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期,分别讨论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以及“一布二超三子龙,四张五关六黄忠”,这两个武评排名是否合理,以及他们的一些依据。其实前面两个说法,大多存在于民间,就算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权威、官方的书籍引用前面的说法,在载明出处,为“民间传闻”,在古籍经典中却毫无依据可寻。但是接下来这个说法,却是有很多经典古籍可以提供依据,那就是“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勉县马超像和麻池吕布像

其实这个“前表吕布,后表马超”,小编第一次看到,是在2007年的百度贴吧,以及新浪三国论坛、轩辕论坛、天涯论坛等知名网站上,一个网名叫“小马828”的网友讲述的。他有本藏书,记载了关于权威三国武评的记录,还口述过“一吕二赵三典韦”是从“一吕二马三典韦”的基础上改的,但实际如何?没有原书的照片或者文集,始终难以佐证,恐怕也是他的一家之言。

真三国无双7官方结尾

其实“吕布”和“马超”武力平齐的记载颇多。以下做下梳理。

《三国志》晋 陈寿:谈论武评正常来说,是和历史无关的,因为武将单挑,历史上少之又少,基本只有小说、戏曲、评书,喜欢加入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但这些也是源于史书,而史书《三国志》中明确记载“虓虎”的只有吕布、马超两个人,这就好比关羽、张飞的“万人敌”、“熊虎之臣”;颜良、文丑的“勇冠三军”;典韦、许褚的“折冲左右”;黄忠、赵云的“强挚壮猛”等等,记载的就是两个人实力、能力各个方面都相当的人物,所以“虓虎”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第一个依据。《三分事略》宋末:就是《全相五种平话》中的《三国志平话》,这本书里是整理了当时宋末元初的一些民间艺人的说书三国,书里明确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人有五个:吕布、李肃、马腾、马超、马岱,除去有夸张成分的李肃、马腾、马岱三人,剩下的就是吕布、马超,也就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第二个依据。《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罗贯中:关于演义其实有三种版本,①《三国志通俗演义》,著名的有嘉靖本和万历本,也就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三国演义》;②《三国志传》,有黄正甫本,汤宾尹本,叶逢春本,朱鼎臣本,余象斗本等版本。③《三国志演义》,也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毛宗岗父子点评的《三国演义》。以上不论哪一个版本都记载一句话,“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因为“高希希”指导的电视剧《新三国》的爆火,导致很多人认为吕布死后,各个被虚传有吕布之勇,也导致这句话被滥用。实际上原著,全书有且仅有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这也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第三个依据。《禅真逸史》明 汝浩:这本书编撰于明朝时期,里面的武力点评更接近于民间的原滋原味,里面的主角是隋唐时期的反王之一杜伏威和薛举,而他们两个的武力登场时,书中着墨是“左首马超再世,右边吕布重生。“古人以左为尊,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年间的人认为马超甚至超过吕布,比吕布还要强。这是”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第四个依据。《荡寇志》清 俞万春:这本书中更是充分验证了,马超和吕布武艺相当的佐证,书中有很多武斗单挑场面,承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因为该书本身就是《水浒传》续书中的一种。其中更是引用了当时被当世宋元明清公认的一句俗语:”三国英雄算马超,马超还是吕布高。“这直接证实了”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最有力依据,也直接证明在清末之前,马超的武力是仅次于吕布的存在。

真三国无双8

实际上除此上述的论证以外,以《三国演义》武评表格讨论的战绩更为直观一些。

车轮战对比

战双夏侯

酣战猛张飞

以一敌多

其他

其中最直观对比的就是张飞和许褚,很多人一位吕布一打三、一打六很厉害,可他实际上是败逃的一方,所以错误的估高了吕布的武力数值。

实际上,吕布和张飞、许褚多次对战,都是“不分胜负”,并未占到便宜,而这两人,在跟马超对战时候,分别“卸甲”、”摘盔“、”恐有失“等等字眼,充分显示面对马超的劣势。所以吕布和马超是,三国演义全书中唯一让”张飞“和”许褚“吃瘪的两位猛将,关羽的兵战杀退徐晃、许褚,这里就不做有效讨论了,因为相同的情况,张飞、赵云表现更出色,但实际操作起来,未必1V1能全胜,所以”前表吕布,后表马超“是有理有据的一个武评论述。

1.《星月出云_“前表吕布,后表马超”是否合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星月出云_“前表吕布,后表马超”是否合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