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上海报童

抗战时期,陈鹤琴、赵朴初、刘占恩在上海组织了难民教育和困难儿童教育。当时,许多难民是儿童,报童也住在难民收容所。为了照顾和照顾这些贫困儿童的成长,陈鹤琴发起组织了“儿童保育俱乐部”,并创办了报童学校。1938年春,陈鹤琴根据当地情况建立了10所报童学校。

报童学校是一所新学校,校歌是《卖报》。学校的教材是陶行知先生编的《老幼千言诗》,报纸是活教材。老师给学生讲解报纸上的文章,组织指导报童讨论报纸上的重要新闻、报道和文章。报童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地下党员。老师还教报童唱革命歌曲,排练节目,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报童学校也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采用肖先生的教学法,能教好人,但不能跟着人学,很快突破了识字障碍。

在党的支持和领导下,在进步教师的指导下,报童学校已经成为一支具有爱国政治意识的战斗队伍。师生还成立了“报童书报服务社”,秘密传送中共地下党出版的《上海周报》,为前线抗日战士收集衣物。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报童学校在1939年被迫关闭。许多报童离开上海,加入了新四军。

1948年3月,陈鹤琴再次创办了一所新的报童学校。学校租用了四川路基督教青年会的几个活动室作为教室,规模较大。解放前夕,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这个整天走在大街上的小报童却不容易引起怀疑。于是,报童打着卖报纸的幌子,暗中为党传播情报,散发传单,暗中搜集情报。

1949年10月9日,报童学校正式命名为“上海报童学校”。之后因为报童群体的消失,学校退出了历史舞台。1982年报童学校正式复课,地址迁到山西南路35号,正式更名为报童小学。目前,学校历史博物馆保存着各种史料,展示了报童小学的光辉历史。2001年,报童小学成为黄埔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报童小学 民国时期报童学校小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报童小学 民国时期报童学校小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4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