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杜进进)世界遗产地与社区是什么关系?如何促进社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 月 5 日上午,在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盐城在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举行盐城申遗成功两周年主题活动,共同研究探讨社区与世界遗产的协同发展的方向路径。
△昔日小渔村彻底大变样。 孙华金 摄
探讨!遗产地和社区如何互赢共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两年前,盐城黄(渤)海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地。本次活动由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办,以 " 共建共享——社区与世界遗产的协同发展 " 为主题,着重展现盐城黄海湿地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盐城在 " 后申遗 " 时代遗产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务实实践。据介绍,两年来,盐城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 " 共建共享、永续利用 " 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 " 美丽中国 " 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 " 盐城智慧 "、提供更多 " 盐城经验 "。
" 大多数居民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践行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间,黄海湿地研究院吴浩瀚老师以巴斗村为例,从多方面深刻阐释了遗产地和社区之间相互促进、互赢共生的关系。
△美丽的巴斗村。 孙华金 摄
喜人!昔日小渔村彻底大变样
位处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内的弶港镇巴斗村,东临黄海,西接国家级黄海森林公园,自申遗成功以来,巴斗村人不仅端上了 " 生态碗 ",更是吃上了 " 绿色饭 ",2021 年荣获 " 全国生态文化村 " 称号,在推进生态文化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方面有了卓越的工作成效,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的典范。
当天中午,现代快报记者走进雨后的巴斗村,只见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民房,散布在绿树鲜花丛中,这些房子的外墙上,绘着大海、帆船、鲨鱼、贝壳、海星、海葵等图案,当地人称它为 " 海景房 "。路边立着渔民抬渔篓等海上劳作的雕塑,花园绿地点缀着海螺、乌贼等饰品,路标牌上都镶嵌鱼、虾、蟹、乌贼造型 ……… 远看就如进入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显得那么富有情趣,充满海的韵味。
△美丽的巴斗村。 孙华金 摄
" 两年前的巴斗,还是面貌滞后的小渔村。如今的巴斗村,由特色渔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原始风貌的海边风情景点串联成的一条 3 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吸引了浙江、安徽、上海以及苏、锡、常等地的大批游客,催生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每年有 30 多万人前来旅游。" 巴斗村党总支副书记叶勇讲述了巴斗村申遗前后变化的对比和发展。
号召!更多人士加入保护和传播行列
主题活动中,盐城市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其江、盐城团市委副书记张阳光、弶港镇党委书记吴春龙共同为弶港镇 "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 揭牌。" 实践基地将有效利用黄海湿地这一优质载体,帮助支持广大青年学子开展各类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加入保护黄海湿地、传播世遗文化的行列。" 吴其江说。
△活动现场。姜振军 摄
现场,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发布了 " 遗产地研学游 " 活动;盐城市遗产保护中心授予巴斗渔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遗产地研学游驿站 " 称号;同时,启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中国第二批试点项目,并授予巴斗村 "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实践基地 " 称号。
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图片展,并走进巴斗村。盐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盐城将更加坚定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始终让黄海湿地以最美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让 " 地球之肾 " 永远造福人类。
1.《盐城申遗成功两周年,看看这个美丽渔村的变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盐城申遗成功两周年,看看这个美丽渔村的变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9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