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作家叶青城携新书《三十八周四日》造访北京字里行间书店,与读者见面交流。活动中,叶青城不仅向大家讲述了新作《三十八周零四天》、《少爱我一点,多爱我一点》的创作过程,以及译作《走出非洲》的由来,还真诚地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每部作品背后的经历、想法和感受。
叶青城认为,写作一直在帮助人们对抗孤独和寂寞。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别人带来安慰。她还谈到了当今社会女性为所有人写作的现象,并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写自己的事情,因为写作可以是女性的一种自我救赎。
真实记录孕育苦难,希望安慰后来者
叶青城的新书《三十八周零四天》是一篇关于女性孕育过程的随笔。书里记录了叶青城怀孕期间的经历、故事以及她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时,叶青城坦言自己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多困难,意识到一个女人在怀孕期间很害怕,得不到实际的帮助,得不到很大的孤独感。在这个过程中,她试图在写作方面寻求帮助,但发现她找不到相关的书。所以她希望写点东西,给后来者提供一些经验,希望他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能有一些安慰。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也有很多波折。孩子出生后,叶青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形容那段艰难的时光是“颠沛流离”。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渐渐安定下来,但事情还是不断的上来,于是她决定重新拿起那本书。
本来决定写《三十八周四天》,希望能给别人带来安慰。但其实这本书对于叶青城来说根本就没有治愈。书中的记录大多是她怀孕期间不愉快的事情,每次写都很痛。所以,虽然前期准备材料比较充足,但写作还是很难,很多时候叶青城需要中断写作来调整自己。在这期间,她甚至又开始怀疑写这本书的意义。
转型后更加开放,继续关注女性的自我救赎
在活动上,叶青城还谈到了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散文集少爱我一点》、《爱我久一点》、《翻译作品出非洲》。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是近几年叶青城在腾讯的专栏集锦。叶青城说这本书和他以前的作品很不一样。在这本书里,她抛弃了之前年轻女性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开放。她的注意力变得更广更深。现在,叶青城将密切关注世界各地自强不息的女性榜样。他们坚定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在困境中救赎自己,这让她很感动。叶青城认为,这种变化源于自己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与自己作为母亲身份的改变有关。
在活动上,叶青城说:“每个女人心里都有林黛玉。春秋时期我们都是悲伤的人,但最终,长大后,我们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许多艰难困苦。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叶青城自己对这些转变以及转变后的新生活的思考在她的新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走出非洲》是叶青城为数不多的翻译作品。翻译工作的投入不小,但相比之下回报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和叶青城自己的创意出版回报相比。会选择做翻译,主要原因是对《走出非洲》这本书的热爱。叶青城说,这本书的作者卡伦·布里克森是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女孩。她这辈子没什么大问题,但命运多变。她陷入了巨大的孤独和精神上的孤独。这时候她通过写作来拯救自己,通过写作来维持生活,维持自己的生存意义。所以《走出非洲》最吸引叶青城的是作者卡伦·布里克森的人生经历和女性面对困难的自救。
由此可见,从《走出非洲》到《少爱我一点,多爱我一点》,叶青城对女性自我救赎这个话题是持续关注的。我们也许可以推断,这种担忧的根源已经出现在许多年前的《三十八周又四天》的经历中。
写女人是一种救赎。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一支笔
在这次活动中,叶青城真诚而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所生的艰辛,畅谈了她作为女性和女作家的创作和蜕变,以及她对女性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救赎的关注和思考。其中,她还谈到了当今社会女性为所有人写作的现象。
网络时代,每个女人都会写字。女性在书写自己的命运时有真实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这与男性在书写同一事件时的视角不同。叶青城说,有很多很多的女人,她们的人生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或者不如意。如果他们能想到把它们写下来,这种书写本身就是对这些女性的一种救赎——它会让你看到你的感受,看到你痛苦的来源。叶青城认为,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叶青城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女性写作。她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充满了美好的梦想,也许永远都是幸福的。然后我们可以拿起笔来写,让自己开心;如果不够开心,也可以试着拿起笔来写,因为遇到问题,总要面对,接受,处理,释怀,写就是一种治疗。有一点,写完之后可以放下,让它消失
1.《叶倾城 叶倾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叶倾城 叶倾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5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