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为什么婆媳关系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

狐狸: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婆媳关系也有很大的问题。德国人H . A . Euler等2001年的研究发现,对德国青年来说,婆媳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中最糟糕的,美国人K. Fingerman在2004年研究了美国老年人,结果是一样的。


小崔:为啥会这样?有什么科学研究吗?

余婧:进(hou)化(zi)心理学对此有一些定量研究,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简而言之,三句话可以概括研究结果:

A.作为妈,如果希望自己的基因(通过儿子)更广泛传播,则需要儿子的(性)伴侣多;

B.作为媳妇,如果希望自己的后代拥有更多资源,则需要老公的(性)伴侣少;

C.儿子一定是妈的,不一定是爸的;

A和B解释了婆媳二者具有生物性的不可调和的根本利益冲突,C则解释了为何婆媳关系比翁婿关系等其它关系更难相处。

小崔:哪类家庭更容易出婆媳问题呢?

余婧:第一重要的是男人是否已经完成了心理意义上的独立,那么他对妈妈的好是建立在他独立人格而非母子纠缠的基础上的,比如周董就是正面例子。

其次重要的就是婆婆的人格发展水平咯,很多时候母亲其实也没有很好发展到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分开,她们在幻想层面还是需要和什么人吞噬性地呆在一起。既然老公逃了不能吞,就一定要吞掉孩子了。

很多女性在一头扎进婚姻时是一头雾水或者充满幻想的,并没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而那可是个你打算携手一辈子的人啊!做好足够的观察,婚前想好以后是否会有冲突,以及面对冲突的策略,是最佳之策。

小崔:人格发展水平……咋看呢?

余婧:说来话长,简而言之: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稳定、客观、不极端,情绪相对稳定、不极端波动,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三观稳定正常,人际中既不恐惧靠近与亲密,也不恐惧分离与孤独。


小崔:对那些与妈妈关系过于紧密的男性有什么要说的?

余婧:分两类:第一类,自己也不想独立的男性,或者自己也想独立但害怕独立的男性;第二类,自己想独立,但是被妈妈拴着,妈妈用语言或行动传达,如果离开自己她就要失去人生乐趣、人生意义甚至要去死了。

对前者而言,进入婚姻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许由于父亲的缺位等等原因你一直生活在妈妈的羽翼之下,但你的生命也有着内在的力量,时间也在推着你长大。这个分离和独立的过程开始得越早,对你、你的婚姻和你妈妈的生活的积极意义越大。也许这里有困难,但这也是你成长的契机。

对后者而言,需要知道,妈妈也应有妈妈的人生,固然她的过去由于历史原因、自身局限以及对你深深的爱而和你耦合在一起,但长远看,她也还有她几十年的人生可以去享受,你和她解耦,长远看也并不是真的对她好。诚然这里会有一个过程,甚至会有疼痛,但完成这层分离,对“你们”的人生都更好。

小崔:婆媳关系处不好,女性该怎么办?

余婧: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每个家庭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但总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

1.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想改变一段关系的前提是有能力离开这段关系。

2.夫妻关系才是核心家庭的关键,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就能好九成。

3.想好自己在当前的关系、当前的阶段中想要什么,有什么资源,愿意付出什么,有舍才有得(比如婆婆来帮带孩子时,是否一定需要得到婆婆对自己的认可等)。

4.把婆婆当成一个人,当你以看“一个人”的眼光去了解、理解“这个人”,抛掉对“婆婆”的固有印象、期待、看法、评判等等时,就能找到与“这个人”相处的方法。


1.《中国的婆媳关系怎么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的婆媳关系怎么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7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