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的新闻记者高丹
从2003年到2021年,作为国内金融机构成立的第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泰康空间完成了她的20年发展历程。
最近, “泰康空间:机构实践与生产2003-2021”作为泰康空间时代即将落幕前的学术工作回顾展在泰康空间举办。澎湃新闻获悉,随着泰康美术馆建设的提速,作为美术馆前身的泰康空间使命已经达成,并将在泰康美术馆中继续作为生产主体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创作。截至2021年7月,泰康空间共举办132个展览(媒介问题26个/系列项目,建制问题17个/系列项目,艺术生态问题29个/系列项目),100余场讲座、研讨、表演、公共拓展活动;展览艺术家与合作学者共计1000余人次。这次展览作为“最后的总结”,能够看到一个本土艺术的机构作为一个个案和样本的成长轨迹。
泰康空间举办的各种展览
但是观众们也会发现泰康空间关注到的作品与材料本身涉及的主题或问题复杂多样,如绘画、摄影、新媒介、革命、当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性别、建筑、音乐、舞蹈、机构批判、文献档案等等。泰康空间表示,这种看似没有章法的广泛关注显示出不同的时代语境中作为一家艺术机构的反思性,同时也指出,所有的展览、公共活动都指向泰康空间多年来坚持的三个面向:媒介问题、建制问题和艺术生态问题。
泰康空间也介绍了自创办至今举办的各类展览,其中包括“聚变:一九三零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2015,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2019,798艺术区A07大楼)三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规模收藏展,“泰康收藏摘要”(2009)、“吴印咸摄影回顾展”(共四回,2009—2011)、“肖像热:泰康摄影收藏”(2017)等基于泰康收藏的小型研究展,以及“从复兴门到草场地:泰康空间2003—”(2013)、“消极或抵抗?”(2013)、“在中国:早期照相工艺”(2015)、“制性造别”(2018)、“追踪末日松茸”(2019)等涉及多议题、多媒介的群展、个展。
媒介问题:艺术的多元样式
无论是传统的国油版雕,还是摄影、影像、行为、装置等新媒介,艺术在今天呈现出多元的样式,泰康空间将此归纳为“媒介问题”,即以“大媒介”的逻辑和视角对具体艺术媒介重新研究,从媒介与人的关系层面看待艺术。
2012年,泰康空间提出将摄影作为“媒介个案”研究,“媒介问题”成为机构核心学术问题。关注媒介问题,即关注艺术本体,无论是单一媒介,还是复合媒介,无论是成熟媒介,还是实验性媒介,每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和属性,通过研究媒介回归艺术本体。对绘画性的追问,对摄影作为艺术表达语言特质的研究,对技术发展带给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的探求,都落到媒介问题上。
2001年在复兴门举办的展览 “中国人世纪肖像” 即有意识地观察1960年代初出生的艺术家们,如何通过油画描绘出中国人在世纪交替时的时代特征。
“中国人世纪肖像”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1.4.7-4.9
“中国人世纪肖像”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1.4.7-4.9
2003年泰康空间成立后的第一个展览 “Control Z” 则通过录像、动画、网络等新技术媒介的作品探讨新的技术经验如何重塑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Control Z”展览现场
“Control Z”展览现场
2004年的“画展”则是在传统意义上的画画与象征先锋的观念艺术相比被批判为保守的时刻,鲜明宣告对于架上绘画的态度;以 “画” ,探索绘画本体的边界与可能。
“画展”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4.9.18-9.24
“画展”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4.9.18-9.24
2006年泰康顶层空间迁址到798艺术区,随即在“鼓舞与激励”的理念之下开展“新摄影新绘画”项目,为推动和促进当代艺术在本土的发展,在3年的时间里举办12个项目。在当时商业市场飞速冲刺的时候,泰康空间以长期系列项目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性创作,并观察研究摄影、绘画两种媒介在当代艺术现场的实践形态。
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蜜蜜行动”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7.4
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薄荷糖:烟囱的小画”海报,泰康空间,2008.10.18-11.15
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幻觉·逃源”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7.10.13-11.10
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罗洋”,泰康空间,2009.3.7-4.18
谢文跃,二十七纪念塔,黑白照片,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非现实情景的描述—谢文跃摄影展”,泰康空间,2006
新摄影新绘画系列项目—“空间的盒子,盒子的空间”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07.91-9.29
在当代艺术媒介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仅仅对一种媒介本身的属性、特征进行研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艺术表达的期待与探求。
作为20世纪先进技术的代表之一,摄影技术落地中国后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摄影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关联具有哪些特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摄影实践能提供什么独有的经验和贡献呢?
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泰康空间对摄影的“媒介个案”研究是对一种研究方法的摸索,提出许多具体问题,并通过多条路径着手:摄影作为艺术及记录的形式,摄影与其他艺术媒介的关系,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来源之一,摄影在中国的独特发展轨迹及其实践、经验,摄影作为先进技术与中国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等等,由此对媒介的研究从20世纪的新技术媒介延伸至对21世纪游戏、VR等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等。
“罂粟:张海儿摄影”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4.9.11-10.25
“追踪末日松茸”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19.3.16-5.19
“绘画无声Let Painting Talk”展览现场,泰康空间,2021.3.25-5.22
建制问题:艺术家与本土传统、意识形态、历史事件、艺术市场的动态关联
艺术在中国历史中,从未像20世纪以来这般在思想与现实层面与社会产生紧密关联。
无论是负笈海外抑或受教于本土美专,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在追求艺术本体和个人主体性的同时,都无法忽视权力的需求和国际艺坛的影响。艺术家的工作与本土传统、意识形态、历史事件、艺术市场、科技发展的动态关联,抽象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规范,是艺术界阶段性价值趋向的体现。
于是,理解和追寻这百年间艺术如何在种种规范中复杂嬗变也是艺术机构所需要着重考虑的。
2009年的“泰康收藏摘要”是泰康收藏的首次展示,通过5件作品勾勒出泰康收藏体系的线条,即关注“1942-1976”和“1976年至今”的两段美术史。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布面油画
晓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摄影
陈逸飞,黄河颂,布面油画
肖鲁,对话,装置
2011年的“图像·历史·存在”则将“泰康收藏摘要”里勾勒的线条充实为丰富的图景,并增加了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艺术家专项部分,体现出社会、政治与艺术、艺术家在70年跨度中的关系演进。
“图像·历史·存在”
“图像·历史·存在”
2015年的“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通过选取1930年以来每个10年的油画与摄影作品,探讨东方与西方、国家与艺术家、作为艺术实验的媒介三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们能通过展出的作品,感受到时代的限定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和自我主体性的追求。
也是在2015年,“建制问题”开始成为泰康空间研究的又一核心学术问题,被明确下来。2019年的“中国风景”则将1942年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以及由当下向未来延伸的三种历史时间并置,从这三个代际的艺术家中选择那些最富时代敏感性的作品构成一个矛盾性与关联性并存的视觉空间,深入提示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在逻辑。
2019年“中国风景”
2019年“中国风景”
在微观的日常项目层面,通过四次吴印咸摄影回顾展,看个案艺术家与中国摄影的发展及走向的关系、摄影美学个体实践与国内摄影体制形成之间的关系;从 “肖像热:泰康摄影收藏” 管窥摄影在中国历时百余年的社会生态环境中被使用、要求、约束与推进过程中的种种遭遇。
佚名,梅兰芳《一缕麻》扮林纫芬,银盐纸机
肖鲁,开火,117×128cm,激光数码输出
韩磊,一个胖男孩侧面像,75×65cm,艺术微喷
由 “1949:艺术的选择” 梳理创作于1949年——这个特殊的决定性时刻的典型艺术作品与图像、文献史料,链接当年的政治与艺术事件,呈现艺术与政治视阈交汇的双重景象;从“展览”——这个艺术界日常生产方式,看当代艺术的建制过程;从当代艺术的合作创作和新中国水利工程题材的作品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在上述对个案性的艺术家/人物、特定题材、历史潜流、文艺政策、具有时代印记的价值观、当代艺术内部工作机制等问题展开的项目实践中触摸历史,理解现在,研究变化中的建制之脉动。
“1949:艺术的选择”
艺术生态:本土非营利机构现状与未来
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家、批评家、独立策展人的工作,商业画廊、拍卖行、非营利机构、替代性空间的出现并转型,民营美术馆热的兴起,所有这些个人或机构角色身份的出现,都发生在过去40余年的时间中,即使是第一代当代艺术家和策展人,也仍活跃于工作一线。
不仅于此,“女性”“年轻艺术家”、本土不同地域的问题差异、新生代策展人等等尚在发展中,尚未进入当代艺术固定结构的人或事或问题,泰康空间都将其归结为“艺术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2013年泰康空间成立10周年之际举办“从复兴门到草场地:泰康空间2003—”,以自身为个案追问本土非营利机构现状与未来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将“艺术生态”作为泰康空间新的研究问题。
“从复兴门到草场地:泰康空间2003—”
年轻一代永远是生态中最有创造力的发展动因,泰康空间自创办之初,即通过对当代艺术现场和年轻艺术家实验的支持,持续保持“在场”状态。纵向上,通过多个系列项目,跟踪不同代际的年轻艺术家、年轻策展人的成长、教育、工作、发展,开发了“51平方”“日光亭”“露台”“泰康新生代策展人”等长期项目;横向上,将“在地性”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切入点之一,针对北京、广东、湖北、沈阳、阳江等地艺术家策划的研究项目,容纳了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
51m2:16位年轻艺术家项目——12#马秋莎 2010.9.18–10.09
51m2:16位年轻艺术家项目——12#马秋莎 2010.9.18–10.09
“日光亭”项目
“日光亭”项目
泰康新生代策展人项目 / 日落降至
在参与、研究当代艺术生态的同时,艺术空间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活动与社会背景之间的生态关系保持关注,如“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以摇滚乐这一世界性文化产物同本土大环境结合而生的独特个案为切入点,呈现一个典型城市沈阳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内部和外部条件下结晶而形成的一段独特文化景观。
“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
“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
泰康空间随着对上述三个关切问题的逐步展开,其研究方法也逐步浮出水面。首先是对问题的研究以“当代”为出发点,以当代的视角研究历史,对历史的研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的材料,停留在过去的语境,而是要求拉回到今天,与今天相关联。
其次是兼具美术史研究与社会历史变迁研究视角,以比较的方法研究艺术家,不同代际之间的艺术家看差异、同代艺术家之间在共性中看个体特点。再次是从当代艺术现场和年轻艺术家的实验看未来,综合前两项的研究,尝试做出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刘威
1.《【1008396Z空间】专题一家艺术机构的二十年,泰康空间落幕展的回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8396Z空间】专题一家艺术机构的二十年,泰康空间落幕展的回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