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银花的增长稳定、产量及药用价值、金银花种植的经济效益很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以金银花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这种趋势不断扩大。今天我将梳理金银花的栽培技术,与大家分享。
一、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
我们常见的金银花分为两种品类,一种是类似于爬藤,花大多毛的“大金银花”,我们农民常常称之为老品种。另一种是枝节短,可直立,花苞集中成鸡爪状的“鸡爪花”,我们农民称之为新品种,现在被大量种植的就是这个品种。
金银花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根系非常发达,散枝能力也是特别的强,可以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如果使用扦插繁殖,第二年就可以开花,4-5年就可以成型并达到盛花期,15-20年后进入衰老期,这时候就要更新了,而衰老的金银花植株又可以制作成盆景或者作为绿化植物出售。
金银花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既耐寒又耐热,即抗旱又耐涝。但在一些高寒的背阴山地,金银花的生长发育会变得很差,会有生长期短产量低的情况出现。金银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同样很强,只是在土层厚实肥沃的土地上更加旺盛,在一些贫瘠和轻盐碱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只是长势就没有那么好了,产量相对较低。
二、金银花的栽培技术
我们将金银花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的时候,一般要选择土壤肥沃,水源便捷的土地种植。在种植金花之前一定要将土地平整,同时施足有机肥,我们在平整过的土地上可以按行距80-100厘米开30厘米左右深的沟槽,这样不仅方便栽种,也方便后期浇灌。在栽种的时候我们可以依照50-60厘米株距栽入沟内,一般情况下半月左右就可以生新根、发新芽了。金银花栽种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只是秋季栽种要浇好防冻水。
当我们种植的金银花枝条长到约30厘米的时候,就要进行定干了,我们一般选择直立粗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在主干距地面20~25厘米的地方将主干的头减去,这个高度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根据种植地的风的大小来决定是否留得高一点还是矮一点。其次,我们还要选留侧枝,侧枝我们一般选择在主干角度大、互不遮挡的粗壮枝条,在主干上留下3~5根侧枝就可以,并要将侧枝的2/3的枝条剪去。在我们首次定干后,每亩金银花我们可以按需追施速效肥,并要经常除草,以免荒地,同时还要按需浇水与保持土地湿润。
入冬之后,我们还需再对金银花的枝条进行修剪,主要是剪掉主干上的新生枝条,因为这时候的金银花还是幼龄植株,只能挑选3~5条粗壮的枝条,同样是保留5~10厘米。冬季修剪金银花的时候尽量不要太早,如果太早的话可能会因为天气温暖而长出新芽消耗母体养料,从而影响开春的长势。土地封冻之前,最好施一次冬肥,并浇灌冬水。
金银花在开春后很早就能发芽。因此,在早春还要进行一次修整,主要是摘除主干中下部位的新芽和根茎上生出来的新芽,我们只要保留母枝上的新芽就可以了,这样很快就能产生适量的花枝,在5月初我们就能看到金银花的花苞了,这时候我们在开花之前要及时采摘。在花后,我们要及时追施复合肥,以促进金银花的生长。在第三次花期,因为这时候的植株还太小,金银花的数量就比较少了,这一期金银花可以不再采收。
第二年秋后,因为这时候的金银花植株都已长大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隔行、隔株进行疏苗,这样一亩就可以变成四亩了,这时候无论是新移栽的金银花,还是保留的金银花,都要做好冬季修剪工作,施好冬肥,浇好冬水。
在第三年春季解冻之后,我们就要对保留的金银花进行一次深翻。深翻一定要在行间进行,这次的深翻松土,还要把浅表老根切断,促使金银花的根系向深处扩展。从第四年春季开始就要每年深翻,每次深翻过后都要及时平整和浇水,并且每年春季都要做好修剪工作。
金银花一般栽种四年以后就进入到了成龄期,在第五年以后就算进入了盛花期。这时候的金银花一年就可以采收四茬了。金银花的田间管理修剪是关键,而肥水是高产的保证。成龄金银花主要是在冬季修剪,一定要掌握去弱留强、去弯取直、去叠要疏的修剪方法,同时还要根据肥水条件和长势来确定母枝数量。
三、金银花采收
金银花采收是在花蕾期进行的,以头白身青时采摘最好,因为这时候的出干率最高,而且质量最佳。每天最佳采摘时间为上午九点左右,我们可以将当天采回的金银花用手均匀地摊撒晾晒,在八成干之前不要随便翻动,在到达九成干的时候就可收起储存了,这时的金银花表层虽然干,但花心部分尚未完全干透,我们可以在3~5天再次摊出晾晒1天即可装袋储存待销了。当然新鲜的金银花也是有人收购的,只是不如干花的经济效益好。
1.《【金银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金银花种植及管理技术,高产的关键因素要掌握,简单又实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银花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金银花种植及管理技术,高产的关键因素要掌握,简单又实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81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