能认为她们是执导《云图》的最佳人选。。
《V为仇杀》和《黑客帝国》都在讨论一个政治命题,那就是反抗极权主义。
在《云图》中,这个命题也呈现出渐进性强化。
第一个故事是黑人对种族歧视的个体反抗;第二个故事是文艺青年对同性恋、家庭背景、资历歧视的个体反抗;第三个故事是几个老人对监狱式养老院管理的小群体反抗;第四个故事是以女记者为代表的普通人对为了自己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大公司的抵制;第五个故事是星美代表克隆人对人类极权社会的群体反抗;第六个故事是文明人类反抗回归原始的野蛮人,逃离整个地球世界。
从个体抵抗到群体抵抗;从反对歧视到反抗权威。几乎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人因为挣扎而死,可谓“给我自由,或者给我死亡”。
与原著相比,这部电影的政治影射因细节的删除而被削弱,尤其是《星美》的故事,最显著地反映了极权主义和压迫。
看原著的时候,有很多环境描写,人物设定,语言对话都能让人会心一笑。故事将发生在韩国所谓的新首尔,很能说明问题。甚至在其他故事里,也提到了朝鲜。比如一个女记者的父亲和黑人在朝鲜战争时期是战友。
原作者和电影导演都对等级制度、极权主义和任意剥夺人类自由感到厌恶和批判,认为这样的制度会毁灭世界。
如今,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共存与交流不断加强,同时,由种族、文化、宗教、习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造成的矛盾落差也是无处不在,甚至愈演愈烈。
作者似乎感到无助和无奈。在审视自己的社会和制度时,他并不认同东方文化下的社会现状,而是表现出一些悲观主义。
宗教、科学和未来
《云图》无疑会属于科幻片的范畴。科学发展的轨迹在故事的不同时期一一呈现。特别是以后,都是纯科幻。
技术幻想本身没有什么创造性,除了克隆人,高度信息化,外来殖民。然而,如前所述,这个故事本身反映了对科学技术发展可能给人类世界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的悲观情绪。
事实上,这种观点或思想一直是西方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领域,有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反映了这种思想。但《云图》也蕴含着科技发展对社会制度变迁产生致命影响的隐忧。在这方面,有点像银翼杀手。
女记者雷的故事暗示了核能已经成为毁灭世界的一种可能性。继续交往,西方世界毁灭后,东方文明崛起。
然而,由于核能的破坏,生产和生活资料严重缺乏,甚至物种灭绝。少数人占据大部分资源,主宰世界,利用克隆技术奴役克隆人,把他们作为食物来源,从而形成一个吃人的世界。
后来人类和克隆人的战争爆发,人类文明彻底毁灭。只有极少数掌握高端科技的人类留在了地球和外星基地,而其余人类则退化到了蛮荒时代,建立了以星美为偶像的宗教信仰。
归根结底,宗教和科学一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两种方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经历了多轮的相互博弈和妥协。
在《云图》中,星辰之美是科学的产物,但觉醒后却成为反抗统治的代表和象征,最终成为人类的宗教偶像。科学几乎没落,宗教信仰又在引导人类。
严格来说,星星之美是人类创造的,但最终却成为了人类的精神归属,充满了反讽。
要真正拯救人类,逃离无法居住的地球,最终还是要靠科技的力量,但星美的信仰不会死。科学和宗教继续纠缠。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学校的母亲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科学与宗教,一个导外,一个导内。没有哪一个,人类文明就不完整。
影片结尾,人类移民到了不同的星球,文明几乎回到了最初,似乎完成了一个循环。
这个周期比个体生命周期更大。人们不禁要问,人类文明的开始是否也是最后一个未知文明自我毁灭的结束。它被破坏得如此彻底,以至于几乎没有任何文明成果流传下来,只剩下以宗教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延续了几千年,警醒人类不要重蹈覆辙。
而那些不明飞行物,不过是远古残存文明的人类后裔对地球的一次旅行。但是我们仰望星空空,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古老的家。
1.《黑客帝国导演 豆瓣8.0分,《黑客帝国》导演的另一神作,不刷两三遍很难看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客帝国导演 豆瓣8.0分,《黑客帝国》导演的另一神作,不刷两三遍很难看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0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