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大多数人都知道是纪念屈原的,但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并不会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伍子胥,那么端午节和伍子胥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苏州人为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改为胥江。
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苏州端午纪念伍子胥作为中国端午习俗之一,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有确凿的县志记载,但宿迁对于伍子胥的认同感却略显尴尬。没有庙宇、没有雕像,甚至在相传伍子胥的旧址(现宿豫区曹集乡伍家沟)对于伍子胥的了解,只有上了年纪村民的口口相传。
在伍子胥被逼自杀207年后,另一个楚国人屈原选择了投汨罗江而亡。时间相隔了两个世纪,但离世的理由是一致的:都是因为爱国。
同是爱国,同是君王昏聩,同是慷慨赴死,屈原的爱国,倍显婉转凄凉与无奈,而伍子胥的爱国,却显得如此悲壮高亢,桀骜不驯——也正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的伍子胥,是不待见于主流史籍的。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62岁的屈原悲愤交加,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当今主流用语)。
在格隆看来,屈原更像一个逆来顺受,忧心国是,悲情吟哦,幕后旁观的诗人,而不是横刀立马,迎难而上,血荐轩辕的践行者。
由此看来端午节纪念谁这样的习俗是先有纪念伍子胥后之后才有屈原的。
1.《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伍子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伍子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