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三队”人才辈出,部分牛人同时是“三队”成员。五班的胡锦涛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不仅是政治辅导员,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他还是任清华舞蹈团团支部的副书记。
所谓业务代表团队,是指在业务学习中注重拔尖和特长的人才,也称科学登山团队。
20世纪60年代初,蒋南翔要求教务处从全校10000多名学生中挑选几名学习技能最好的学生,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配备教师加强学习指导,并指定更多的参考书。因为他们是万里挑一的,学校被称为“万人规模”的学生。这些尖子生中有不少已经成长为高科技产业的中坚力量,现在也有不少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成为了科学登山队的成员。
蒋南翔非常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培养,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962年他和研究生开座谈会时说:“我们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散弹枪,让他们没有饭吃不会饿死。”这种“给干粮,多给猎枪”的生动比喻,类似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坚持因材施教。张小雯说:“他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爱才爱年轻人。”滕腾回忆说,蒋南翔总统知道自己对从事科学有着特殊的偏好。当国家提出发展高科技时,他于1957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理工学院深造,并开始对中国的原子能技术产生了依恋。
1962级土木建筑系学生徐希安回忆说:“为了加快培养一些能解决业务关键问题的骨干,1963年学校从二年级抽调了几名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单独组织了一些课程的教学。有的直接用外语教材。我们年级已经转了4个人,我也在其中。全校转了500人。”徐是新华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
胡冬城是1965级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回忆说,高等数学课允许学生不上课。我和几个同学后来没有去上课,主要靠自学、讨论和老师布置的习题;大一通过了专项考试,就像大三学生通过了外语考试一样,所以学校组织了课外小组给我们训练;参加英语口语小组,由口语专家吴家华指导,吴家华后来担任外语系主任;1966年4月和5月,英语口语组的学生在第二课堂上举行了一次简报会,用英语或俄语发表了演讲,并为电影配音。蒋南翔亲自观察并鼓励他们。胡1970年毕业后留在学校,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所谓文体队,是指重视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人才。
高校调整后,清华变成了工科大学,文科系统转出,但音乐室保留了下来。这是蒋南翔的决定。某工科大学有一个音乐室,是全国高校长期以来唯一的一个。
1958年,清华成立艺术团。原清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筱萸回忆说,江主席“鼓励我们把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办成业余艺术团体中的一流水平”;“我亲自邀请了老艺人、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吴雪在清华校园观看并指导我们自制的《早晨》,并邀请了年轻一代的剧作家指导我们的演出”。
从方向到政策,从团队到水平,蒋南翔对清华艺术团关怀备至。每次艺术团总结晚会,他都会来参加,不仅现场演讲,还会拿起二胡演奏一曲《光明之旅》或《二泉映月》;他亲自为艺术团编辑的节目改台词和歌名;鼓励学生诗集题词“时代的声音”;请合唱团向梁美珍、郭学习,请剧员向刁光勤、学习;批准购买大量乐器,包括一架大三角钢琴。多年后,他想起了清华舞台活跃分子、刘希拉、吴等的名字、专业甚至家庭构成。
郑小俊对蒋南翔印象最深的是修改“普通劳动者”歌词的故事。1959年,艺术团创作了《党的教育方针好》的合唱,其中一首歌词是《立志做一个普通劳动者》。蒋南翔看了以后说:党要求你是“劳动者”,就是说你不能思想优越,看不起工农,不能以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并不是说国家每年花几千块钱把你培养成扫街的。他建议将艺术团改为“有意识、有知识的工人”或“红色、专业化的工人”。
当时清华确实有人有偏见的认识,主张清华培养普通工人。蒋南翔知道后纠正道:不能说所谓培养普通工人就是具备普通工人的精神状态和阶级立场,“清华是国家重点大学,必须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如果只培训普通工人,是不合适的”;年轻人如果满足于做普通工人,就不需要上大学,更不需要上清华。
蒋南翔第一次问艺术团:你应该每年在城里表演一次;随即,艺术团第一次在CPPCC大礼堂演出。蒋南翔还说:可以去外地交流参观演出;随即,李守慈副会长带领10余名艺术团成员赴上海交流、参观演出。
清华艺术教育中心官网显示,清华学生艺术团现有军乐队、民乐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12支队伍,包括留学生在内共有1200名成员。“艺术水准和精神面貌在国立大学是众所周知的”。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并在香港、日本、澳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地留下了自己的音乐和友谊。
1962年“大跃进”后,国民经济困难,清华逐渐恢复正常的教与学秩序。蒋南翔提议将学生的“艺术团”改名为“艺术协会”。原因是“艺术团”的工作性质太强,对学生的负担会太重。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好,不如称之为“艺术社会”。
为了演出和排练的方便,蒋南翔支持成立文艺体育优秀人才“两个小组”,即文艺或体育小组和班级小组。从各部门抽调文艺、体育骨干成员约100人,集中训练、住宿、管理,配备辅导员,由社团、队单独设立党团支部和总团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每个运动队成员都有“两个团”,这在当时的其他大学是没有的,也是清华首创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1964年,清华学生合唱团的30多名学生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蒋南翔与这些学生合影留念。2009年,清华学生艺术团103名学生应邀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数十场,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清华“三队”人才济济,同时有部分牛人是“三队”成员。五班的胡锦涛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是一名顶尖的政治、专业和文体学学生。他不仅是政治辅导员,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他还是任清华舞蹈团团支部的副书记。1964年4月,他加入了舞蹈队。
50多年后,清华也有一个成员,也是“三队”成员。2015年,在获得清华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的五名博士生中,有一名是电子系的丁文博。他是2011年电子系本科生的班级辅导员,他的班级几乎获得了清华和北京授予的所有集体荣誉;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已被ITU接受为国际标准,同时也是该领域多种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人;曾担任清华腰鼓队队长,通过刻苦训练,从零基础走向北京春晚等各种大型活动。
版权声明:《山水词》评论均为一人原创。个人转载请保留“山水词”签名。机构转载需事先授权。
1.《苏文漪 “三支代表队”:清华培养拔尖人才的“秘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文漪 “三支代表队”:清华培养拔尖人才的“秘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