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辍学打工,23岁创业,现今身价数百亿,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22岁创业故事,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13岁辍学打工,做5年瓦泥匠
23岁就已经攒了200万积蓄
2017年以290亿财富排名第57位
他的企业年收入突破3000亿元
远超万科、恒大、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
——他就是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
从泥瓦匠到行业霸主,这期间陈建华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把企业从0做到年入3000亿元的?他的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呢?
01
从打工仔到决定创业
1971年,陈建华苏州人,因为家里贫穷,13岁就辍学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做一名泥瓦匠,一直到18岁,陈建华都觉得自己顶多做一个包工头,不会再有大成就,一次意外事故却歪打正着,激发了他的商业天赋。
一次出工,他从高脚架上摔下,因为骨折卧床数月,还落下了病根。就这样他不能再干体力强度极大的泥瓦活。一没上过几天学,二没攒几个钱,陈建华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后不得已,他便开始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经营化纤、白厂丝的买卖。
走南闯北行商,从不赚几个钱,到日见盈余,被迫从商的经历,似乎“激活”了陈建华的商业天赋,5年的时间,他的小生意越做越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已经攒下了200余万的积蓄。那个年代,成为万元户就已经是一件了很让人得意的事了,脱贫后的陈建华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要创办一家自己的企业。
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建华发现了一家因亏损严重准备出售制造厂,他立即决定要把它买下来,作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步,虽然过程不是很顺利,但最终结果达到了!
经过谈判,他搭上自己的积蓄,又借债百万。23岁的陈建华以369万元买下了织造厂,并将其更名为吴江化纤织造厂,这是吴江地区第一家全股民营企业,陈建华算是吃了一回螃蟹。
02
解决人的问题,企业才有未来
本来打算干上一番事业,但事情的发展却没陈建华想的那么顺利,他刚接手,工厂的员工组团辞职。最后,只剩下老门卫和老保安。
他一头雾水,刚接手就遭到这样的情况,陈建华想不出原由便找离开的员工了解情况,这才得知:工厂的弊病存在很长时间,制度陈旧,产品单一......,员工针对这些问题也向厂里提出过意见,但始终得不到应有的答复。员工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工厂是我家成了一句彻底的空话;最终工厂的业绩一路下滑,濒临倒闭,工资都发不出来,一拖就到年底。因此,工厂转手后,又遇到这么年轻的老板,员工们心里没底,更看不到希望,这才选择离开。
知道了真实情况,陈建华首先从制度入手,切实保障工人的利益:他借钱补发厂里之前拖欠工人的全部工资,并当场立下军令状,每月15号,厂里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按时发工资;第二,“三不”原则: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杜绝三角债及厂里之前管理上的短板;三是狠抓生产,从原料到销售,每人必须设置管理指标,让之前内部腐败严重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这一套措施,让员工们全部回到厂里,打破铁饭碗,按劳分配,同工同酬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仅用了一年时间,陈建华就让织造厂由濒临倒闭,到枯木回春。1995年,织造厂就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1996年,盈利又翻了一倍至2700多万!
起初恒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虽然如火如荼,但个体户经营很困难,首先水电就无法保障。个体户每天都是在“夹缝求生”的状态,这迫使企业主不断“进化”,创新求变,洞悉市场风向。
刚一收购吴江化纤厂,陈建华就迫不及待第淘汰了原有的旧式梭织机,借贷引进了1200锭网络车。之后,他又跑遍浙江等地,发现很多同行已经把他抛在身后——人家用的机器比他的先进很多。浙江纺织厂使用无梭织机,一个员工就可以管10多台机器,每人每天就能织400米的优质布;而他的员工最多只能管2台机器,一天顶多只织40米,远远被人家甩出十倍。
这次考察对他打击很大。回来后,陈建华重金购置了八十多台无梭织机中的最先进的喷水织机,从韩国引进整浆并1套,新建了三分厂和宏建分厂。
此后的时间里,陈建华十分重视设备的更新,将赚到的钱一多半投入到设备升级改造之中。
98年,陈建华又从国外购买了300多台先进的喷水织机,但这次他没有赶上好运。亚洲金融风暴袭来,不少纺织企业迅速关门倒闭,陈建华的企业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产品卖不出去,积货严重。
但他觉得:人都要穿衣,布料是不愁卖不出去的,顶过这一阵子肯定会有转机。于是,他仿佛又看到了机会,别人都是关门停业,可他不仅没有收窄,反而逢低吸纳,拿出近乎全部身家引进了500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扩大生产,囤积货源。
这一次对他来说可以说是豪赌,但这次他“赌”赢了。当年8月,纺织业由冬回暖,强势回春后的纺织业利润率大升,因为囤积了充足的货源,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让陈建华赚了个“盆满钵满”。
03
顺势而为,顺时而为
“顺势而为,顺时而为”,这是陈建华的口头禅。他很得意自己纺织市场的判断,和对于市场的前瞻眼光,然而其行为在旁人看来,却近乎“大跃进”式的“疯狂”。
2008年,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纺织行业再度陷入萧条。陈建华对团队说:猫在冬天也要缩在洞里取暖,但它和蛇不一样,蛇是沉睡,猫却始终注视着外面。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全球金融危机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牌,全球产业技术在变革、国家产业结构在调整,这是一次历史的机遇。
于是,从2008年起,陈建华不断斥资拓展产业链。他不仅在苏州上马了20万吨工业丝、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还南征北战,在宿迁、大连、南通等地相继投建项目。
过程中,他相继缔造了全球最大的工业丝的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PTA工厂,刷新了德国、韩国、日本等多项设备工艺与投资规模的纪录。每到一个地方,陈建华的投资数额都超过百亿,每投资一个项目,他就要做到全球最大。
短短的数年间,过“猫冬”的恒力出洞便成了猛虎,集团形成了从石化产业到聚酯化纤、长丝织造和高端纺机的完整产业链,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
冬去春来之际,恒力又成了长足了膘的“肥虎”,每个链条中都获得了傲人的利润,在2012年的又一轮危机中,集团出口额逆势增长近20%,年销售收入近1000亿元。手握充足资本,陈建华又相继布局地产、热电、金融、机械、贸易、酒店等多个产业,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力量。同时,集团还利用资本,延伸进入物流、航空领域,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扩展。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在“什么时代做什么事”的恒力时代观精神的指引下,产业链不断延伸,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如今身家数百亿的陈建华,对外依然低调,但低调的作风并没有掩盖他行业霸主的气势,在被问到“产能过剩的现状下,恒力的应对之策”时,他说:“领导全球市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做到数一数二,就不缺市场;不能做到,就倒闭。”
1.《23岁 23岁创业故事-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3岁 23岁创业故事-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