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163.com) 春末夏初,桃花、梨花、杏花等各种花儿都谢了,不知不觉间,又轮到栀子花登台。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在花卉植物里,栀子花就像是连接春天与夏天的一座桥梁。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常绿灌木,高0.5~2米,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大,极芳香,种子多为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黄栀子(也称山栀子)所结果实,就是传统中药【栀子】。

山野里的黄栀子(山栀)

【药用功效】

栀子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苦寒清降、清利肝胆湿热、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清泻三焦热邪、泻火解毒。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血淋涩痛或热淋证、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红肿热痛等。

适用于西医诊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于湿热内蕴者,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属于下焦湿热者,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肝硬化等所致吐血属上焦热盛者,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沙眼等属于火热上炎者。

中药饮片栀子

栀子的经典方剂有:栀子豉汤(《伤寒论》)、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茵陈蒿汤(《伤寒论》)、八正散(《和剂局方》)等。

生栀子

生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炭的不同。生栀子苦寒之性较甚,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缓和药性。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则用焦栀子。

焦栀子

焦栀子:炒焦或炒炭,主要功效是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栀子根

栀子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用。可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植物文化】

栀子花素雅,冰清玉洁,又妙香溢淌。它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被当作吉祥如意、祥符瑞气的象征。在唐代,栀子花已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7世纪初,栀子花又作为友好花卉传至欧洲。现在它已成为全世界的名花。

在《本草纲目》中,栀子被称为“巵子”,“巵”同“卮”,是古代酒器的一种,相传器满则倾,器空则仰,古人常用“卮言”来谦称己作。栀子得名的由来,便是因为花朵形似卮的缘故。其花瓣多为六出,通常把结出圆形果实的称为山栀子,而把果实相对较大、呈椭圆形的称作水栀子。而市面上作为观赏用花,以重瓣的品种更为常见。

赏花栀子:重瓣,不结果实

鲜支在汉代用来指代素色的绢,因为栀子花色莹白,以此作为栀子的别称。梁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提及“《汉官仪》云‘染园出支茜,供染御服’”。“支”指鲜支,“茜”指茜草。所谓的“染园”即是栀茜园,种植可作为染料的栀子和茜草,其中栀子果实染黄,茜草以根染绯。这两种植物同属茜草科,在汉代种植广泛,御袍亦以此染就。然而到了宋代《天工开物》的记载里,红色染料被红花所取代,这是因为茜草染出的赭红,不如红花的“真红色”来得明艳,且媒染工序又较为复杂的缘故。栀子染黄不耐日晒,所以后来也有用黄檗、槐花来用作黄色染料的。

梁代徐悱之妻刘令娴有“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的诗句,于是后世常常把栀子和同心联系起来,表明共结同心的情意。

古人赞颂栀子花的诗词不胜枚举,风格迥异,各有特点,且都风光无限,令人神往。仅择部分图配诗文展示:

诗人王建一生贫穷困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底层,了解当时底层人民的真实境况。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物的“素描”,表达了山村的动静相宜之美。看似漫不经心,实为深入浅出的大家手笔,展现出清新秀丽、真实自然的山村农忙景象,细细品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栀子花轻轻舒展白色的小花瓣,悄悄地散逸着既淡又浓之清香,就像是初夏时节里乍然闯进视线的邻家小姑娘,蹦蹦跳跳,美目顾盼生辉,笑容清丽可人。俨然夏天裙角的精巧刺绣,娴静不失优雅,清淡不失高洁,宛若一幅描绘春天的工笔画。

诗人沈周从初夏平常景物着笔,起句即开门见山,貌似走马观花,恬淡无意,却是由里及外、由深到浅,粗看平铺直叙,细瞧竟暗藏精妙。

诗圣杜甫对栀子花作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对花的美与实用娓娓道来,诗意清新,如花之清香扑面而来,使人愉悦。

诗人萧纲将栀子花比喻为霜、雪,而“裹叶”、“封枝”可见栀子花开有多么茂盛与热闹,斜阳光影,风去风还,错落有致,有动亦有静,临池恣意倾吐清香。无尽诗美遽然现,诗不醉人人自醉,诗情画意两成趣。

花中“禅客”栀子,风清香自远,能入诗,更能入画。它在暮春夏初开花,次第开放花期长至早秋且香气持久。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形容栀子花“玉质自然无暑意”。实际上,比起纯白如玉的花色,栀子花的香气更感月中宫殿般清幽,那是一种在盛夏时能够消解酷热的花香啊!■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

1.《“玉质自然无暑意”,花中禅客栀子能入诗入画,更能入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玉质自然无暑意”,花中禅客栀子能入诗入画,更能入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6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