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时代可能来得很早。

十五六岁的小人儿从各个小镇到乐清县城读高中,腼腆的孩子们轮流进行自我介绍,这场班会好似吃货们的胜利会师,大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句型:“我家在清江,我们那儿的三鲜面特别好吃!”“诶诶,我也是芙蓉的,我们那边除了麦饼特别好吃,还有鹅头颈和麦油煎并称为‘面食三咸’”……无论是交换各地特产的高中三年,还是在他乡的此时,家乡的美食始终最拉近人的距离。

清江三鲜面

乐清临海,嵌入陆地的乐清湾海产丰富,临海的小镇常常有这样的景色:妇女们手脚灵活地挑牡蛎,堤边早堆起小山一样高的牡蛎壳,家家户户晒带鱼、在滩涂上捉小螃蟹。

乐清在浙东的温州,却独爱一种面食,那就是三鲜面,乐清人喜欢海鲜和各种食材的相会,更喜欢那一碗面汤。

县内各地都会做三鲜面,其中最受追捧的还得数清江三鲜面。清江三鲜面很注重味道,因此从选料到加工,都相当讲究。为了保证面的鲜香,一般都会放置三种以上的海鲜,如牡蛎、蛏子、小虾、跳鱼、蛤蜊之类,清江本就和乐清湾交回,在食材的新鲜上,早已占得先机。清江三鲜面中逼格最高的当属蝤蛑面(蝤蛑是一种螃蟹)。

清江三鲜面通常盛在一个精致的海碗里,热腾腾的汤里净是各种海鲜,一只金黄色的蝤蛑犹如大“将军”般占据碗内的中间位置,四周还点缀着牡蛎、蛤蜊、小虾、跳鱼等海鲜“小兵”,散发着浓浓的海鲜味,而面条则则卧在虾兵蟹将之下。好的三鲜面总是能处理好鲜和腥的矛盾关系,须看厨师的技艺了。不过聪明的母亲也有特别的去腥技巧,那就是姜蛋,不仅去腥,而且为整碗面増香不少。

清江三鲜面看似豪华,然做法简单,粉干煮熟后放凉,炒姜蛋,炒海鲜,加水烧开后放入粉干和姜蛋,最后放入少量新鲜菜叶以及葱段,就可以准备出锅。原来,吃着繁琐的海鲜,也可以简单的一锅乱炖,不过滋味也很不错!

大荆炒粉干

在乐清,粉干更受青睐。湿可入面,干则是最惹人馋虫的大荆炒粉干了。文主是大荆人,小时候常常从家里望着不远的溪滩,在那儿雪白的粉干挂在竹竿上,码得整齐而好看。大荆粉干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水晶粉丝,雪白的一垛垛简易包装在红色的尼龙袋里,不高贵,亲民得能吸取各种食材的味道,容易熟,好消化。

架起大大的铁锅,配料就从这儿炒出风味,红色的溪虾、绿色的芹菜、金黄色的鸡蛋,都让人流口水。已经烫熟的粉干得先用猪油炒开,整个过程很耗力气,需要一手持筷子,一手拿炒菜用的铲子,不停地将粉干夹起三四十厘米高,又抖落开,目的是使粉干根根独立,不粘在一起。在“抖”的过程中,不时洒上一点料酒和水,大约十分钟之后,粉干已经呈金黄色,而且已经“相当独立”了。这个时候加入事先炒好备用的炒鸡蛋,还有金笋(夏天可以选用茭白代替金笋)、芹菜、瘦肉丝、白虾、溪虾等配料,继续抖落粉干,这个时候香味四散,三五分钟后就可加调料出锅了。

炒粉干不仅是重要农节合家团聚的重要节目,而今也进入了向来高贵的婚宴主食的行列。盖因如今时间最珍贵,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付出大把时间,准备这样的农家风味了。

芙蓉麦饼

在温州一说起芙蓉,外镇人第一反应都是“麦饼”,似乎芙蓉只有麦饼了。不过芙蓉麦饼的名气倒确实是真事。

麦饼分咸甜两种口味,甜的以糖、芝麻、海菜粉等为馅;咸麦饼以鸡蛋、虾皮、咸菜(或梅干菜)、肉丁及葱花为馅。不过如今市面上没有甜麦饼出售,大概只有我家这样极其贪甜的家庭才会做些甜麦饼来解馋。所以甜麦饼还是咸麦饼是不会引起国人的纠纷的。

麦饼皮以麦粉制成,地道的芙蓉麦饼是在平底锅上不断翻转、炙烤出来的,皮脆而馅香,这种味道是如今的电饼铛做出的麦饼无法比拟的。好的麦饼的标准是皮要薄,且两面厚薄要均匀。

吃麦饼不可心急,在锅上翻转了大半天的麦饼“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火气,因此刚出锅的麦饼须小心地咬出一个小口,将热气慢慢放掉,然后再食用。有些人吃麦饼是直接切分开的,这在极大程度上抹杀了吃麦饼的乐趣。

芙蓉麦油煎

麦油煎是类似于人们吃北京烤鸭时用来卷烤鸭的薄饼,但大小是烤鸭薄饼的2-3倍。“麦油煎”是芙蓉人对这种食物的称呼,乐清其他地方的人对它的称呼还有“锡饼”、“麦搨镬(huò)”等,台州人称其“食饼筒”。

我的外婆对制作麦油煎的皮——薄饼非常有一套。不过她制作薄饼对锅还是很挑剔的,并不是所有的平底锅都适合用来制作,大概适合制作薄饼的锅需要受热均匀,且不粘锅。做薄饼用的是麦粉,选对麦粉,薄饼才能咬起来够筋道。麦油煎的馅有许多种,常见的有咸菜炒跳跳鱼(单单炒咸菜也可,但风味相比咸菜炒跳跳鱼差远)、包心菜炒粉干、韭菜鸡蛋条、炒洋葱、炒香干、炒豇豆等。芙蓉人如今能够接受一些年轻人在麦油煎里裹点虾仁了,但对于在其中裹其他的海鲜还是持着这“外乡人”的嘲弄态度看待的。

按照芙蓉镇当地的习惯,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而是全家在一起吃麦油煎。五六月份,摊好的薄饼不容易冷,待上桌时馅和皮都是温热的,麦油煎的风味才最佳,如果是数九隆冬,凉透的薄饼裹着油腻的馅,吃起来时索然无味的,恐怕闹不好还得搭上肠胃的健康。

番薯黄夹

至今还是很怀念高中同桌大冬天从乐清车站兜回来的番薯黄夹。大冬天,黄澄澄的外皮,裹着有点甜有点辣的陷,入口有点烫,又很香,一只吃下去,连口水也要在口腔中再咂吧两下回味回味。

番薯黄夹据说是急智的产物,有一位地主悬赏新菜,现场连尝好几种都不满意,地主心灰意冷时,一打杂的下人研制出了这用番薯做的饺子。半透明的黄绿色,阳光下金灿灿的外皮,饺子一样的形状,小拳头那么大的个头,一股番薯香气扑鼻而来。口感上立马征服了地主,并得名番薯黄夹。

这种亲民的点心如今已有多种变种,而最经典的莫过于柳市平原水磨番薯粉揉面做皮,搭配个人口味的馅料,常将雪菜、本地猪、上等优质香菇、南方豆干等原料剁细,加入本地黄酒、粗海盐、鸡精、生抽、糖搅拌均匀后腌制,然后像饺子一样包好,上锅蒸熟。

芙蓉“鹅头颈”

芙蓉的鹅头颈在温州乐清以外的地区并不出名,但在乐清当地却是家家户户都吃的食品。“鹅头颈”这一称呼的来历并非食物本身的形象,而是在贫困生活的逼仄之下,它在一次偶然中被一位巧妇创造出来时,家中的孩子趴在灶台上,无限地垂涎这道美食,那样子就如同一只只鹅伸长了脖子,因此得名“鹅头颈”。此情此景,想来既有趣又颇心酸。

鹅头颈以番薯粉为原料,番薯粉和水搅拌成糊状。将胡萝卜、白萝卜分别切丝,青豆、芹菜、鲜肉等切成丁,下锅炒熟后放入番薯粉糊中一同搅拌均匀。随后在平底锅内加少量油即可将鹅头颈下锅摊开。油里摊出的鹅头颈散发光泽,晶莹剔透,有几分琥珀的颜色,青豆与胡萝卜丝其间中若隐若现,相互映衬,样子是很好看。

制作鹅头颈火候尤为重要,火候不到,内里的番薯粉未熟,咬起来得边呸出生粉边吃了;火候过头了,鹅头颈一片焦黑,一来样子丑陋,二来味道也是大打折扣了。

尽管鹅头颈的发明是在贫困的年代,可如今,过年过节,乐清百姓依然习惯制作一道鹅头颈供家人一道享用。大家围聚餐桌旁,唇边泛着油光,这种场景对中国人而言总是幸福的。而且,如果当天未能将鹅头颈尽数吃完,第二天也可下锅炒,或是佐以青菜、芹菜、香菇和虾干等一起煮汤,风味都不差。

白象香糕大荆冬米糖

乐清的经典美食多是主食,直到百年才慢慢地琢磨出一些点心糖果,白象香糕则是其杰出代表。白象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出产,迄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酥松。

奈何今日商品经济流通很快,市面上已经很少见那种最简单红纸包装的白象香糕了。粉红纸简装的白象香糕是村口小店的紧俏物资,不仅小孩儿爱,大人也爱!

另一种熟悉却难觅的甜食则是大荆的冬米糖。上白糯米炊熟晒干,粒粒晶莹,爆成米,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猪油调制成型,撒上桂花,稍凉切成小长方块。香甜桦脆,老少咸宜。因为炊晒糯米多选在阳光不强、气候干燥和冬季,故称“冬米糖”。

小时候曾帮家里做糖的长辈包装冬米糖,带着余热的糯米块切成长条,需方方正正包成上图的样子,简直就是幼时最甜蜜的手工活,腻在满室熬糖的馨香中。

杨梅烧酒、蟹酱泥螺

许多美味或许他乡亦有,不为乐清独专,但也在乐清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杨梅烧酒家家会酿,杨梅季低价购进一些卖相并不好的杨梅,用盐水简单清洗后,放入大大的玻璃器皿中,用五十多度的烧酒浸泡,过半月则可取用,可至数年不坏。

每家的小孩从小便用筷子蘸烧酒吃,渐渐地可以吃一颗杨梅,两颗,一小杯,乃至一大白。夏天日头大的时候,大人也得在饭后吃上一杯杨梅烧,说是解暑气。可以放置多年的杨梅烧,对于无牙的老人来说,杨梅香软,烧酒生津,确实是岁月的味道。

除去醉倒的杨梅,乐清人还喜欢各种“被齁死”的海鲜。乐清人早餐喝粥喜欢配腌制的海鲜,尤其是泥螺,蘸着醋吃便是十足的风味了。还有蟹酱,太咸了乃至只能每顿饭用它蒸一点肉末。就这么一蒸,便满屋飘香,也十分下饭。

乐清多山,隔几座山便开始讲不同的方言。各种美食虽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彼此之间总能互相理解,互相认同,因为,本是一家。

欢迎美食达人供稿,也欢迎美食商家自荐,供稿微信:294899982!

1.《乐清婆媳粉干怎么做好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乐清婆媳粉干怎么做好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7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