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28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陶行知先生最著名的教育箴言之一。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人。这个人,应该是追求真理,拥有真性情、真情怀的人。所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如果我们把陶行知这段文字里的“教师”换成“父母”,“学生”换成“孩子”,也是完全合适的。父母开展家庭教育,也应该把真善美放在首位,让孩子求真知识,有真性情;而孩子的学习,也应该把学做真人作为第一目标。这里所谓的“求真”与“真人”,其实说的就是:实实在在求学问、坦坦荡荡去做人。
02 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
你只须承认小孩有教你的能力,你不久就会发现小孩能教你的事情多着咧;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383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先生希望教师和父母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小孩有教你的能力”。
为什么小孩能够教父母和老师呢?因为小孩有宝贵的童心,有未被污染的人格,有不受拘束的想象力,有“思想的青春”,这些都能够为成人的生活注入活力,“使你永远不落伍”。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个绝招——“小先生制”。其实,小先生制不仅仅是学生教学生的,也是可以学生教先生、孩子教父母的。教学相长,乃教育之真谛也。
03 要创造儿童的世界
在大人的世界之遗迹上,我们要创造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里,只有真话没有谣言,只有理智没有恐怖,只有创业没有享福,只有公道没有惨酷,只有用的书没有读的书,只有人——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没有人下人,没有奴隶。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546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的世界是晶莹剔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世界。在这里,“只有真话没有谣言,只有理智没有恐怖,只有创业没有享福,只有公道没有惨酷”;在这里,只有活的书,与自然与生活一体的书;在这里,只有大写的人,彼此平等的人。
父母们如果固守着大人“高儿童一等”的理念,待在大人的世界里,是无法成为儿童世界的公民的,是不受儿童的欢迎的,是无法真正与儿童一起拥有精神生活的,当然也是无法真正地帮助和教育儿童的。
所以,亲爱的父母,虽然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至少,在你们的家庭里,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小小的世界、一个儿童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
04 变成孩子教孩子
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85页
朱永新解读:
真正的教育是不显山不露水,是润物细无声的。真正的教育是孩子们感觉不到你是个“先生”,却实实在在成为了“先生”。
变成孩子教孩子,概括了教育中最大的秘密:父母和老师们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够成为朋友,学校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乐园。
亲爱的父母,放下你的架子,与孩子成为朋友吧,家庭不仅会成为教育的场所,也会成为教育的乐园!
05 “学”和“乐”不可分离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8页
朱永新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开宗明义的教诲。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学校,本来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家庭,本来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场所。但是,现在已经完全相反,学习变得非常痛苦,学校变得非常恐怖,家庭也变成了第二学校。笑容,仅仅是为好分数、好孩子绽放的。
其实,没有笑容,没有快乐,就说明学习中没有乐趣与兴趣,就永远没有真正的学习。
亲爱的父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学”和“乐”是永远不可分离的。你要想让孩子真正地学好,首先要把乐趣还给孩子。
06 小孩也能教大人
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27页
朱永新解读: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们成年人通常都会认为自己比孩子高明,“每一件事情自己都能够做得比孩子好,想当然地把成人的那一套行为强加在儿童身上”。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互相影响彼此教育的。小孩不仅能够教小孩,也能够教大人。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就是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教育作用,用儿童教育儿童,用儿童影响成人。他说:“小孩是怎样教别的小孩呢?他在做上教。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所以好父母、好教师都要为儿童择友,运用小孩教小孩。不但如此,小孩也能教成人。小孩的一举一动也影响到成人。”
亲爱的父母,现代社会已进入所谓的“后喻”时代,儿童接受信息的管道不断增加,儿童接受的信息也充分得多,儿童成为我们的老师也更加成为可能。虚心地向孩子学习,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会变得更加聪明。
07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27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发展,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品德的,都必须依靠儿童自己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儿童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成长,成熟起来。他指出:儿童世界不是由大人们造好之后,现现成成交给小孩子去享受。大人代儿童造的世界必是于儿童有害的。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样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
亲爱的父母,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包打天下,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跑去跳去玩耍,孩子们的身体才能够健康。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他们的品德才能够发展。
08 用孩子教孩子
幼稚园教师须明白他们的使命:不是随随便便的放任,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16页
朱永新解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身边的榜样,有着更强大的影响力,具有更重要的力量。
但是父母与老师们应该注意:其实,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好孩子”和“坏孩子”。孩子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好与坏的标签是父母或者老师人为地给孩子贴上去的。既然没有什么“好孩子”和“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坏孩子”的“好处”和“好孩子”的“坏处”。所谓的好与坏,应该指的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优点或者缺点。
所以,用孩子教孩子是对的。但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而是就事论事,用优点启发培养更多的优点,用缺点教育惩戒更多的缺点。
09 要把活的书籍教给孩子
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可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我们教授小孩子,对于书籍的死活,就不能不慎重;所教授的书籍,要有统系的,前后都能连贯得起来,不是杂乱无章的,这才是活的教育。若只知道闭着眼睛教死书,也不顾那书适用不适用,这样我敢说就是死的教育。
——《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45—346页
朱永新解读:
给儿童读什么书,历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而言,每天食物的营养结构是否合理非常重要。对于孩子的精神成长而言,每天读书学习的内容是否合理同样非常重要。
所以,陶行知先生主张把那些“高尚”的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把那些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这些书籍才是真正的“活的书籍”。这些书籍应该是有机的整体,而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
亲爱的父母,时代在发展,诸多图书良莠不齐,已经很难说是“开卷有益”。最起码,择卷更有益。为孩子选择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训练出思维的办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0 做人三要素
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37页
朱永新解读:
陶行知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真正地适应社会,独立生存,需要三个最重要的支撑:一是健康的身体,二是独立的思想,三是独立的职业。身体是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像广告里说的那样“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终究无法站立。思想是灵魂,没有判断的能力,没有是非价值,就会失去道德的底线,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职业是生存所依,没有独立的职业,没有一技之长,不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无法在社会立足。
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想、学会一技之长,这样就是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交给了孩子。
文章内容摘自朱永新新书
《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
内容简介: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酝酿于他从事新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过程中,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研究。
本书从11卷本的《陶行知全集》中,选出精华,由朱永新老师结合当下生活分为八章进行解读。书中的话题主要围绕教育、学校、教师、父母、孩子来写,对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和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父母和教师学习。
作者简介: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曾任苏州市副市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7种文字、70余本。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今,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外)有5600多所实验学校、60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2020年荣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
来源 | 商务印书馆《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朱永新编著
转自 | 中国教育报
本文编辑 | 杜京虹
插图设计 |樊薇
责任编辑 | 杜京虹
1.《关于10句情话我想说朱永新对话陶行知:送给老师家长的10句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句情话我想说朱永新对话陶行知:送给老师家长的10句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5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