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浙江奉化溪口,一场丧葬仪式正在缓缓举行着。出殡时,领头的是中央监察委员陈果夫。孙中山大总统虽未到来,却亲自撰写了墓碑文,并由陈果夫代读。碑上刻“壶范足式”,意为女中楷模。国民政府领导人胡汉民撰写墓志,墓铭由时任教育会长的汪精卫撰写,以上字迹均出自著名书法家沈尹默。

一场普普通通的葬礼,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大人物到场?原来,死者乃是当时国民政府后起之秀、后来的黄埔军校掌门人老蒋的母亲,王采玉。

身世坎坷

旧时代的女性能够青史留名者,大多是因为与她们有关系的男人。王采玉也不例外,能够为人所知也是因为她的儿子老蒋。纵观老蒋一生,对其父亲蒋肇聪少有提及,反而对其母亲王采玉,无论哪个时期都满怀眷恋,多有颂扬。王采玉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竟然对老蒋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

王采玉出生于清朝同治二年,系浙江省嵊县葛竹村人。王氏祖上乃是奉化人,后来由奉化连山迁居到葛竹村,故王采玉故去后葬在了奉化。王采玉其父名王有则,曾饱读诗书,却未能考取功名。小时候的王采玉也曾随父亲学习诗书礼仪,因而思想开明,聪明伶俐,精于女工。早年王有则曾贩卖土产,后来因战乱生起,王有则召集流亡人口开垦废弃荒地而致富。晚年王有则回到葛竹村定居,原配早逝,又纳姚氏女,生下两男一女。王采玉出生后,王有则已经年老,不事生产,灾祸却接踵而至。王采玉的大弟王贤巨嗜赌成性,顽劣不堪,二弟王贤裕又先天不足,有精神疾病。

待到王采玉成年,已经家道中落,全凭王采玉做女工补贴家用,生活一度过得十分艰辛。失败的婚姻与遁入空门旧时代里为了缓解家中的贫困状况,最普遍的方法便是嫁女,王采玉也没能逃过。在母亲的偷偷安排下,王采玉被嫁给曹家田的竺某。为了竺家能够多帮扶帮扶王家,王采玉没有办法,老老实实地嫁了过去。

结婚之后,夫妻二人倒也过了一段安生日子,王家也受到竺家多般帮助,日子好过不少。王家好过了,却没想到竟是把女儿推入了火坑。原来,竺某性情暴烈,脾气急躁,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就破口大骂。王采玉完全不敢还口,但凡她露出一点违抗的意愿,就会遭到竺某的拳脚相加。但是为了母亲弟弟们能够好过一点,王采玉强自忍耐着,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第二年春,王采玉生下了一个儿子,竺某十分高兴,连带着对王采玉都温柔不少。王采玉对儿子十分疼爱,她将孩子作为了生活的希望。然而上天好像在跟她开玩笑一般,孩子生下来不过数月,就突发急症而死,王采玉大受打击。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秋天,曹家田一代爆发时疫,暴死了不少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

受到这一连串打击,王采玉整个人都恍惚了。当时王家已经有所起色,竺家又没留下什么产业。王采玉不想再继续呆在这个伤心的地方,加上父亲已经去世,她索性搬回娘家与母亲弟弟一起生活。即便是这样,残酷的生活也没有放过她的打算。王采玉出门时,听到邻居说闲话,说她“面相克夫克子”!

王采玉难以忍受这样的风言风语,精神更受刺激。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采玉萌生了遁入空门为尼的想法。母亲难以劝阻已经下定决心的王采玉,于是提出了要求,要王采玉带发修行,王采玉答应了。附近金竹庵的人也很可怜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子,痛快地收下了王采玉,对她很是照顾。

王采玉终于得到了一段平静安宁的生活,她对此很是满意,甚至有了在此终了一生的想法。

下嫁蒋肇聪,灾祸又至

都说万事如意,可是人间之事往往难以如愿。王采玉的母亲当初要王采玉带发修行,就是为了方便她以后还俗再嫁。

王采玉有个名叫王贤东的堂哥,在蒋家玉泰盐埔做店长,东家蒋肇聪,是溪口蒋姓第27代子孙。王贤东见东家自妻子孙氏去世,中年丧妻,而后就一直郁郁寡欢。又想起独门独户,孤苦伶仃的堂妹王采玉,有心促成好事,再结良缘。

于是,王贤东去找了王采玉母亲商议,母亲一口答应下来。蒋肇聪年长王采玉22岁,算王采玉下嫁了。可是蒋家财大气粗,又是当地名门,王家只不过是个破落户,加上作为续弦,倒也般配。王采玉没有反抗母亲的安排,顺利嫁入蒋家,成为蒋家盐埔的老板娘。

嫁入蒋家,婚后生活意外的和谐,王采玉和蒋肇聪非常恩爱。随着蒋肇聪年纪愈发增长,精力越来越缺乏,由王采玉代为管理家族的生意。王采玉也没有辜负蒋肇聪的信任,将蒋家盐埔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当时王采玉的家境很宽裕,也能够不时接济母亲和弟弟,甚至还有余钱能供弟弟上学读书、成家立业。

婚后几年内,无疑是王采玉最快乐的时光。可是老天仿佛是在刻意为难这个可怜的妇人,快活的时光没几年,灾难又接踵而至。

不幸从八年后王采玉的公公去世开始,第二年蒋肇聪也染上疫病去世。王采玉独自拉扯着三个孩子,支撑着家族的产业、生意。然而蒋家毕竟是个大家族,王采玉很快就不得不分家,生意全部交了出去,生活水平也一落千丈。

分家四年内,除了大儿子活下来,王采玉剩下的儿女都在两三岁时夭折。面对这接踵而至的灾祸,邻里遍传关于她的谣言,王采玉一介妇人哪承受得住?王采玉再次捧起佛经,祈求菩萨的保佑。这个唯一存活下来的大儿子,即后来的老蒋,无疑成了王采玉的心头肉,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

艰难困苦,望子成龙

王采玉育子成器的念头,矢志不渝。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得知娘家在王氏祠堂建立私塾的时候,带着儿子就过去了。

王采玉本以为孩子会在私塾里的严师管教下改变以往的贪玩性格,认真学习,却没想到听说了孩子在私塾里调戏堂妹的传言。王采玉很生气,在母亲的开解下,王采玉原谅了儿子,打算去堂妹家提亲。堂妹的母亲本是王采玉亡夫蒋肇聪的堂妹,听明来意狠狠地嘲讽了王采玉一通,王采玉深以为耻,矢志要给儿子找个好媳妇。

经过挑选,王采玉为儿子选中了毛鼎和之女毛福梅,毛福梅乃大家闺秀出身,贤良淑德,容貌上乘。为了培养儿媳,王采玉还将毛福梅送到了女校就读。

老蒋19岁时,清政府对外赔款无数,对内剥削,从未罢休。当地富户和文书相互勾结,欺王采玉孤儿寡母,特别苛派。王采玉不肯,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中正抓到了牢里,勒令交纳后才肯释放。蒋中正是王采玉唯一的希望与依靠,王采玉吓得六神无主,几乎昏死过去,急忙营救。

王采玉把老蒋救出来后,抱着他大哭一场,这次事件也对老蒋走上革命路线产生了深远影响。覆灭清政府,也有老蒋的一份力。

后来老蒋欲赴日本留学,亲朋都来劝阻,唯有王采玉大力支持。王采玉早有抱孙之心,多年未见动静,心急不已。待到毛氏怀孕,王采玉甚为欢喜。然而一次老蒋留学探亲归来,与毛氏争执,不巧踢中了小腹,当夜小产。王采玉哭骂老蒋不孝,老蒋下跪听训,不敢有丝毫怨言。

后来,毛氏再次怀孕,诞下一子蒋经国,王采玉惊喜万分,颇为疼爱。

故去

王采玉一生多经坎坷,积劳成疾,身体多有旧症。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王采玉去世时,老蒋还没有太高的权势与地位,但是人们敬佩她的德行,纷纷前来送行。老蒋权势如日中天时,王采玉已经去世;王采玉活着时,老蒋只是国民政府内一小卒。王采玉终究没等到儿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刻。

王采玉被葬在奉化溪口,随着老蒋地位增高,王采玉的墓扩建得更加庞大。最终落地建成一座庵,是为慈庵,老蒋南征北战路过时,总要在此过夜。主席也很钦佩王采玉的品行,解放奉化后,主席专程打招呼,名言不可侵扰了慈庵。

1.《孤风婉史_王采玉:原是尼姑清末还俗,嫁大22岁丈夫,生下一子是有名的人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孤风婉史_王采玉:原是尼姑清末还俗,嫁大22岁丈夫,生下一子是有名的人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