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即1862年,正处于兵火之中的江南大地哀鸿遍野。开埠以来,华洋杂处的上海,繁华一时,此时正处于天平军的兵锋之下,形势岌岌可危。
所谓乱世英雄,李鸿章就在这时离开了曾国藩的幕府,远赴上海。此人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抱负。但面对太平天国重重围困下的上海,也是束手无策。这时上海绅商坐不住了,雇佣了七艘英籍轮船,横穿太平军占领区,以每次载运3000人的规模,共分三次将李鸿章和他的子弟兵淮军9000人运到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人李鸿章
这是这位“东方俾斯麦”第一次近距离见识了什么是“坚船利炮”。在中西华洋的众目关注中,扛着抬枪刀矛,头裹布巾,身穿宽大的勇字号衣,脚蹬草鞋的淮军,成为上海驻防各军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成为清政府守住上海、收复江南的主力。
此时李鸿章的对手是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忠王李秀成部,不仅兵多将广,而且还配备了西式枪炮。这让李鸿章羡慕不已。他告诉老师曾国藩,自己深以中国军器逊于外洋为耻。假如中国能自己造开花大炮、轮船,西洋人肯定不敢轻视于我。
1863年,一名刚从英法联军中辞职的英国人,走进了李鸿章幕府。他名叫马格里,后来加入了淮军,娶了一位中国妻子。他向李鸿章提出一项重要建议。即淮军从西方购买弹药的成本太高,“买一颗从英国炮船上偷来的很普通的12磅炮弹要费30两银子,买一万粒最差的于弹也要19两银子,即6英镑。”“我告诉他(李鸿章),欧洲各国都开办大工厂制造军火,中国若为本身利益着想,也应该建立这样的工厂。”为了让李鸿章相信此事的可行性和自己的能力,马格里借担任淮军炮队教习之便,利用简单的工具,制造了一颗炮弹和引信等配件。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的机器
这让李鸿章明白枪炮子弹不是什么“奇技淫巧”,而且萌生了创立军械制造厂的念头。
和李鸿章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他的老师曾国藩。最初也只是为了供应湘军所需的西式弹药,于1861年在安徽安庆设立了湘军安庆内军械所,网罗徐寿、华衡芳、李闪兰等国内详务人才于其中。从生产枪炮弹药开始,逐渐试制西洋枪炮,但是成果并不乐观。
就在两大洋务领袖陷入困顿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出现了。1865年,正在镇压捻军的李鸿章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个洋人办的铁厂,不仅能造枪炮,而且能制造轮船。如今洋人愿意出售,要价十万两。早想设厂制造枪炮弹药的李鸿章十分动心,无奈囊中羞涩。恰在此时,有个被革职的海关道翻译愿拿出四万两银子促成此事,算为自己赎罪。李鸿章又从海关借来一些银子,这样就买下了洋人的机器厂。
李鸿章购得该机器厂后,正式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中国工业史上著名的“江南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总局”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创意,所谓“总”就是说不单单枪炮船只,还包罗各种机器。但由于财力和人力有限,各种机器也仅指军械方面的机器。
翻译馆
与此同时,曾国藩派有中国留美第一人之称的容闳前往美国购买机器,犹如给江南制造局成立献上的厚礼,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后不久,1865年底,容闽自美国订购的大批机器飘洋过海归来,曾国藩决定将这批机器全部拨给江南制造总局使用,以壮大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机器的增多,原来狭小的机器制造厂已经不能满足江南制造总局的需要。
1867年夏天,上海城南高昌庙镇一夜之间热闹了起来。大批军队、民夫聚集而至,大兴土木。濒临黄浦江的大片土地上,一座座中西合壁的厂房建筑拨地而起,当年共建成机器制造、木工、铸铁、铸铜、打铁、伤船、锅炉、火炮、步枪、火箭等多个车间(和福建船政一样,这些车间当时也都称为“厂“),制造局公所、文案房等办公、培训机构,以及煤场、仓库等材料堆储场所。在这连片建筑的人口处,门楼上赫然醒目几个大字: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创办后,数年之间就造出轮船四艘,洋枪、大小开花饱、洋火箭等数千件。
李鸿章说:江南制造局是中国最大的军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和工人
近代海军奠基人沈葆桢说:凡直隶督臣和江南各省使用的武器,都是由江南制造局提供的。
清朝大员端方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枪炮弹药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枪炮、子弹、炼钢等厂成效昭然。
著名官商盛宣怀说:金陵、天津、福州、广州、汉阳等厂的兴起,都借鉴上海制造局的成规,是它开的好头。
可见江南制造总局在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曾经的中国第一兵工厂(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曾经的中国第一兵工厂(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