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舞蹈:昆曲的激活与舞蹈的新生命

——写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昆舞专家委员会成立之际

昆曲《花梦》剧照

表演者:单冲韩波

最近,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了昆曲专家委员会,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昆曲舞是昆曲中的一种舞蹈吗?昆曲舞是什么?昆曲舞是一种新舞蹈吗?她和昆曲是什么关系?.....很多问题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存。

昆曲舞其实起源于昆曲,是对昆曲表演艺术优质基因的提炼和继承的结果,也是继“歌剧舞”、“汉唐舞”、“敦煌舞”之后又一种具有流派意识的中国古典舞蹈形式。昆曲虽然历史悠久,但昆曲舞仍然是一种新生的舞蹈。2003年底,在原创舞剧《赣江莫邪》大获成功后,大型舞蹈诗《昆云》的创意开始在舞蹈家马家勤的脑海中萌发。当时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该项目很快在苏州正式立项,催生了建立一套昆语体系的创作需求,昆语体系的创作和建设也拉开了序幕。十多年后,以马家勤为首的昆舞研究创作团队构建了包括昆舞本体、教学训练和理论研究在内的完整体系,经过实践教学的打磨和检验,在众多专家学者和学术论证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实践和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成为现代人传统的创新发展成果。所以昆曲舞蹈这十年,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验其“四位一体”模式的过程。昆曲舞蹈的创新从最初的设想到现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驱动。以下两个方面意在说明昆曲舞蹈诞生的意义。

昆曲发展的两个历史渊源

先说昆曲舞蹈基本元素的历史渊源。昆曲舞蹈从昆曲中诞生的关键是把“坤”变成舞蹈。但“化”字需要前提条件,这涉及到其基本建筑要素的传承来源。400多年前,昆曲艺术实现了多种艺术形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为其未来在更高阶段的分化和演变奠定了基础。人类历史的进化规律一再证明,继承创新和发展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古典舞复兴成为中国舞者共识的今天,其“不合时宜空”的制度平台为这种复兴提供了无限可能。昆曲舞作为一种新的舞蹈,从昆曲中脱颖而出,它梦幻般的舞蹈和节奏仿佛重现在时间的背后。那些来自历史的传统元素似乎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艺术的另一种“还原”的聪明艺术形式,看到解构后再被重构的现实可能性,实现对生命本体的不懈追求和创新驱动,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博大胸怀

昆明舞蹈写意性审美特征的历史渊源。昆曲舞蹈的成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方面得益于昆曲艺术之母的诞生,继承和延续了中国艺术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它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审美品格,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走出了一条新路,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流派之一。昆曲创作成功的一大优势就是直接吸收了昆曲的精华。身体的动作在表现上更接近于生活的自然随意状态,没有那么刻意的雕琢和在边缘看到。这显然与昆曲对典雅、女人味的追求,以及含蓄、收敛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其高度写意、虚拟、象征的动态意象中的女人味、含蓄、典雅、典雅有着密切的关系。

昆曲舞蹈创新意义的两个象征

昆曲“程式化”的解构和古典舞本身的重建回归是昆曲舞蹈创新意义的两个标志。昆曲舞起源于昆曲,但与昆曲表演艺术不一样,姓昆,但超越昆。它属于彻头彻尾的舞蹈风格,而不是歌剧。它是根据舞蹈艺术的特点重新创造和塑造的一种中国古典舞,具有传统的审美特征。在舞蹈的表现语汇上,昆舞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套路,而是对传统舞蹈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创造出大量的动态“意象”,继承了写意性和虚拟性高的表演特点,摒弃了其固有模式。),并在重组整合后实现回归舞蹈本身的创作,如从昆曲的“水袖”“范昆”中提炼出“背、掌、推、拉”的基本手型和“五指莲式”的基本手型;“顺”和“连”也是继承昆曲的形态特征,但昆曲舞蹈中的“顺”和“连”是基于线性舞蹈表演的需要,表演范围比较大。“顺”讲究表现的自然状态,强调随波逐流的审美原则;“连”讲究上下动作的无缝过渡,这也是昆曲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标志之一。昆舞的本体建构可以用21个字来概括:一是包含、下沉、跟随、连接、圆、曲线、倾斜;第二种是上、下、平、中、推、拉、缓;三、优雅、纯净、宽松、漂浮、轻盈、柔软、美妙。21字公式简洁但内涵丰富。从内到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说是昆曲舞蹈本体特征、审美趣味和艺术境界的有机统一。

昆舞语言框架的核心要素是“意念”、“移位”空和“手位”。首先,“心”的概念强调“心”会带动身体运动,即心的律动会带起身体和身体的舞蹈,即由内而外的运动规律,即由意到象,由韵到感,由感到景,由内而外。其次,“移”的概念包括“意”的运动和人体重心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前后运动,从意引向26点方向三点以上的位移称为多边形的位移。再者,“空”的概念是指放射性27点的运动空,组成这个空的元素是两个方向重叠的球体空,由放射性27点组成。27分由人体的上8分、中8分、下8分、上点、足点、心点组成。空之间的方向可以是舞台造型空之间的固定方向,也可以是人体运动的方向。演员表演之间的方向空以人体的初始方位为方向,对于不同初始方向的群舞演员的表演更为实用。最后,“手位”的概念是指用后掌推拉27点。Backpalm推拉体现有形背掌与无限推拉的辩证关系,其手位本身在运动中产生韵,包括意韵的运作,也包含“动”的要素和“变”的动因。即使人体其他部位不动,也只有手的位置才能表现出舞蹈形式的变化。这就是“变”和“动”,让舞者的上肢取向保持一种流动的状态。

昆曲舞蹈有着独特的“韵”主导理念和运动机制。昆曲舞蹈的艺术表现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前一个过程主要是“内化与实现”的生发阶段;后者过程是“外化、形象化”的身体运动阶段;正是“意韵”的概念及其运行机制在二者之间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总的来说,内化实现“心之源”的技巧越深,外化映射“体象”的意境就越高,“意韵”是保证这种转化实现的重要手段。所谓“意韵”,是指昆曲舞蹈动态意象生成的运动机制,贯穿由内而外、由心而体、由神而生的复合对位运动的全过程。它的引导中介作用在昆曲舞蹈中起着灵魂般的作用。如果说“象”是昆曲舞蹈的“体”,那么“韵”就是昆曲舞蹈的“用”。所以整个创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一切都是创作出来的,源转换成一个心,意象一起诞生,意境互补。“象”与“意境”的关系可以用“镜中之象”与“相中之色”来描述,是有限的“象”与无限的“意境”的辩证统一。

昆曲舞是在中国传统乐舞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后起之秀,是中国古典舞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创新的生动实践。她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象征层面上的延续和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综合、丰富和提炼。就真实的、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而言,她有望成为当代人可以欣赏的中国古典舞范式之一,同时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1.《昆舞:“昆”的活化与舞的新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舞:“昆”的活化与舞的新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9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