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写道:“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明之闯王,征战多年,终为皇帝,不足数月,败于清军,仓皇出逃,死因成谜。其之经历,令人唏嘘。
如果大家有仔细研究过我国历史中那些王朝,便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像汉、唐、宋、明、清这些大王朝的寿命都仅有数百年,如同一个圆圈,循环往复不断。每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在前期必然会迎来高速发展与兴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盛世。但从中期开始,整个王朝便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最后覆灭。
在王朝末期,因为政治上多年积累的弊端无法解决,底层民众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天灾不断,便会产生农民起义。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皆是如此,几乎在每个王朝末年都会产生农民起义现象。
不过,在数千年历史中,虽说通过起义最后成功登上皇位的人有很多,但大部分只是昙花一现,真正可以开创后世王朝的人并没有几个,仅有刘邦、刘秀、朱元璋几人成功,多数农民起义行动总是以失败告终。就像明末的“闯王”李自成,他虽然成功推翻了大明王朝,但因为清军入关,最终败走紫禁城。
所以,人们在提及李自成时,总会说到他当初仅仅做了42天皇帝,不免有些遗憾。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到他与清军之间的战斗,很少关注他在位期间的举措。那么李自成在执政的42天中,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定都西安,国号命名为“大顺”,年号为“永昌”,因此有时候也会称他的部队为“大顺军”。在西安称帝后,没过多久李自成便率军攻入京城,随着崇祯皇帝自缢,大明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寿命短暂的大顺登上舞台中央。
一般来说,新旧王朝交替之时,统治者需要励精图治,重新整顿整个国家。在旧王朝末期,底层民众正是因为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才起兵造反,再加上连年战争,整个国家早已千疮百孔,疮痍满目。所以,新任君王只有积极整顿,改善前朝所遗留的弊端,才能使国家重新步入正轨。
从史料来看,李自成刚刚进入京城的表现还不错,并没有纵容自己的手下大肆劫掠,杀害百姓,在大众心中依旧保持着一个不错的形象。但没过多久,这支农民起义军一改常态,开始大肆抢夺财产,上到明朝的官员,下到民众百姓,都是他们劫掠的目标。
那么大顺军如此欺压百姓,李自成难道不知情吗?并非如此,因为他本人也在大肆掠夺财富,将皇宫内的所有财宝据为己有。本着上行下效的原则,他的手下自然也会这样做。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将前朝官员和一些贵族抓捕,通过严刑拷打的方式逼迫对方交出财产。
总得来说,李自成与大顺军,在京城仅仅做了一件事,便是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财富。在此之前,他们深受统治阶级的欺辱与压迫。现如今,这些人翻身作“主人”,自然会想着报仇,压迫那些曾经欺负自己的统治阶级,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完全可以理解。
但这一点恰恰是历史上众多农民军起义失败的关键因素,无法突破自身阶级局限性。起义军在推翻旧王朝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转变,从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并不是在复仇,而是变成了新的统治阶级,在继续欺压底层民众。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之所以在前期深受百姓欢迎,就是因为大家相信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人,喊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但当大顺军在京城开始大肆抢劫之后,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领导人与之前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差别,依旧在剥削大众。
最终,在内大顺军已经逐渐丧失民心;在外有战斗力强悍的清军,李自成仅在位42天便仓皇出逃,起义行动以失败告终。最后需要说到的是,底层民众才是整个国家最主要的一部分,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为天下民众着想,得不到大众支持,皇位自然无法稳固。李自成很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导致自己最后兵败身亡。
1.《忆沫史事_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皇帝?看他称帝后都干了何事,不亡才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忆沫史事_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皇帝?看他称帝后都干了何事,不亡才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