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是个挑战频仍的年份。信心与怀疑交织、挑战与机遇并存,向来先行先试的上海亦首当其冲,上海是如何突围的?破除迷局的要诀,就是“实打实”。而上海两会代表们提交的建议和委员们提交的议案也展现出“实打实”的特征。
↓↓↓
433位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971件
2019年6月,一位代表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2019年,“垃圾分类”经由上海成了全国热词。
去年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表决通过,于7月1日正式施行,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活”革命就此展开。
《条例》通过后,一个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监督检查组随即成立,开展了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专项监督。
检查组分两个阶段,4月至6月,针对《条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全上海16个区开展全覆盖实地调研;7月至10月,又围绕各类主体法定责任及分类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开展抽查暗访;同时,通过与区级人大的联动,对470余个点位进行了抽查,共有1.3万人次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了专项监督……
“监督调研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广大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付出的艰苦努力,也看到他们用社会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种种探索”,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所做的专项监督报告中,除了肯定,更多的是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只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们全年工作中的一面。
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433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代表建议971件,由上海市政府办理的有911件,其中
城建交通方面300件,
经济财农方面237件,
科教文卫方面214件,
社会管理方面160件……
几乎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围绕着上海市旧区改造、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海市人大相关委员会也都作了内容详实的调研,对相关部门给出了直白可靠的意见和建议。
截至1月13日中午大会收到提案316件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现场,委员们在聆听报告。
在今年上海两会召开前,上海市政协评选出了2019年的优秀提案奖,187件参选提案中,共有59件获评优秀。
民盟界别的廖瑛委员提出的“关于改善‘一网通办’平台系统,进一步优化本市营商环境的建议”是其中一件。
“一网通办”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在2018年,总门户刚刚上线,廖瑛就挑了不少“刺”。
“‘一网通办’网页在更新维护时段无法使用,因没有相关提升,导致用户以为自己的网络有问题跑到服务大厅,才知道也登陆不了,导致用户白跑一趟”。
“‘一网通办’平台各单位之间系统不通,信息不能共享,影响用户体验”,廖瑛举例,同一投资人在不同的区注册企业,需要在各区分别进行登记申请,并需要多次提供同一材料,“建议进一步畅通各委办局外部及内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互认共享”。
高质量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以问题导向进行整改推进,浏览器问题得到优化,部门信息愈发畅通……现在“一网通办”平台,用户线上办事的便利感与获得感增强了许多。
对这个提案的反馈结果,实地回访调研后,廖瑛给出的评价是:满意。在她看来,这些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的具体行动的背后,能看到政府部门推动问题解决的有力作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委员,我还会密切关注这个议题,多提建设性的意见”。
2020年,上海的政协委员们履职热情仍然不减。
截至1月13日中午,大会收到提案316件。其中,
有关经济建设的122件,占总数的38.6%,占比最高;
有关政治建设的21件,占总数的6.6%;
有关文化建设的21件,占总数的6.6%;
有关社会建设的116件,占总数的36.7%;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36件,占总数的11.4%。
提案内容主要涉及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制度创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财税改革、吸引科创人才、创新城市治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等。
短短45分钟,涌进1100多个问题
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和网民们交流。
14日下午,一场以“提高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主题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这场交流网友们很关注,短短45分钟,涌进1100多个问题,体现的是上海市民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
作为上海的普通市民,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需要和需求,如何才能体现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规划中?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无论是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还是市民身边的公共事务,都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能参与、多参与,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认同感”。一问一答里,隐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
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刘伟也是做客的委员之一,在他看来,青年是推进上海城市发展、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力量,“青年人走进社区,不仅带去了青春和活力,还带去了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各领域的专业知识。”
提问中,不乏尖锐直白的声音。
特大城市的治理难度有目共睹,结合法治社会的要求,如何能够有效保证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并限制侵害市民权益的行为?
“我认为有三条必须要紧紧抓住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第一,必须严把进人关。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执法人员?什么样的人才能执法?标准一定要高,一定要严,不符合的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剔除出这个队伍。第二,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必须要有一套非常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检查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执法人员按照规范来操作,同时也要设定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来加强内部检查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投诉的调查处理。”回答的人也很坦率,上海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何品伟强调的第三点是公开。
“对于执法上有问题的,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这是对执法人员以及执法机关的一种社会监督。因为公开是最好的监督。”何品伟说。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
新的一年、新的两会
我们期待
这座城市的代表和委员们
仍旧心怀人民、履职尽责
资料来源:上海大调研
编辑:朱翼
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逐个数
为赶走“街头霸王”,普陀三街道联合出手!
冬令进补还有这么多讲究?听听普陀专家怎么说→
过年擦玻璃学会这一招,轻轻松松光洁如新!
@普陀人,漏水还可以这么修!
1.《【116是什么意思】专题【聚焦2020上海两会】“971”“316”,这两个与上海两会有关的数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6是什么意思】专题【聚焦2020上海两会】“971”“316”,这两个与上海两会有关的数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9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