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领导介绍了可燃冰研究的相关情况。唐桂江照片

北京广州6月22日电在广州黄埔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基地,研究人员22日从冷藏样品库中取出一个亚麻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实验托盘上。工作人员用工具打开布袋,拿出一个用银白色箔纸包裹的盒子,里面是几块不断散发冷气的石头状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科学家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它被命名是因为它看起来像冰,但可以燃烧。是一种燃烧价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替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

近几天,我国连续创下海域连续试采天数新纪录,我国可燃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深沪海试生产平台的最新消息:截至6月21日14时52分,南海深沪海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已连续进行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单位,在我国可燃冰勘探、试采、成藏理论研究和技术装备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向媒体开放,揭开了中国可燃冰研究“重要城市”的神秘面纱。

“在可燃冰的研究上,经过近20年的赶超,我们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拉开了中国使用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的序幕,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海洋油气资源调查项目首席专家张广学22日在广州表示。

据悉,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开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经历了1999-2001年初步调查、2002-2010年调查评价、2011年勘探试产三个阶段。

经过近20年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在南海北部圈定了6个水合物成矿远景区,预测水合物远景区资源量将达到744亿吨油当量。

2007-2013年,首次钻探高纯度水合物样品,2015年发现“海马冷泉”,2017年成功实施国内首个水合物试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可燃冰研究开发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自5月10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从南海深沪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中提取天然气,并对气体进行点火测试。到5月18日,最高日产量达到3.5万立方米。

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理论、技术、工程和设备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了超出预期的试生产项目目标,天然气水合物试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随着中国可燃冰试采的成功,中国掌握了与试采项目相关的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在海洋水合物勘探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望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

据报道,新的理论和方法是引领油气和水合物资源勘探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原因。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初步建立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勘探体系,为实施“深海勘探”科技创新战略奠定了基础。

记者还在基地看到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海马深海机器人模型。据悉,海马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系统规模最大、潜得最深、定位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已成功应用于南海水合物资源勘探和海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空。它取得了“海马冷泉”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已成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装备。

1.《从"空白"到"领跑" 中国可燃冰研究的跨越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空白"到"领跑" 中国可燃冰研究的跨越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7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