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个历史传奇,真正的草根出身,最后却当上了皇帝,让人感叹佩服不已。
早年的朱元璋,家境极其贫寒,加上在那个农耕社会,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朱家没田没钱,靠给地主家种地过日子。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78310a55b319ebc49ce86f089a5642f41f171602.jpeg?token=28b8fe2b6c90ff7c52b6a0c83c51e9e3)
不过,日子虽苦,但是快乐是自己找来了,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就这样,朱元璋在贫苦的生活中,享受着穷人特有的“自得其乐”。
其实,若不出意外,生活继续按部就班地过下去,不用多久,朱元璋的老爹老妈就会竭力给他讨个媳妇,然后娶妻生子,孩子们又继续像父辈一样,一代接一代地按着父辈的生活方式,给地主家卖力干活。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e1fe9925bc315c608a7569fb94c1461b485477be.jpeg?token=5ecb981ba6fbcf9bea66738d9cd88839)
也是在此环境下,大哥在老妈求热心肠汪大娘张罗的情况下,顺利娶上了媳妇。三哥因为家实在穷得叮当响,连基本的安身立命的住处都没有,最后只好在热心大爷刘继祖的帮衬下,寻得了一户没有儿子的贫困人家,上门当了插门女婿。
按穷人家的想法,穷是穷了点,但是只要不懒,好好过日子,总不至于饿死。
然而,有时候上天就是如此不公 ,人算不如天算,怕啥来啥。
01 遇上百年天灾,严重饥荒,百姓横尸遍野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昏庸无道,地方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63d0f703918fa0eca353b17031e7d4e63c6ddbb4.jpeg?token=9b48ec3c418362611a0bcb5e6a4d3220)
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活了十几年的朱元璋,虽然早就见惯吃惯了各种苦,不过,那年却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劫难。
那一年,他的淮西老家,大旱千里,蝗虫遍地,把能啃的食物全啃光了,甚至把人们赖以生存的那点野菜、嫩树都吃得个精光。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72f082025aafa40fec395c18bd148e477af019f4.jpeg?token=392f1de93bce9bcd881d9130b97ba535)
由于没有粮食,整个村庄除了二老爷刘德外,就连大老爷刘继祖家也没有几粒余粮了。
饥荒导致饿死,饿死造成横尸遍野,横尸遍野导致瘟疫肆虐。
村子里的人一个人相继倒下,就连看病的郎中也病倒了,死前才知道并告诉人们:是瘟疫。然而,那时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就这样,没几个月光景,村子就死了几百口人。鸡犬之声不再,欢声笑语之声不再,目之所及,一片荒凉。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38dbb6fd5266d0166ea264a48d5b590f34fa357f.jpeg?token=ca4ea13b2d5b0ad64efec406034cc5bf)
最后,朱元璋家也没能幸免于难,最首当其冲的是朱元璋那已经年过六旬的老爹朱世珍。
在当时那个医疗物质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年代,64岁的朱世珍可以说是极其长寿的老头儿了,遇上旱灾瘟疫,也算是倒霉,很快便染病不起,命丧黄泉。
几日之后,长兄朱镇也接着染病身亡。十几日过后,其母也跟着离开了人世。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dcc451da81cb39db45521028c866842caa1830b2.jpeg?token=ef657d1ba8601558b65d46b70f101dc6)
短短半个月,朱家接连死了三口人,这对年仅17岁的朱元璋来说,可想而知是多大的打击。
父母病亡,总得要尽早安葬,以尽孝心。可是,让人绝望的是,朱家虽然给地主老财开垦了一辈子的荒山野地,却没有挣来一分属于自己的垅地。
对朱家兄弟来说,沧海茫茫,天下皆尽为黄土,该去哪里找那一片安葬父母的土地呢?
02 寻求地主刘德帮忙却被数落,最后意外获得刘继祖慷慨赠地
朱元璋兄弟二人心想,给刘德家当了几年仆,从未拖欠过租谷,也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矛盾纠纷。
如今,朱家走到如此这般惨地,朱家应该多少会念一些情分,发发善心,施舍点边角废地。结果,不曾想,刘德见朱家接连遭殃,欠的租子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把到他跟前诉苦的朱家兄弟数落了一番。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d1a20cf431adcbefab22b97fbbdfa3d5a3cc9f2a.jpeg?token=0cac5ecd62b7c8ac94f613f1c7946e12)
恰好,被刘继祖的小儿子刘英(和朱元璋玩得不错的同龄玩伴)看到了。
最后,兄弟二人啥也没有盼到,心如死灰地回到了家。这时,刚好碰上了隔壁大妈汪大娘。
话说这汪大娘是个好心肠的女人,早年就守寡了,带着儿子靠织布为生。见朱家遭到如此劫难,好心的她虽然想提供帮助,但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也只能说几句口头话,安慰朱家兄弟,要找块坟地,好好安葬父母,别抛尸乱扔了。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21a4462309f79052bdded690eb9c5ac279cbd5d7.jpeg?token=5fda0f642c97f605423b41090eb29f29)
恰好,正在朱元璋绝望而发愁的时候,地主刘继祖带着老婆娄大娘及小儿刘英上门来。
话说这刘继祖也挺可怜,在这次瘟疫饥荒中,他家也倒霉,损失不少,最后只剩三口人。
前面提到,因为刘英看到了朱元璋求刘德,没求来半点地而被骂了一顿打发走了。
这刘英常和朱元璋一块玩,虽然当年朱元璋监守自盗把他家的牛给吃了,但是在刘英看来,那也只是他老爹刘继祖的事情,他毫不在乎。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b151f8198618367a112cd738360306dcb21ce523.jpeg?token=ad77a3a7429190041d742d8f85243d3c)
为此,当他看到朱元璋请求施舍可怜而被骂了一顿打发离去的时候,跑回家跟他老妈娄大娘说了一通。刘继祖知道后,心生同情,便开口表示,把一块南面山坡上的土地,送给朱元璋作为其父母的安葬地。
朱元璋和二哥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当场跪了下来说:
“大老爷,您大恩大德,我朱重八永生不忘。日后待我混出个人样,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大恩。”
03 安葬父母,狼狈不堪,历经艰难险阻
朱元璋是个可怜人,在安葬父母的时候,其实也经历了“大难”。
由于一直没有求得土地,老人尸体停放了多日,之后,好不容易终于获得一片坟地,却连个棺木衣衾都没有。
最后,尸体实在不能再拖了,朱家两兄弟只能找来了老人生前的几件破衣衫给裹上,后再用家里仅有的破芦席给粗略地包上,准备抬到山坡上安葬。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b3b7d0a20cf431adea98d1b0564621a72fdd986d.jpeg?token=3ccf27624bb77574444461b3a647744f)
就在那时,突然天色大变,电闪雷鸣,狂风阵阵,天降倾盆大雨。闪电加雷声,让人惊恐不已,巨大的暴雨更是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朱家兄弟二人,只得瑟瑟发抖地躲在树林底下避雨,虽然惦记着父母二老遗体,也实在没办法安置。
之后,终于等来了雨过天晴,两人匆忙跑上前准备抬去安葬,却惊奇地发现,遗体不见了。
原来,那场大雨下来,却因长期无雨而早已被暴晒到爆裂、松散的土地都冲刷了下来,形成了山体滑坡,而坍塌下来的泥土将遗体彻底掩埋,且黄土堆得像小山包一样高。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77094b36acaf2edd64e778da92608ce139019363.jpeg?token=41dbcf66a3b59297b3623c43ee3e5d37)
兄弟二人见状,心中愧疚不已,觉得自己没用,对不起父母,连安葬都整得如此狼狈。一旁的汪大娘见了,只得安慰道:“这是‘天葬’啊,赶紧给爹妈磕头……”
朱元璋心中痛心不已,对着被掩埋在黄土之下的亲人发誓道:
“爹、娘、大哥……等重八日后干出大事业了,一定回来给你们修一座天底下最宏伟壮大的陵墓。”
多年之后,早已功成名就的朱元璋,再次回忆起此事时,依旧悲痛不已,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04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地主刘继祖的?
朱元璋和二哥安葬好父母之后,已经没有家的两人,只能独自谋生。
而让他再次感到绝望的是,自己不仅失去了爹娘,还失去了房子。地主刘德告知他,如若不再租种他的田地,就要将房屋也交还回去。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2e2eb9389b504fc2ccc8448dfbad6a1991ef6d1f.jpeg?token=fbf408e214d95988bb63e13a1aff64d5)
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朱元璋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了。之后,为了活命,兄弟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含泪告别,各奔东西。
再之后,朱元璋到了村头皇觉寺做和尚,挑水、扫地。
不过,他的这段人生经历体验并不长,仅50天后朱元璋便离开了皇觉寺,开始了他3年的四处流浪乞讨的生活。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bba1cd11728b4710597f8b17d4be4ef5fd032315.jpeg?token=74385f95c44c159d61b32068c7d279cc)
在这过程中,他饱尝人间风霜冷暖,目睹百姓各种生活之苦。也正是这些经历和体验,他萌发了起义的思想。
后来,他投身到郭子兴的红巾军,也自此,其发迹之路从此开始。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朱元璋回想他当年带兵攻打定远开始,已经离开家乡整整12年。得知濠州被收复后,他当即带了一行人返回家乡探望。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cf1b9d16fdfaaf516b0b8958a22419e6f21f7ae1.jpeg?token=62d3eeacfa6f9182a733d1789f23c238)
回到村落后,朱元璋看着曾经自己熟悉的故乡,一阵辛酸再次涌上心头。因为物是人非,当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经成为过往:父母不在了,长兄不在了,就连当初扶他一把,给他送去最为所需帮助的地主刘继祖也不在了。所幸,汪大娘还健在。
想到当年的恩情,他让人清扫祭拜刘继祖夫妇的墓地。同时,让人重新扩大了其父母的墓穴,并委托刘继祖儿子刘英和汪大娘儿子汪文全权负责守护陵墓,同时免除他们的赋役。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d009b3de9c82d1589ad4c201977a94d0bd3e42a0.jpeg?token=3e0a0cafbc81643414a5ab6ef30463da)
之后,朱元璋还宴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宣布免除了家乡的赋税劳役,并约定几年之后,再次回乡探望。
话说,即便是对当年那个将他赶出去的地主刘德,朱元璋也并没有报复他,甚至还给了他三十顷土地,往事不再重提。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有很多离奇的故事,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真的能够增长很多知识与权谋。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这世间上所有的变数都浓缩在历史中,先提高自己看人看事的能力,可以去读史;想要少走弯路,也可以去读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都也可以去读历史,这样能使自己心平气和。
《历史名人传》就是一本非常适合常人读的一本史书,它不仅能够让人“通史”,还能让人“解史”。我们读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见识提高权谋,《历史名人传》就是不二选择,因此它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书。只要能够学好里面的权谋之术,不管是在为人处世上,还是学习工作上,都能够得心应手。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9922720e0cf3d7caf9641d53e96f33016a63a9f9.jpeg?token=0416e362bc447378224f53d7ab02dbdc)
之所以说《历史名人传》是一套帝王之书,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里面不仅有《朱元璋全传》,还有各类帝王的写实!读完这套书,岂不是等于比常人多体会了1300年的人生?
如今我们的阅读方式与古人已经不同,若再研读文言文版的《历史名人传》实属吃力,因此史书古今在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一套良心好书——《白话历史名人传》。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2934349b033b5bb5ec9d9f332ca35831b700bc29.jpeg?token=a9295218d585b704c49f37a398fae282)
这本书是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以及《历史名人传》研究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因为编纂这本书的都是国学大师,他的准确度、流畅度绝对远超市面上哪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书籍。并且黄锦鋐教授在编纂时严格要求要遵守原著,逐字注释,以求贴近、还原司马光所著的《历史名人传》本义。不以“现代眼光”做过多解释,更不平添枝叶混淆视听。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80cb39dbb6fd5266784b999bbc681a23d5073651.jpeg?token=3dddf453d9467dc3919e907495d6e135)
这本书出书之后就得到了广泛好评,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就对此书极力推荐。
对于这套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有需要的可以买这套书,多读一些书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
1.《赵家大厨_朱元璋早年没地葬父,地主免费送地,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如何回报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赵家大厨_朱元璋早年没地葬父,地主免费送地,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如何回报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