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自宝安日报,南方日报,鲍静等

内伶仃岛

内伶仃岛东距香港9公里,西距珠海30公里,北距深圳蛇口17公里。面积554公顷,涨潮时480公顷。岛上最高峰是剑峰山,海拔340.9米。到目前为止,南亚热带有一片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散布在岛上,包括猕猴、水獭、穿山甲、黑耳鸢、蟒蛇、虎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地名的起源

深圳39个岛屿中最大的内伶仃岛位于伶仃洋之海。伶仃洋是文天祥传世名句中的“丁丁杨”。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以北的五坡岭被元军俘虏。第二年,他路过伶仃洋时,留下一本名著《伶仃洋》。

标注“伶仃洋”的最早地图是明万历教科书《苍梧巡抚军记·全光图》。这张海防图,北面是“屯门O”旁边的“伶仃洋”,北面是“南投”,现在是深圳南山区。内伶仃岛是散布在丁玲海洋中的小岛之一。它被命名为丁玲山,因为它独自生活在海里,后来它不同于外伶仃岛,所以它被改为这个名字。

文天祥经过的“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外,海面上散布着岛屿和山脉,内伶仃岛就是其中之一。伶仃洋面积虽小,但自古以来就有“内”“外”之分。清代新安县志海防图中“内伶仃”和“外伶仃”标注清楚,所以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也是根据地理位置命名的。其中,外伶仃岛位于珠海香洲东南部,属珠海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90年,内伶仃岛实际归深圳管辖,岛上的原住民也定居在深圳。但从那以后,内伶仃岛长期处于深圳和珠海的管辖争议之中。直到2009年9月,广东省政府才正式批准将内伶仃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深圳。如今,内伶仃岛与福田红树林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

村民来源

内伶仃岛原本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清咸丰年间,龙腾坊黄祠堂的兄弟黄带领黄氏宗族开垦土地,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00多年,族人延续了十二代。黄的祖先靠种田、种荔枝、种龙眼、下海捕鱼、种牡蛎,安居乐业。

内伶仃岛的主干道

之后,一群大约12户的人也来到了内伶仃岛。他们白天去海里钓鱼,晚上住在海滩上的小屋里。内伶仃岛也分为东湾和南湾两个村。

1952年,由于解放军边防需要,内伶仃岛63户165名岛民迁居大陆,定居蛇口公社、西乡公社。

1955年,为响应军民共建政策,东湾村12户50名岛民迁回岛上居住,成立了东湾农业初级合作社和内伶仃生产队。一些前岛民仍然继续使用“生产队”一词。但被安置在西乡公社的南湾村村民却无法搬回。

岛民黄圣秋结婚时记得在岛上

70年代,内伶仃生产队划归蛇口公社第一渔业队行政管辖。1979年,宝安县改为深圳市,驻岛部队全部撤离。由于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困难,内伶仃生产队迁至蛇口。

1983年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第一大队成了渔村。1984年10月,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组成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被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民回岛务农更加困难。

1992年,深圳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村城镇化转型,村民全部变成了城市人,第一个渔村变成了第一个渔居委会,成立了第一个渔公司。

废弃军营前的老榕树

最初的岛民没有意识到另一个与他们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已经陷入僵局。自1990年以来,深珠双方为争夺丁玲岛的管辖权进行了19年的斗争。直到2009年9月,内伶仃岛才确定归深圳管辖。

主体争议

外伶仃岛确定归深圳管辖后,为进一步加强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深圳市政府启动了内伶仃岛生态用地的清退和征收工作。在推进内伶仃岛征地补偿过程中,内伶仃岛部分村民对蛇口余一有限公司作为内伶仃岛征地补偿主体表示不满,并继续通过信访表达诉求。

内伶仃岛废弃老房子墙上的红色时代领袖话语

2014年2月,南山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妥善处理并顺利推进内伶仃岛征地工作。近两年多来,在蛇口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一方面,工作组积极与三大利益相关方保持积极互动,极大地赢得了他们的合作和支持;另一方面,从市、区档案馆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收集了大量原始材料,分别采访了内伶仃岛的部分村民代表、余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曾经在蛇口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史实还原并记录;此外,内伶仃岛部分村民的身份以及余一股份公司成立之初的资产注入也得到核实。

内伶仃岛风景

2015年9月17日,工作组通过前期一系列调查,汇总了所有相关材料后,下发了《关于内伶仃岛征地补偿争议基本情况的通知》,要求相关利益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反馈。尽管双方都给出了反馈,但分歧仍然很大,很难达成一致。

2016年9月9日,内伶仃岛征地补偿纠纷听证会在南山区举行。双方在内伶仃岛资产是否转让给余一公司、补偿征收的法律主体等关键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篝火记忆

1950年4月18日,内伶仃岛发生了激烈的战争,这是宝安解放的最后一战。1949年10月16日和19日,宝安县南端和粤南边陲重镇深圳相继解放。西线一千多国民党军撤退到内伶仃岛作战。依托岛屿易守难攻的自然条件,依托27艘战舰的装备优势,他们认为内伶仃岛牢不可破。

岛上深不可测的军事隧道

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4军第130师390团奉命进攻内伶仃岛。宝安当地党政动员400多名渔民,出动200艘渔船配合解放军作战。

今天的“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

战斗于4月18日拂晓从赤湾开始。岸上的三十门远程榴弹炮陆续飞到了内伶仃岛。然后,由200多艘渔船和商船组成的“混合舰队”在渔民的帮助下,从赤湾出发,直奔内伶仃岛。

我们军民在海上手拉手,只用了40分钟就到了内伶仃岛的剑峰山脚下。国民党守军慌忙登舰逃跑,100多名来不及登舰的残疾军人被我军俘虏。随后,解放军在伶仃洋带5艘商船与国民党军27艘炮艇作战,国民党军2艘炮艇被击沉。内伶仃岛的解放标志着宝安的解放。

原“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

在这场战斗中,共有1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在海上遇难。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东北方向打到南海,几乎横穿整个中国。为了纪念这16位烈士,1950年5月20日,第390团在南投校区设立了“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经过几次搬迁,这座纪念碑于1995年在深圳中山公园重建。

猕猴岛

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这里建立了“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由深圳内伶仃岛猕猴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组成。1988年被国务院宣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伶仃岛山峦起伏,峭壁高耸,最高峰剑峰山海拔340.9米。这里水资源丰富,有400多种植物。岛上的乡土植物有鸡箭、酸藤果、八歧、蛇葡萄、海金沙等。另外还有马尾松、相思台、臭椿、朴树、荔枝、龙眼、木麻黄、菠萝蜜、榕树等。

岛上的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猴子,属恒河猴属,能掌握人性,在山谷中打洞,形成千群。知止的山,砀山等。,是最多产的,而这种习俗被称为马。”

如今,内伶仃岛有1000多只猕猴,堪称“猕猴世界”。此外,还有穿山甲、灵猫、野猪、黄鲤、梅花鹿等哺乳动物;鸟类40余种,爬行动物10余种,两栖动物近10种,昆虫50余种,仅包括蝴蝶。

1.《内伶仃岛 深圳面积最大的海岛——内伶仃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内伶仃岛 深圳面积最大的海岛——内伶仃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6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