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组织的27名非洲记者18日和19日前往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对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经验和成就赞叹不已。马拉维《国家日报》记者桑杜说:“非洲应该‘复制’中国的治沙方法!”

库布齐沙漠管理者伊利集团经过29年的经验积累,探索出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贫困户市场参与、生态可持续改善”的治沙模式。

在非洲记者考察期间,小组工作人员首先召开研讨会介绍库布齐沙漠的治沙模式,然后带领他们到纳里沙生态修复中心和阿木古龙健康产业示范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喀麦隆论坛报》记者纪萌认为,植树造林关系到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陆的生态福祉,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的长远发展。在纳里沙生态修复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水冲种植法,并表示水冲种植一棵树苗只需10秒,但树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纪萌叹了口气,“太好了!”!

夏天到了,阿木古龙健康产业示范园区甘草茂盛。工作人员阐述了甘草的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据报道,库布齐沙漠的甘草已被制成中药、化妆品甚至食品添加剂,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对此,三都一再称赞,“虽然马拉维没有沙漠,但一些地区的土地可能在10到15年内荒漠化。我以为,面对土地沙化的问题,我们束手无策。土地已经不值钱了,但是你可以把这些土地管理成耕地,使用土地!”

考察期间,尼日利亚《领袖日报》的Ogonsina特别提到,尼日利亚需要学习中国的防砂理念。目前,尼日利亚政府为农产品提供补贴,鼓励年轻人从事农业。然而,东北部的土地已经荒漠化,面积正在扩大。中非合作沙漠治理项目将在尼日利亚大受欢迎,合作潜力巨大。奥贡西纳感兴趣的是中国是否会把技术传给非洲国家。伊利集团表示,非常愿意将库布齐的治沙经验推广到全球更多的荒漠化地区。

截至2016年9月,伊利集团投资30多亿元,沙漠有效绿化面积达到6350多平方公里,近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纪萌说,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伊利集团近30年在库布齐沙漠治沙的经验和成果值得许多非洲国家借鉴。

此次非洲报业集团库布齐之行,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组织的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系列活动之一。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促进中非媒体务实合作的重要交流活动。旨在帮助非洲媒体和记者充分了解中国国情,进一步促进中非媒体交流与合作,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1.《非洲记者库布其沙漠考察:非洲应"复制"中国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非洲记者库布其沙漠考察:非洲应"复制"中国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7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