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其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兴教寺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

其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兴教寺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

其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兴教寺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

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兴教寺内的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兴教寺内的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兴教寺内的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殿后为讲经堂。藏经楼在东跨院,为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墓地的照片。

殿后为讲经堂。藏经楼在东跨院,为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墓地的照片。

殿后为讲经堂。藏经楼在东跨院,为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墓地的照片。

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1344年,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1344年,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兴教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多方面的价值。

兴教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多方面的价值。

兴教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多方面的价值。

兴教寺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历史、艺术、文化和宗教多方面的价值。

交通路线:由电视塔乘坐917路公交车,兴教寺下车,或者开车至华严寺后继续南行,在Y形交叉路,向左行可见兴教寺路标。

交通路线:由电视塔乘坐917路公交车,兴教寺下车,或者开车至华严寺后继续南行,在Y形交叉路,向左行可见兴教寺路标。

交通路线:由电视塔乘坐917路公交车,兴教寺下车,或者开车至华严寺后继续南行,在Y形交叉路,向左行可见兴教寺路标。

1.《探访唐僧的长眠之所——护国兴教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探访唐僧的长眠之所——护国兴教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