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4年,这一年已经52岁的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这个气候舒适、环境宜居的天府之国。
这个传统的中原汉子为什么会来到巴蜀?其实我们一直都对此抱有很深的疑问,是为了躲避战乱,还是辞官归隐,亦或者投奔亲友?
总之,年过半百的杜甫在半生漂泊之后,可以说早已经看惯了人情冷暖,尝遍了人间风寒。
此时,饱经风霜的杜甫,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心从仕,费尽全部力气,只为了在朝廷谋求一官半职的苦书生。
他现在更重视生活的意义,更想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这一年的春天,某个早晨,刚刚起床的杜甫,捋着胡须走出了草堂的大门,而他刚刚走出草堂,就不由得被眼前明媚的春景给迷住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这是一幅来自于成都浣花溪一带的美好春光图,呈现在他的眼前:明净绚丽、天地阔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寥寥十个字,就将这满目春景,勾勒得好像如在眼前。
《诗经·小雅·出车》有言:“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一个“迟”字,就仿佛明媚和煦的春日,正照在身上,十分的温暖,让人感觉懒洋洋的。所以杜甫在这里,亲切地将春日,称为迟日。
如此美景,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形容呢?杜甫第一个想到的字,就是“丽”:“大好江山,秀丽非常,春光无限”。国家的万里山河,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愈加秀丽多彩:四野青绿,溪水映日。
不过短短五个字的粗笔勾画,却足以让世人见到他笔下满满的春光骀荡。
紧接着,春风拂面而来,更是给杜甫带来了惊喜: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都散发着清新浓郁的香气,和着和煦的春风向四野弥漫、扑鼻而来。
“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一幅饱满的春光图似眼前,不禁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同样是十个字,描写的却是一副热情的春闹图,让人好像置身其中。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在繁忙地衔泥筑巢,在屋檐下飞来飞去。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懒洋洋的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溪边的沙洲上打盹儿,安静地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一边在忙碌工作,一边是悠然慵懒,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将春日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句不仅紧扣前两句,更是杜甫在感慨:只有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会出现这样幸福的画面。
暖洋洋的太阳、秀丽的江山、和煦的微风、芬芳的花草、忙碌的燕子、慵懒的鸳鸯,这些事物构成了一幅格外自然且和谐的早春图:不仅阔远明丽,更是栩栩如生;不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更有一份浓郁的幸福感洋溢而出。
杜甫“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直到半百之年都未曾安稳。纵观杜甫一生的经历,我们很难想象,饱经风霜的他,为什么还能描绘出一幅如此积极向上的春光。
这一年的杜甫已经五十二岁了,联系到他总共不过五十九岁的年纪,此时的他其实已经可以算是迟暮之年。而且多年以来始终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他,可能自儿时之后,就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地欣赏初春的风光了。
在成都的这一段岁月,正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稳日子:在严武等好友的帮助下,在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茅草屋,也就是后来的“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几年他人生中难得的安稳岁月。
在这一段时间里,杜甫的内心有了难得的有了安适舒适之感,也正是在这样的人生状态和生活背景下,他有幸看见了浣花溪一带的春景,写下了这样一首《绝句》。
这首不过二十字的短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冬去春来,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欢愉喜悦之情。同时表现了杜甫对往后的日子充满着浓浓的期待,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也会像眼前的大地一样,迎来春天。
52岁的杜甫早已经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他依旧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认为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希望,这种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是很多人都缺失的东西,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饱尝半生风霜,心中仍是春朝,不论怎样,始终认为人生充满着希望,就像大地终究会迎来春天。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诗圣,可能正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人生态度。
1.《诗说南国情_看过半生风霜,心中仍是春朝,这就是杜甫心中的人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诗说南国情_看过半生风霜,心中仍是春朝,这就是杜甫心中的人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