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来到榆次常家庄园。常家庄园坐落在榆次东阳镇车辋村,所谓庄园是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 这是一处并不很古老的庄园,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后得到修复。文革时再次被毁多处,目前遗留的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不及原面积的1/4。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刚进第一出院落,就看到一个砖雕影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寿字图。山西许多的大宅院,都有类似的砖雕,甚至五台山寺庙建筑群也有多处精美砖雕。一块块普通的砖硬是在匠人们手中翻转刻镂出惟妙惟肖的作品。 院落的大门,门槛很高,象征着尊贵,也起到阻挡财富不外流,斜气侵不入的作用。 在院落的东边是一处园林,面积很大的,别致而优雅,自然而舒畅,可以想见常家的儒雅大气。资料说目前留存的仅是庄园的不足四分之一,真想象不到这个庄园有多气派和宏伟。 花园夕照,阳光从云后四射,给园内平添了几分明净。 "智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常家祖训。这应该是常家第一坚守的人际尊则,要不为什么刻在这里的显要位置呢。瞬间家族脸谱就描出来,一张张长者理性而节制的表情跃然眼前。 常家家风崇拜孔圣人,每年都携家眷赴千里之外的山东曲阜拜谒孔庙。据说后来为了后代更多更方便朝拜,在庄园花园中设立杏坛,雕塑孔老夫子圣像,栽种杏树,每当重大节日予以拜谒,期望后学崇文尚学,读书入仕,安身立命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孔夫子杏坛讲学的塑像,夫子气宇浩荡,中正激昂,挥洒洋溢,箴言警句,直指人心。 剑指所指,经纶济世。 多少圣贤,用智慧点燃人类文明之火,光芒赫奕,普照千秋! 常家庄园文化元素很多,以民间福禄寿禧祈祷尊奉为主,兼道家和儒家思想体系,民俗的东西一旦以砖雕或更为精美的艺术形式呈现,风格独特,不失斯文! 梅兰竹菊,松鹤鹿羊,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琴棋书画,无不透射者血脉相连,繁荣发达的期望。 阴阳八卦影壁 荷及鸬鹚 狮园 狮园里蹲着一群石狮子,造型各异,围成一圈,不知每只狮子是不是各有所指。 国宝级的砖雕狮子,活生生威猛凛凛,滴溜溜喜气洋洋。 更值得称道的是一副砖雕楹联,变体字,没人提示,真不敢乱猜。 可园,如诗如画的名字。 曲径长榭,不知当年是否常有数个脾性相投的少女款步其间。 阡陌纵横交错,绿树高低掩映,屋檐勾心斗角,如幻如画。只是这极易引发灵感的地方,却没见有常家先人诗赋镌刻流传;也没听说常家后人有书画奇才,实在有点枉了诺大的园。 玄门,小径, 牌楼,古树,不知记载着什么故事。 业已冰封的湖面,必是当年冬日钉好冰车的常家少年期待的乐园。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也是一长方形城池,常家庄园有的一比。紫禁城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常家庄园四周也有一条护城河,亦是楼台矗立,也有的一比。 这一池薄冰,一座高楼,一蓬枯苇,不知是慨叹世事沧桑的变化,还是最后炫耀曾经的辉煌。 这一出院落的门在向阳一面,是个读书的地方。 其中一定有一心考取功名的后生和沉寂修身养性的老者对坐阅读经史子集。 这个塔是庄园最高的建筑,人们不知不觉向着它汇拢。 攀爬最高处,凭栏远眺一声感叹:大啊! 常家先人或后人登临一览,许是一种自豪和荣耀。 残阳洒在被冰面围困的水面上,撕裂成无数碎片,彷佛昔日的记忆。 突然想起红楼梦中描绘的景象。 《题大观园》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据说西面的院落被红卫兵拆了,想来这红卫兵也实在是肆无忌惮,常家人应该因为地主的身份,早被打入弱势,房子庄园应已充公,不知为何还要拆?拆也太能拆了,这红卫兵也实在具有破坏力,这么大院子需怎样的拆除能力啊!估计带着强烈的阶级感情在拆。 或者一定是发动了村民,把一座城的砖瓦拆下来回去垒了他家的房子。 而为何只拆一大部分,而留了这所谓的一小部分,听导游说是因为留下的院落里曾经是荣军医院使用。 那时的患者因为疾病可以住进这宫殿般豪华病房,实在是奢华。 这是登上塔楼拍到的景象,显然设计之初是任何一个角度都入镜如画的。不得不慨叹匠心独到啊! 像不像一幅水彩画? 镶了框子的水彩画。 同伴和导游妆店了风景。 使苍凉的冬日灵动起来。 我到过晋中的乔家大院,院落也十分气派,但和常家庄园一比较,那不过是一个发迹的土老财的院子。 乔家大院也有一个花园,推测可能是房子盖完后剩余的一片空地,种点草花,载几棵名贵树木,桥,水池集中齐臻,硬弄出一个袖珍的景致来。 而常家庄园,则完全是一种大排场,大格局。不只是面积,还有其包含的气韵, 细想一下,乔家从卖豆腐贩羊皮,到发展成富可敌国的票号,也就一路走来是个商人,而中国社会直到改革开放之初都是轻商抑贾的。 因了这般缘由,乔家大院的规模也一定会有所收敛的。 而常家从福建用小推车翻过千山万水,经过了幅员辽阔的大中原眼界大开,想必经过山东时,读书入仕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于是尊奉圣人孔老夫子,激励后生读书治学,走出大院,走向上层社会。于是就有了从二品到六品的高官。 而且捐得的官也极多,至少上百个,粗略看了一眼,四品五品六品的居多。 人说是儒商,实际上由商已华丽转身,官拥商,商拥官,官商相得益彰。这恐怕就是常家庄园规模宏大,可与紫禁城一比的根本原因。 想必儒商变身官商更有激情,更有条件。 突然感到庄园如此空旷。 据说有不少常家人在世界各地,成了外国人。 从族谱上可以看到有的族系家道败落,后继无人;有的辗转海外,几代人后,只把庄园藏在遥远的记忆里了。 倒是耿彦波先生,为了旅游仰或一种文化,硬是把半拉庄园尘埃扫去,露出昔日气象。把常家的族谱完完整整描在常家昔日祭祀祖先共同厅堂墙上。 一位当地的朋友说,如果不是耿彦波晋升离开,庄园还会恢复得更好。我倒不觉得会如此。这样应该恰到好处,古旧本来就是美,焕然一新倒搅和了古朴韵味,若硬生生给个烫发头美女穿了一身汉服,不伦不类。 那天去的时节也对,正好是初冬;时间也对,是下午;气象也对,阴间多云;拍摄工具也对,手机像素也刚刚好,于是就出来苍凉恢弘、幽深静谧的景深照片。 也使喟叹世事无常的心境随之而来。 一大串俗语典故油然而生,浮现脑海。"富不过三代",是吗?"万里长城今犹在,唯独不见秦始皇"对吧? "过境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也有点对吧? "一梦一轮回,冥花落无声,奈何桥上过,百年空流淌。"是不就是写这如常家庄园一样万千繁华散尽黯然落幕呢? 孤影摇曳半醉间,举杯遥望夜幕寒,流星飞逝遥追月,光影黯然落满园。 雪落无声未觉寒,仰首望天泪已干,前尘往事如梦过,举杯对月月澜姗。 就到此吧。想多了都是惆怅。 还是欣赏这园的别致吧。 古人对园林宅院的设计是兼顾实用和美观的。 感觉古人对美的理解远远超过现代人。看过好多古人的园,如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掘政园,上海的豫园,陆游和唐琬相会的沈园,江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给园子添增生气五牙自不必说。 南方的园,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面积小,略感局促。北方的园子,大如圆明园.御花园、乾隆花园、颐和园、北京大观园,小到私家花园,都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功能齐全,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但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常家庄园就融合了北方的粗旷气派和南方的秀丽明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用砖雕印刻了历代名家帝王的书法、民间艺术、宗教图腾,使豪迈中多了几分淳朴和文化交织的情愫。 我们从最后一个院落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离进来的大门遥距近一里多路或者更多。但这仅仅是圆子的不到三分之一,确实是个不小的庄园。 夕阳余晖打在庄园墙上屋顶,它们不知多少日子接受太阳的光芒能量,墙体也显得格外沉稳。 突然想起导游导引到常家祭祀的地方时介绍,那里经常有灵异现象,连当年红卫兵都不敢造次,想那一定是多少常家先人共同守护的梦呓,演化成为护持院落的诅咒。 其实,那又何必呢?细想来列代赫赫有名的帝王,现在人连他的名字也记不住,何况他们曾经信誓旦旦欲坐拥大好河山千秋万代的梦想,又有几人关心呢? 人们常常指着古旧的塔楼砖瓦感叹时代的久远,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塔园立足的地上,那每一粒土那每一粒尘当以地球的年轮记。谁还会记得这土这尘是哪朝哪代哪家院子的呢? 天空蓝了灰了,晴了阴了,灯笼总是更换为红色,在自然而然与人为点缀之间,无非多了一点凡人的心思。 湖水冻了成冰,暖了化水,就这样年复一年重复着。 只是湖边枯黄的芦苇坚持站立在风中,瑟瑟发抖。

1.《榆次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榆次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