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沙牙岔镇石空庙村村民“回迁”期间,学者们在观看村民织锦。照片由海南省博物馆提供

中国海口6月15日电:学者史土博为海南黎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记忆

记者洪

“斯塔布的贡献不仅仅是写了《海南岛黎族》这本书,他在海南访问期间收集的黎族生产生活用具,没有一件带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图片。我相信斯塔布不仅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中国的国际友人。”国家文化宫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冯坤思15日告诉Zhongxin.com。

出生于1885年的德国生理学家、耶拿大学教授,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1924年应邀担任上海同济大学生理学教授、生理学博物馆馆长,1931年和1932年两次赴海南岛西南和中部山区黎族聚居地实地考察。

今年6月10日至14日,海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国家文化宫博物馆等考古、民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了“重走斯图波之路——海南岛大规模民族学调查”活动,沿着斯图波当年在海南走过的路线,搜寻少数民族文化。

图为李老奶奶展示刺绣纹身。潘大强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启智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海南近距离接触李文化。海南黎族的现实和叙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村落聚落中,而且在人们的生活状态中。从传统的船形房屋消失到钢筋混凝土房屋,船形房屋成为“文化标本”。“还有很多东西保持不变。比如一些文化精神中的歌舞,比如酿酒、织锦等,就被顽固地保留下来了。”

冯坤思也有同感。他说,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抵抗力很弱。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政府正在大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黎族传统织锦和陶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冯坤思建议,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相关市县可以开发与司徒拔考察相关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游览少数民族生态。

这次“再走”沿着1932年史图博考察的路线,沿着海口、儋州、长江、白沙、乐东、五指山、琼中等市县出发,走访了12个少数民族村落。海南省博物馆藏部主任王惠山说,当年司徒拔走访了30多个里村,1949年以后,由于水库移民等原因,10多个里村不复存在。

两年前,海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南京博物馆交流时,发现了一些史图博收藏的李文物和名录。“后来我们多方了解,发现司徒拔收藏的文物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国家文化宫博物馆。”王惠山说。

海南省博物馆着手计划在今年年底举办一场与司徒拔的文物收藏有关的展览,这成为“再走”的原因。

国家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史图博收藏的300多件李文物是1946年当时的中央博物馆收藏的,后来被分散收藏。今天,国家文化宫博物馆有200多个。"石吐蕃为海南黎族人民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他们说,现代化的推进和旅游景点开发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少数民族文化消失得太快,我们仍然要做好黎族和苗族的抢救调查和保护工作。

有34位1944年前出生的刺绣纹身老奶奶,年龄都在70岁以上,居住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屿谷黎族苗族文化旅游区。刺绣文身作为黎族的一种民族文化习俗,保存了三千多年,不得不向现代文明屈服。

傅锦华奶奶说:“我们这一代人死后,刺绣纹身将会消失,只留下回忆。”

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司徒拔在为海南岛黎族题词时就写道:“海南岛将很快接近伟大而迅速的文明运动。在全部失去之前,今天一定要写下来,因为这是最后一次。”

1.《学者:史图博为海南黎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回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者:史图博为海南黎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回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7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