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地方五千里(65万平方公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来源《新唐书》

隋唐五位皇帝都对东北的高句丽政权用过兵,最后却被不怎么起眼的唐高宗给解决了。高句丽灭亡后,这片寒冷的土地仍然掌握在胡族手里,契丹、靺鞨等族趁势崛起,取代了高句丽的位置。

要想完全讲清楚这些胡族与唐朝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时降时叛,经常为了点小事或抢点蝇头小利而对抗大唐,等朝廷大军云集,又重新服软称臣。

而唐朝没有能力向东北大规模移民,只能靠这些胡族首领来维持统治,最多杀掉反叛者,再立其子或某个亲戚为新首领,这样便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

武则天称帝后,周边胡族趁着大唐内乱,纷纷攻城掠地,想捞点好处,东北的契丹和靺鞨也参与其中。武则天先礼后兵,击败并杀死不肯归降的靺鞨首领,大祚荣趁机继承了其父的靺鞨汗位。

大祚荣利用地形和情报方面的优势,打败远道而来的唐军,巩固了自己的汗位。两年后契丹兴起,夺取辽东地区,切断了大唐进入东北的通道。于是,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不再服从唐朝的管辖。

唐玄宗即位后,大唐又恢复了开疆拓土,打得契丹狼狈逃回大漠,通往东北的大门再次被打开。大祚荣是个识时务的俊杰,马上派人向唐玄宗称臣表忠心。唐玄宗一高兴,在公元713年封他为渤海郡王,这便是渤海国的由来。

唐玄宗对外的经营重点是西域和丝绸之路,没有过多关注东北,只要求东北边境安定即可。而当时东北有契丹、渤海、其他靺鞨部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等势力,谁都吃不掉谁,维持他们之间的均势对大唐最有利。

通过与大唐的贸易,渤海国的实力大为膨胀,大祚荣的儿子产生了称霸东北的野心,还串通日本和契丹组成了反唐联盟。这当然是唐玄宗不能容忍的,与新罗等国联手击败渤海国。

为了奖励新罗,唐朝把原属渤海国的大同江以南土地全部赐给新罗,使他们有机会壮大,后来演化成朝鲜民族。至于渤海国,唐玄宗没有过分将其削弱,允许其保留王位和国号,仍然维持住了东北的势力平衡。

等到大钦茂继承渤海王位后,开始全面唐化改革,比日本人搞得还要彻底,几乎复制了唐朝的制度。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渤海国与大唐关系密切,国力也是东北最强大的。

即使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开始衰落后,东北的几个政权渤海国、契丹、新罗依然相安无事,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人口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也为后来契丹的强大提供了一个良好基础。

别看日本对盛唐很是恭谨,可中唐以后,日本很少前来纳贡称臣,开始做起小中华的美梦来。不仅如此,日本还多次通过新罗或渤海国发展自己在大陆上的势力,但成效都不大。当时日本的国力并不比这几个国家更强,当然指挥不动他们。

不过,渤海国的位置不太好,处在各方政权的当中,很容易遭到围攻。果然,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后,马上便开始对渤海国下手,使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上百年的安逸生活使渤海国内部乱象丛生,贵族集团互不团结,还勾结外敌排除异己。据史料记载,当时经常有渤海国的使节和大臣逃往大唐,以躲避国内政敌的追杀。

公元925年,契丹攻灭渤海国,成为又一个威胁中原的东北政权。而野蛮的征服和屠杀,使渤海国的史书和文字记录几乎全部湮灭,后世无法了解到渤海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遗憾。只听说这是个海东盛国,经济和文化都曾经很昌盛。

契丹吞并渤海国坐大后,终于威胁到中原王朝。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期间,契丹通过石敬塘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开始有了觊觎中原的野心。后来的女真更是在契丹的基础上,入主中原,夺取了半壁江山。

因此,唐朝维持东北均势的策略并没有错,只是因为自身的衰落,无力遏制契丹的崛起。最终使东北胡族成为心腹大患,直至中原完全沦丧于胡人之手。

渤海国的遗民分别融合于契丹、新罗和女真,尤其是后者,得到渤海国遗民带来的知识和技术后,慢慢发展壮大,成为替代契丹的东北新主人。这样说来,渤海国也可以算是满清的先祖之一。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朝鲜的先祖,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网上各大论坛关于渤海的归属一直争论不休,只因朝鲜学者说大祚荣是“朝鲜人”,但是大部分意见还是认为渤海应当属于中国史的一部分,不论从主体民族(女真祖先靺鞨人)还是领土(五京有上中东西四京分别位于中国宁安、和龙、珲春、临江四市,唯有“南京”位于咸镜南道)又或是继承国。

单选|渤海国属于中国史还是朝鲜史?

中国朝鲜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1.《正观历史_中朝两国相互争夺归属的古国,主体民族来自中国,领土位于中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正观历史_中朝两国相互争夺归属的古国,主体民族来自中国,领土位于中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