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张瑾/文王曦/后期)“外婆,将来我开飞机带你去天上看看……”朱盘生始终记得这句儿时许给外婆的承诺,如今已85岁的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神舟十二号最新消息,看看我国空间站建设得怎么样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飞机呢,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造出自己的大飞机!”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部第一批高级工程师,除了挂在嘴边的航空知识,还对历史文化了然于心,朱盘生可真是一名宝藏爷爷。

  曾花费两个月工资,自制单板电脑

  “这是上海牌163-5型5灯交流收音机,这是我在1965年在上海购买的。”“这是英文打字机,当时我在烟台航空液压控制公司与外商公司联系发传真时使用的办公压用品。”密密麻麻的老物件堆满了朱盘生家中的书房,他详细地向记者介绍每一样物件。C842型四速电唱机、红灯牌605-2型六管单波段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这些市面上很难寻到的东西,记录着老一辈人的峥嵘岁月。在朱盘生心中,这些物件曾给他们提供便利,如今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在这堆老物件中,有一个“硬货”——单板机(计算机雏形)。1981年,为了完成我国第一台“YD4型四通道液压伺服舵机”的试飞工作,朱盘生根据已有设计的图纸,自行制造一台单板机(计算机雏形)。这台单板机的研发,为当时的计算带来了极其大的方便和精准,它不仅能够自行完成各类运算,还能进行编程。

  △朱盘生参与试飞行

  “如果没有单板机,我们24小时都需要有人在机器旁边看守,记录数据,完成测量报告,有了这个之后,我们大大减少了人力。”当时,朱盘生在173厂工作,正在筹备我国第一台“YD4型电液伺服舵机”的定型试飞,为了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朱盘生得知上海一所高校中有单板机的设计图纸,而单板机有助于试飞成功。朱盘生便去学校寻得图纸,自己掏了两个月的工资,将所有的配件买齐,再根据图纸,制作完成。“我那个时候一个月就61块2毛钱,我花了120块钱才买齐所有配件。”

  高考后报考航空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

  1955年,高考结束后,朱盘生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了一名航空人。第一堂航空概论课上,他才知道了太空、黑洞等知识,并从此爱上了这一切。

  “上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自主研发的大飞机,都要靠国外进口,我就想什么时候能有我们的自己的大飞机。于是就报考了这个专业,到了大学,才知道原来航空领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朱盘生直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

  1984年由朱盘生主管设计的中国第一台“YD4型四通道液压伺服舵机”在法国“Sa321Ja型超黄蜂直升机”上试飞成功,从此我国海航结束了向法国宇航公司进口超黄蜂舵机的历史。

  妻子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医务保障工作

  △朱盘生夫妇俩

  朱盘生的妻子邹瑞华如今也已81岁,1963年两人订婚,拍了一张合照,两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后,邹瑞华便匆匆去了青海金银滩——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因保密需求,当时朱盘生只知道未婚妻去了青海矿区做医务保障工作,去多久,究竟在哪,这些他都一无所知。

  1964年7月,他收到了一封未婚妻写给他的信:“盘生,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我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我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要做好研究报效祖国。”

  “我感到莫名其妙,她到底去做了什么?我立即给她回信,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到回信。”1965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后,朱盘生才知未婚妻这几年的付出。

  △早在2018年,朱盘生就签署了遗体捐献书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朱盘生夫妇,经常跟孙子辈讲述从前的故事,而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投身于航天事业,“我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在朱盘生心中,浩瀚无垠的太空值得他终其一生,为之探索奋斗。两年前,朱盘生还在红十字会签署遗体、角膜的捐献证明,他笑着说,“我活着的时候为国家做了贡献,走了之后更要做点事。”

1.《无锡85岁老人追逐航空报国梦,毕生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无锡85岁老人追逐航空报国梦,毕生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6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