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张胡子哥
什么是中文?
很多人认为语言只是口头表达。其实语言是人类历史的DNA。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文明不断被摧残和野蛮重建的历史,也是一部汉人不断南迁的惨痛历史。汉语中的每一个字,都准确地记录了这段汉史的血与痛。
在影视剧里,我们总是嘲笑说中文的日本士兵,“你的良心大大坏了……”但假设日本一直统治着中国,那么日本穷汉将成为今天的共同语言。这种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情其实发生在很久以前:
现在流行的普通话,其实是说阿尔泰语的蒙古族、鲜卑、女真等游牧民族说的残破汉语。这些人成为统治阶级后,他们鹦鹉一样的汉语成了国语...
请先欣赏一首歌,《笑傲江湖》主题曲《海笑》的两个版本:
粤语版
普通话版
其实这两首歌的区别基本代表了混血儿中文和纯中文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纯中文的发音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1000年前,宋代苏轼就是这样朗诵《水雕歌头》的。
仔细感受一下,是不是觉得明显比现在的普通话押韵多了,听着好听多了?
中国的历史,听我慢慢告诉你:
秦汉时期大致形成了汉族和汉语。虽然中国有很多方言,但是汉族的统一语言“雅言”已经逐渐成为汉语的正统。
西晋末年,匈奴等吴胡在晋朝室内大乱时攻占洛阳,史称“吴乱华”。中原汉人渡过了淮河甚至长江。这些侨民主要定居在江苏、安徽、浙江等省,金氏也迁居南京。这些中原士绅也把罗隐带到了江淮地区,与当地的吴语混合在一起。此时的中国北方处于种族混乱屠杀状态,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儿政权。
就这样,中国一分为二,形成了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也“南染吴越,北杂路易”。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族正统王朝,继承了中原优秀文化,一度兴盛,史称“六朝文化”。当时“南国五岳”的金铃音成了中国的官话。
最后隋统一中国。和秦朝一样,这个伟大的统一王朝仅仅经过两代人的时间就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唐朝。隋唐的都城都在关中的Xi地区,所以中国的正朔又回归北方。金陵音和长安音形成两个正统的音系,长安音最终占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时输入南京的“五阴”,唐朝时把长安的“汉阴”带回日本,形成了现在的日本人。
唐末,北方战乱肆虐,大量中原居民南迁。五代以后,宋一统天下。自从宋朝在开封以后,开封音就成了宋元明所说的“宋音”、“雅音”或“中州音”。然后金灭北宋,宋迁杭州,南宋。
大量中原人迁居杭州、南京、扬州。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语音,逐渐与吴语分离,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峡江官话。
然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蒙古人以种族灭绝的方式屠杀中国北方,使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之声”被彻底摧毁。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亡国。南宋的军队和政治权利被蒙古人一路追到广东雅山,然后南宋就失去了所有的土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作战,全军覆没。最后大臣们和还在襁褓中的南宋皇帝一起跳海。所谓“断崖山后,无中国”。
从此,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第一次,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彻底彻底失去了政权。大量汉族精英被屠杀,文明传承被割裂,中国古代和中世纪以来形成的文明被极度破坏。
元朝百年内,朱元璋“驱逐路虎,恢复中华”,明朝横生空。到了明初,由于蒙古大屠杀,中国人口极度不平衡。于是,朱元璋从地处山区的山西大量迁徙到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徙到江淮,又从湖广迁徙到填川。
此时放眼中国,河洛不是那个河洛,齐鲁不是那个齐鲁,不是那个,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地被混淆了,尤其是元大都附近,汉人最后的都城杭州,在相当程度上被越人和吴语同化了。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保留了一些中原人相对纯正的血统和语音。
作为“再造中国”的一部分,朱元璋在诏书中修改了洪武郑云,以宋中原的风雅为正。其实是基于南京话,那是明朝官话。
其实我们今天能清晰向往的最远的文明,无论是文化、语言、艺术还是建筑,都是明朝。因为第一次让中国彻底“亡国灭世”的元朝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切断了中国的近古、中古、上古之间的联系。是伟大的明朝再造了中国,让我们隐约能触摸到宋朝以前祖先的文明。
朱迪篡位后,明朝迁都北京。然而,整个明朝,南京保持着与首都相同的组织体系。当朱迪搬到北京时,他从南京和附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这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朝末年,满族人利用中国内乱,趁机侵华,最终夺取政权,强迫汉族人剃发换衣,在江苏遭到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子江下游满族人制造的大屠杀持续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等地。,而这里是自南宋以来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产区。
满族人入关后,中国总人口下降到明末的一半。在中国历史上,最尴尬的是高智商的精英被屠杀,精英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精英的屠杀就相当于文明的毁灭。
到了清朝,北京迅速富裕起来。满族人,基本都是蛮族,根本不会说汉语。为了表达复杂的汉文化,他们只能鹦鹉学舌地说汉语普通话。但是他们说的中文已经完全失去了音准,变得舌头翘,押韵。以上是满语阿尔泰语系的特点。
这种北京的内城话最终传到了整个北京。到了清朝中后期,这种方言终于打败了当时为明朝官话的峡江官话,成为清朝乃至现在官话的基础。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仍保留着。
从李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明代北京话的入声词数量较多,没有zh、ch、sh等语言。这说明当时的北京话既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北京话和普通话都没有这些特点。
然而,满族的先天残疾毁了中国人。首先,所有的入声字一下子全丢了,这是汉语同音字增多的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学满语的汉语发音,不伦不类。可以说这是最难听的中文发音。
可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清这种穷汉比日本皇军幸运多了。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让当时汉人发笑的穷汉逐渐成为清朝统治阶级的官话。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灭亡于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再造中国。和东晋明朝一样,新的汉族政权也把首都设在南京,这是汉族复兴的圣地。正朔,华夏再一次转向长江下游。这也印证了南京更能代表汉族被掠夺多、几乎失传的文明,继承了中国的正统因素。
民国崩溃后,首都迁至北京,新中国的一切都开始围绕北京而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种与民国方向相反的“反汉化”。曾经躲在北京阴暗角落的满族人,终于看到了阳光。随着新“普通话”的普及,中国人逐渐远离和忘记了优秀的文明和他们使用的语言。
汉语普通话就像两个samsaras,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金陵;然后去长安,洛阳,回金陵。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历史上汉语普通话的每一刻都被中原移民带到东南沿海省份,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下来。
比如说唐宋时期的客家话、闽南话和普通话很接近,秦汉时期的粤语和关中话很接近。但由于东南沿海省份地处丘陵地带,地理位置偏僻,人口少,交通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迁徙没有政权的跟随,所以终究难以控制中国的主流,他们保存的语言也难以回馈不断动荡变化的中原。
历史上中原文明的碎片就这样被边缘化为各种方言。只是在长江下游,因为迁都南下无一例外都定居在这里,这片土地被打上了中国正朔的烙印。另外,它地广人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和影响整个中国的进程。
现在我们来看看峡江官话,一种接近明朝官话的方言。汉语专家一致认为,扬州方言是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方言语音好,保留了汉语的重要特点,用途广泛——这证明扬州方言可能最接近明代汉族的官话。
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叹息或后悔都无济于事。在被蒙古和满洲奴役了三百多年之后,到了清朝末年,汉人变成了劣等、低贱、贫穷的半野蛮人,战战兢兢地照搬西方或东方的文明成果,仿佛这个民族一直都是那么落后。
而曾经是偏远蛮族的日本、韩国,由于保存了汉、唐、宋、明时期珍贵的文明碎片,最终从蛮族迁移到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强国之一。
现在的中国普通话恐怕很难撼动,但是风尘仆仆的中国正说以后可能还会再打磨。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最早是由朱于1906年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人也提出了“普通话”一词,并与茅盾争论普通话的实际含义。经过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言运动和五四以来的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言,克服方言差异造成的隔阂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50年代,我们想推广民族共同语言。历史上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我们叫什么名字?
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平等。事实上,中华民国的国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语言。
在1955年举行的“国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使用普通话这个名称。如果叫普通话,我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中国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我最终决定称之为普通话。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大会投票决定从覆盖中国地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择一种作为普通话的基本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52票排名第一;西南官话获得51票,在孙山一票命名;第三名是吴语,获得46票;粤语获得25票,排名第四。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推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的社论。文章提到:“汉族的共同语言是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现代白话典范作品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华民族共同语”中增加了普通话的定义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加科学透彻。
其中,“普通话”的意思是“通用”、“普通”。“普通话”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内涵明确。普通话的语法是由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现代著名白话文著作规范的。,而且在这些现代白话文中也必须是“一般用例”。目前《现代汉语标准词典》是普通话的标准。
如今,你几乎时不时地看到外国人学习普通话的报道,有些人甚至热情地预测,这种古老的语言可能会动摇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其他人,如刘在科幻小说《三体》中预测的那样,认为普通话和英语将会融合成一种强大的世界语言。
不管这个前景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么多人来学普通话,不是因为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多了,而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掌握这门语言就意味着有机会走向某个未来。
正如战略学者桂鑫·兰德斯在《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所说,赢得未来的关键之一是鼓励你的孩子学习普通话,不要害怕这很难学。“正因为普通话很难学,所以少数会说普通话的人有很大优势。”
1.《雅音 普通话的历史:“中原雅音”到底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雅音 普通话的历史:“中原雅音”到底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9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