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5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然而,一边是大学生不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工难,如何破解这一现实尴尬?

1月21日中午,李孝轩、王卫东、李妍三位省政协委员做客云南政协报两会聊天室,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校转型话题。

“就业难”,因为人才结构出了问题

主持人:应届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就业一年比一年难,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一个矛盾?

王卫东:主要是人才结构出问题,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但是我们的高校又培养出大量的研究型人才,这就造成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两者之间的错位。这种错位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的人才,而实际上社会上各种人才的求职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只是没有合适的工作。

李妍:不同学校差异大,学校开设的专业差异也大。我所在的云南财经大学还好,最近两年的就业率都比较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98.0%,硕士96.6%,综合起来就是97.0%。从就业的结构来说,最近两年的就业形势形成了所谓的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是大幅增加。

李孝轩:我举个例子,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数量达到2553所,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0%左右。近年来,每到毕业季,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一致岗位的“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用工荒”往往同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现象令人反思,因此,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部分高校走应用型大学已经势在必行。

应用型大学,破解“就业难”的良方

主持人:国家为什么要提出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和普通高校又有什么区别呢?它培养的人才会有哪些优势?

李孝轩:中国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国外是应用科学大学。高校原则上是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企业所需要的,而按照过去的理念,培养的应该是研究型人才。现在高等教育到了一个大分化的阶段,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催生应用型大学。就像德国,1980年出现应用型大学,他们都会有一个认识,开始重视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就大规模兴起。和我国发展情况一样,一开始大家肯定会有一些成见,但后面都会慢慢发展起来。

说到应用型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区别,有一句话是最好的注释,那就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明天的科学家,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今天优秀的工程师。

王卫东:当大学毕业生多了以后,社会需求有分类,这时候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多,就发生了从精英教育到应用型教育的转变。

现在,一些人认为应用型大学等同于职业技术教育是错误的。职业学校是技术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求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知道怎么动手就行。但应用型大学除了教动手外,还教为什么要动手怎么动手,和动手的原理。

转型,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道路

主持人:当前,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云南省的高校该何去何从,如何在转型的同时迎来转机?

李孝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全部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云南省教育厅也发布了《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云南工商学院等6所本科高校作为向应用技术转型的试点高校。

国家已经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下一步,基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创新需要,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融入区域产业,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构建从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成为部分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道路与梦想。

我们作为转型中的云南高校代表,有信心走在全国前例,因为云南工商学院是教育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发起院校和副理事长单位,学院探索应用型大学的经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一定认可。

王卫东:大学教育强调突出应用型,这是大趋势。第一,应用型是以社会需求来做导向,强调应用型并不就是忽视研究型专业,两者应该是并行的,学术型和应用型各占一半。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国家有一个目标,省里应提出相应计划,只有目标和计划落地了才行。第二,专业设置应该一方面强调转型,但并不是一有需求就转变,人才培养有个过程,有的可能刚设专业,没过几年社会就不需要了,要掌握需求大势,在专业设置时要有超前性。第三,教师知识结构要转变,过去培养的都是研究型的专业人才,研究型人才社会需求少,实际上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第四是评价机制。社会最多的是研究型人才,按照这套评价机制来评价普通高校和应用型大学肯定是不对的。教师的评价机制,评职称、评优等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专业设置需要转变,教育主管部门的理念也要不断转变。

李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不可能都参加研究生学历的学习,解决就业是一个很实际的需求。学校培养人才也是如此,如果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其个人的技术也有功利价值。个人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互动关系。学校办学就业率高,学生有用武之地,其所学为之所用,就有成就感,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也得以提升。

现在云南财经大学也在做一些规划,学校在加强教学建设这一过程中,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等内容,首推学成教育,在每个学期分为两块,一个是在校学习,另一个是在外实习,所以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教学也在慢慢实践和实施中。

“三大战略定位”,需要更多应用型人才的支撑

主持人:国外哪些成功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各位委员对于云南的应用型大学发展有什么建议?

李孝轩: 2015年6月份,我作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率团出访荷兰、德国、瑞士等国,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交流协会及应用技术大学代表,就未来双方合作展开对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德国访问期间,我们访问了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宾根应用科学大学和兰茨胡特应用科学大学,这几所大学在双元制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精准度方面深深震撼了我,我深深感受到应用型人才对支撑制造业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对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在荷兰、瑞士、德国访问期间发现,社会给应用型大学足够的尊重,他们的大学有长时间的发展,所以支持和投入有很好的作用。企业主动与高校对接,工学交替。在应用型大学转型道路上,云南怎么办,我认为云南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应该优化师资队伍,提升云南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形成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的云南经验。同时,我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可以为云南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王卫东:国外应用型高级人才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高薪,远超公务员。而在我国,技术工工资低,单位应该给他们高薪,使得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提高了,社会基础才会提高。(记者 皇甫丹霖 冯涛 张莹莹 实习生严国利)

1.《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5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