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举两个,他们都姓刘,一个叫刘秀,一个叫刘裕。

首先咱们讲讲“位面之子”刘秀”,这哥们儿应该是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典范,论文,这家伙是儒家子弟,从小读书,还曾经进入到太学深造,这给他后来登基之后开创中兴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在历经乱世之后,快速恢复国力,”光武中兴“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其治国能力。

而论武,他更是当时天下最会打仗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统帅。如果不是因为他当了皇帝,这“云台二十八将”的头名肯定是他的,为什么在各位的印象中,东汉初年的名将不多,更没有韩信项羽那样的大人物,就是因为刘秀光芒太盛,把他们的风头都抢了。

刘秀的军事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各个击破

刘秀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就是:先东后西各个击破。

2.挖心战术

刘秀很善于运用挖心战术:昆阳之战,刘秀率三千人从城西水上直冲王莽大军的指挥部,就是一次挖心战术;平陇之战,命来歙秘密伐山开道,袭占洛阳,也是一次成功的挖心战术,他自己说:"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矣!";平蜀之战,命吴汉"坚据广都,待其来攻,......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又是一次挖心战术。秘密从间道或以大迂回,袭占敌心腹要地,或堵塞其内部交通,或威胁其指挥中心,然后坚壁不战,使敌方不得不尽调精锐部队来攻,反客为主,以防御手段消耗敌方的精锐,为大军全面进攻创造条件,这种战术在以往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

3."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刘秀的战略思想也体现了一个"稳"字,即不急于求成,不勉强做力所不及的事,力求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如击秦丰,围困黎丘达两年之久;围困舒城李宪也达一年半,均不强攻。

刘秀深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所以在统一全国后。"非什警,未尝复言军旅。"对北方匈奴、鲜卑、乌桓,均采取息边养民的政策,只屯兵备边而已。虽西域诸王多次请派都护,刘秀均未为所动,这虽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充分体现了刘秀"量时度力"的战略思想。

刘裕有多强?他被称作“南朝第一帝”,从庶族行伍出身,一路崛起成为推翻司马氏的东晋王朝的帝王,当然有着强于大多数人的能力。

刘裕的出生和少年时期并没有多少的史书记载,只有当时的人文记载中,存在着寥寥无几的几句话,刘裕从小就天生聪慧,且力大无比,他小的时候,就可以将邻居家大他好几岁的孩子打倒在地,并且在学生时期,刘裕是出了名的调皮顽固,刘裕小时候发起狠来,能将整个村子里的小孩都打一遍,甚至一个人单挑十几个人都不在话下,常常是刘裕的母亲带着刘裕去整村的道歉,勇猛,顽强的品质从刘裕小时候就有了体现。

刘裕的青年时期,被当时的领导孙无终介绍给了上级领导人刘牢,当时在交战期间,刘牢派刘裕向前打探情况,却迟迟没有回来。刘牢察觉不对,立马派兵去增援刘裕,可一到地方,眼前的景象就让刘牢傻了眼,刘裕一个人,竟然拿着长刀追着几千人跑。原来是刘裕率领的小分队去前方查询情况的时候,遇到了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两个部队正好对上了眼,于是两支实力悬殊的部队打了起来。毕竟刘裕带领的小分队只是小分队,没一会,刘裕身边的队友全部阵亡,刘裕看见队友一个个倒下,自己也杀红了眼,最终演变成了一个人追着几千人跑的情况。

后来的刘裕,自己上场的机会就少了起来,他更多的是指挥部队打仗,刘裕指挥的部队只有一个特点:狠。无论面对多么厉害,兵力多么强的敌人,刘裕的部队也没有怕过,照样杀红眼的上。成为了各部队的学习模板。当时刘裕的部队愈战愈勇,并且有着不怕死的精神,每支部队都怕和刘裕打上交道。

后来的刘裕不甘心在别人手下当一个小弟,自己带兵起义,从南打到北,从西打到东,靠着自己的机智与勇猛,收复中原,平乱秦朝,最终建立了风光一时的王朝。刘裕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有着旁人没有的胆量,也有着旁人没有的能力,一人追着成千人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一代君主。

刘裕掌权后,深知自己出身不够显赫,声望不够足,因此选择北伐建功的方式。先后灭掉北方后燕、后秦等胡族政权,力压仇池,并用大名鼎鼎的“却月阵”,击退兵强马壮的北魏骑兵。

刘裕北伐阶段,是江左政权数次北伐中建功最多的,收复了山东、淮北、关中等地,让江左政权的疆域成为南六朝当中最大的时期。

不仅如此,面对江左内部刘毅、司马休之等人的叛乱,刘裕也是迅速压制,实现了江左内部的稳定。

由此,刘裕最终奠定了自己在江左无法被人撼动的地位,最终推翻了存在了一百多年的东晋政权,建立了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

总而言之,刘裕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在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军事能力上刘裕能够力挫北方胡族政权,压制江左内部反叛势力,最终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

接下来就是我们唐太宗李世民

有句话说得好。大概意思就是皇帝中军事才能第一的是李世民,其次才是朱元璋。李世民在没有当上皇帝时候,就已经是战功赫赫了。在他时任秦王时,每战都是身先士卒。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了皇帝,随后对东突厥发起了战争,将东突厥消灭。,虽然再后来征讨高句丽时遭受挫败,但也为后来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虎牢关之战,一举统一中国北方,收复河南河北,差不多是帮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功劳之大,大到“封无可封”,只能封了他一个“天策上将”,位在三公、诸王、大将之上,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他获得这个头衔的时候,多大呢?年仅22岁。

然而在此之前,李世民还有“浅水原之战”,他坚壁诱敌,以少胜多,击溃西秦数万优势骑兵,平定陇西。他还有“美良川”、“雀鼠谷“之战,死磕于美良川,追击于雀鼠谷,一日8战,大败宋金刚,俘斩数万人,最终收复并州。

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所做的选择和判断,几乎没有一次失误,临兵决战的时候,他甚至可以亲自率领玄甲军冲锋陷阵,亲冒矢石,不避艰险,甚至多次遭遇生命危险,多次因坐骑被射倒而落马,生死一线之间。所以说,他为了唐王朝的建立,是拼上了小命的。

试想这样的军事才能又有几人呢。其实他在之前还有许多战役,浅水原之战,他坚壁诱敌,以少胜多,击溃西秦薛仁杲数万优势骑兵,平定陇西。他还有“美良川”、“雀鼠谷“之战,强攻于美良川,追击于雀鼠谷,一日八战,大败宋金刚,俘斩数万人,最终收复并州。说他是位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丝毫不为过。

1.《润楠广告工作室_谁才是最会打仗的皇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润楠广告工作室_谁才是最会打仗的皇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