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泥塑人马若特

马洛塔正在小心地雕刻泥塑

走进马洛塔的“木禅广场”,就像走进了梦想的故乡:咧着嘴笑的山娃娃,纯朴的山女,扭扭秧歌的老婆婆,卖糖葫芦的老男人...这些古拙人和诚实的“山区乡亲”大喊大叫,蜂拥而至,又蜂拥而至,人们不禁跟着他们走进山村、家园、童年、父母...和许多观点。

42岁的马若特住在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曲阳县灵山镇惠玲村。马治国神父做泥人已经30多年了,他几乎痴迷于泥塑。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马洛特先后在曲阳雕塑学校和天津美术学院学习雕塑,毕业后回到农村,跟随父亲的足迹演奏“泥巴”。

马若特,左手锄地,右手雕刀,大山之子。他不仅热爱家乡的山、石、草、树,而且对他淳朴的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山人的形象,并为他们保留了一份特殊的生活档案。在黄土地上展现无尽的文化色彩,凝固崇高的民族英雄情怀,是马洛特始终不渝的艺术追求。

"艺术作品只有反映生活才能打动人."马洛塔的《民工》曾经让一个老板想起北漂时的辛酸岁月,在众人面前忍不住泪流满面;泥塑《免征农业税》由10个形状各异的山人和一根带角的电线杆组成。有的人百感交集地跪在地上,有的人用干涩的手擦着喜悦的泪水,有的人欢呼着挥舞着锄头,有的人兴高采烈地冲过去告诉对方...作品准确把握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向农民传播的历史时刻,达到了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的有机统一。

从揉泥、揉捏、阴干、烧窑到生产,由于季节不同,周期通常需要10-30天。这期间,除了凝结了无数汗水外,还有很多情绪涌了进来。甚至觉得“每一个泥人都有温度”。马洛特说,每次骄傲的作品被烧毁,他和父亲都会喝两杯庆祝。看着充满灵魂和生命的泥塑,所有的疲惫和抱怨都在一瞬间一扫而光空。

或平淡朴实,或豪放不羁,或婉约秀丽...一个栩栩如生、生动多样的泥塑作品自信而又充满自豪地走出了农家庭院。1998年以来,马若特的泥塑作品在“怀化杯”、“百花杯”等全国比赛中获奖;2010年,马若特的“中国红”、“信息时代”等泥塑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览...

声明:当代雕塑及其下属平台发布的任何文字、图片、图形、音像资料的产权或版权属于各自的创作者或所有者。如果你的版权信息在当代雕塑和/或下属平台展示,你不喜欢,请联系我们删除。

1.《马若特 他是农民,泥巴是他生活的全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若特 他是农民,泥巴是他生活的全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5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