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案例及反思 黄静

这天是“菇乡名师”活动启动的第二天,我带着书惴惴不安地走进了本班教室,虽然已经是工作的第五年,但对于自己的课堂从不敢糟蹋一分钟,也从不敢有一丝不敬不畏,只怕辱没了“老师”这一称呼。而这次镇里组织“菇乡名师”遴选活动,我虽然鼓起勇气报了名,但心里对自己能否上好这堂课是没有一点底气的。为了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我选择了一首自己十分熟悉的诗歌来朗诵,借此导入新课。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大地,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点缀。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笑,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朗诵了这首纪伯伦的《雨之歌》,是为了营造一种唯美、愉悦的意境,更是为了引出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雨。朗诵是我比较擅长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诵比赛,教导学生朗诵的技巧。学生如果能读懂文字后的感情,自然不必多教便能明白其中的意味。


在这堂课上,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语言特点。在完成第一个目标时,我从景、物、事、情四个字完成了文本分析,着重分析了作者和朋友在雨天喝酒作诗的这件事,通过再现文中的这首诗的场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进而介绍作者汪曾祺的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雨中的乡愁,雨中的情味。在赏析语言时,我让学生用了语文阅读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方法---批注法,挑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用一首现代诗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想念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是连绵不断的, 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气压不低,使人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浓绿的,草木疯长,绿满城郭那雨季的菌子呀,滑嫩鲜香;那雨季的果实呀,黑红黑红;那雨季的花儿呀,芳香四溢;我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品一杯浊酒,赏一地湿花,嗅一鼻清香,我忘不了,昆明的人,我忘不了,昆明的事,我忘不了,昆明的雨季。 品味语言特点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败笔,因为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特点很难在一篇课文里具体显现出来,需要多篇作品对比阅读,学生很难在时间紧促的课堂上马上寻找出来这种语言特点的语句。但是批注美文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就容易的多了。我四处走动时发现大家赏析得真好!比如张静文同学他赏析了这一句话“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梅比作乒乓球,突出了杨梅很大的特征,又把杨梅比作炭,突出了杨梅颜色黑红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季里这种果子的喜欢和赞美。你看,这回答有条理,有逻辑,怎一个棒字了得!又比如周雨洁同学赏析了“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她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作者通过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想念,同时在文章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你看,说的多好啊!将我以前的课堂所教完全展现了出来。批注美文这个环节应该是我这节课的亮点的,文中那么多值得细细赏析的内容啊!卖杨梅的小女孩、滑嫩鲜香的菌子,香味扑鼻的缅桂花不都应该拿来细细品读吗?品析美句美段也是我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训练得较多的一个部分。很可惜,我在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时走了弯路,在前面分析汪曾祺写的这首诗时也耽误了过多时间,导致学生们在展示自己批注这一环节意犹未尽,展示的时间不够充分。我打算在明天的课上让我的学生们尽情展示,尽情发挥。
语文课还是应该让学生多读,我总觉得自己还是说的太多,按照课前设计,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文段,我也为学生们准备精美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只可惜,区区四十五分钟,想要面面俱到,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度,以后还是应该有取有舍,手拿一把大砍刀,不好的环节砍掉,太难的环节砍掉,课前就感觉生硬的环节砍掉。让课堂更自然一点,更简单一点。另外这堂课的课件展示上有几处低级错误,比如拼音里应该是黄焖鸡,焖,读四声,而不是一声。作者那首诗的尾句应该是"木香花湿雨沉沉",课件上却把"雨沉沉"展示为"少行人"。时间打磨不够!学情预估不足!一堂课下来真是心中有愧,愧对学生,愧对前来听课的领导及老师!能让我稍感安慰的便是,我从未因为这是一堂展示课而刻意要求自己的学生,改变自己的风格。上课之前,我告诉学生们,别怕,像平时一样表现即可。我也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舞台,这是所有学生想要学点知识、愿意走进课文、更想走近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一次又一次,我在他们桌前弯下腰来,轻声提醒,高声赞美。多年后,我希望他们想起这堂课时,不是班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而是即使来了这么多领导来看黄老师上课,但黄老师仍然像平时一样爱他们,亲近他们,尊重他们。这次遴选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发现了学生的许多优点。无论这次"菇乡名师"遴选活动的结果如何,也不能影响我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生活因语文而精彩,教育因学生而粲然!

1.《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案例及反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案例及反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