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连载,连载培养人。

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今日头条·浙江联合浙江省档案局(馆)、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推出《浙风流韵》栏目,用一个个档案故事展示浙江古村落楹联,为当下唤醒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第二十四篇:抵抗元兵仗义捐躯固石据筑七百余口;效忠宋室循良积世围金佩玉一十八人

在永嘉县楠溪江中游的北岸,有一座规划设计独特、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 芙蓉村。该村隶属浙江省文化名镇永嘉县岩头镇,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也是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村中古宗祠历来传写的古楹联有数副,其中一联就是“抵抗元兵仗义捐躯固石据筑七百余口;效忠宋室循良积世围金佩玉一十八人”,道出芙蓉村的生命历程和蕴含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陈叔平(1884—1975),芙蓉村人,民国时赴杭入法政学校肄业。曾任浙江督军服务员,续学毕业后,任体育教师,曾随同中共早期革命家谢文锦参加上海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1927年3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民国时期,陈叔平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李济深(任潮)先生酬唱甚多。1956年,经当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举荐,陈叔平受聘出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陈先生热爱乡邦文献,将古宗祠楹联抄录传承。

楹联释义:此楹联以崇尚爱国、舍生取义为内涵,阐释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弘扬了培养贤才、服务国家的良好村风。上联叙抗元事迹,下联写显赫家世,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芙蓉古村占地215亩,现一个自然村中建有2个行政村,有800多户,3000多人口,村前村后植有诸多芙蓉花。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经过此地,见西南面有三岩如冠摩天,岩色赤白相映,宛若芙蓉,极言其美,即迁此定居。陈姓在芙蓉繁衍生息,逐步形成血缘的陈姓聚居古村落。村借岩名,以“芙蓉”冠之。芙蓉村在南宋末年,因村人陈虞之组织家丁勇士,英勇抵抗元兵,曾遭焚毁,直至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重建。村庄以“七星八斗”的规划构想而建,村内道路交会处有高0.2米,面积2—3平方米条块石构筑的方形平台,称之为“星”;从村外引进活水建水渠流入村里,在村内水渠道路交会点构筑有大小不等的方形水池,称之为“斗”,合在一起,共建有“七星八斗”。这种古村落的规划设计构想,寓意天上星宿落凡此地,希冀村里人才辈出。

全村呈正方形,坐西朝东,村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围住,寨墙长达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东面寨墙正中建有八字形重椽门楼,这是芙蓉古村的正门。两边稍远处,开两扇小门,寨门内建有谯楼,可观望四方,寨墙下部间隔一定距离留有射箭孔。村正门左右,栽植有木芙蓉,现成为乔木,金秋时节,树上挂着乳白色、大红色、紫红色的芙蓉花(芙蓉花因时序变色,故成三色),使芙蓉古村名副其实。古村的其余三面开设五扇小门,南门型制为楠溪江常见的古城墙拱门,用原石、溪卵石砌筑,粗犷厚重,并建有城楼,村内引溪水建渠沿寨墙、道路、民宅流淌,供村民洗涤、防火,古水利设施也是非常科学的。

“抵抗元兵,仗义捐躯,固石据筑,七百余口;效忠宋室,循良积世,围金佩玉,一十八人”是芙蓉村特别有影响的一副古联,从中可以看到村里一位历史人物陈虞之悲壮的抗元故事和村里循良积世、培养良才的历史事实。

陈虞之(1225—1278),字云翁,号止所,南宋芙蓉村人,出身于农家,家境清贫,由于他勤学苦读,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登进士第。善画,工墨竹。历任扬州府学教授、淮东帅干,两浙漕干、刑工二部架阁文字、广王府记室参军、秘书省和国史院校勘。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二月,元军攻陷京城临安。降将吕文焕带元兵进犯浙南温州时,芙蓉村陈虞之率领族人乡众千余人在永嘉上塘附近绿嶂垟与元将乞答刺对垒,鏖战甚烈。因寡不敌众,陈虞之且战且退至家乡芙蓉村后的芙蓉岩上,以此为据点,构筑工事,坚持抗元三年之久。至赵昺祥兴元年(1278)春,芙蓉岩背面唯一的运粮野道被元军截断,围困甚急,无有救援,粮尽无食,陈虞之自刎殉国,其妻、子、弟、侄及族人乡众七百余人跳岩自尽,壮烈牺牲。

在陈虞之族人勇士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族侄陈规。陈规,字明孙,号虚白,曾补登仕郎,芙蓉岩被元兵攻破时,他为元兵所掳,英勇不屈而死,一家24口全部死节殉国。陈虞之几位从弟詹事府左春坊庶子陈应朝,文林郎陈应瑞、陈应麟、陈应宙,制置司制议陈应雷和南屏司户陈焯等亦壮烈殉难。

陈虞之的悲壮事迹在 《两浙名贤录》、明神宗万历《温州府志》、清德宗光绪 《永嘉县 志》和2003年《永嘉县志》均有记载。陈虞之的坟墓建在距芙蓉村3华里的岩下寺洞桥头大路边,清康熙年间曾重修过一次,现被列为永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陈虞之的悲壮事迹,如今村里还建有“陈虞之纪念馆”。

陈虞之的抗元悲壮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虞之崛起芙蓉村,动地惊天绝古今。粉身碎骨既不怕,灭族抄家最伤心。河山半壁风扫叶,骨肉全家铁丘坟。悬崖勒马身无在,传说流芳正人心。”

芙蓉古村崇尚礼教,重视师儒,民情淳朴,耕读风盛,是浙南一座有名的耕读古村。据芙蓉村藏的《芙蓉陈氏宗谱》载:村里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有34名。南宋时期,同朝在京任职为官的就有18人,这就是对联中所说的“效忠宋室,循良积世,围金佩玉,一十八人”。这18人,芙蓉古村世称“十八金带”,现今村中仍珍藏有“十八金带”容图、玉笏、朝服及祭器、圣旨牌、金瓶、匾额等。村人将耕读入仕、科甲盛名辈出的原因,归于村落的好风水,古朴精美庄严的古宗祠陈氏大宗又有一副楹联写道: “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这陈氏大宗,古色古香,中堂高悬“状元及第”匾额,中堂正壁挂有祖宗容图和“十八金带”容图。

村中仍存有明代大宅遗址,清晰可辨的尚有5处,现存的古宅大多数为木构瓦房,鳞片似的青色瓦屋顶参差错落,形态朴实素雅,且家家户户屋前屋后栽花植树,围以卵石矮墙或砖墙,构成了一幅和谐秀美的古村落图景。村中在历史上还建有芙蓉书院,也称追远书院,位于村中心的芙蓉池畔,是村人培养为国服务人才的地方。如意街从侧畔穿过,是封闭式的院落建筑,外墙东面长52米,南北长12.8米,内中挂有孔子像,摆有古书桌。村中还建有“耕云宗祠”,屋椽头挂有人物瓦当,寓意着田可耕、砚可耕,云也可耕的凌云壮志的远大志向。

村中现还存有一颗黄金印,是元兵与陈虞之家兵勇士战斗中遗失芙蓉崖下被村民所拾的,现保存在村里。

作者简介

章宏波,曾任永嘉县政协文史委员、 《楠溪江风景名胜志》主编,多家媒体特约记者、特约作家,发表各类作品200多万字。

1.《【任潮】《浙风流韵》:1人抗敌,还一家24口以身殉国,他这样做值得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任潮】《浙风流韵》:1人抗敌,还一家24口以身殉国,他这样做值得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1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