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
附:《陕西省地方志》共青团志(2007.11)
第十二节 三线学兵连
1964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三线、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战略决策。陕西成为国家按备战要求部署的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从1965年开始到1979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1970年3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召开陕南地区三线建设问题座谈会,提出大力支援陕南三线建设的具体任务。为了实现国家的战略决策,落实省革委会的要求,在各级革委会组织动员下,1970年8月至1971年3月,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2.58万名六九、七〇届中学毕业学生,奔赴安康地区,参加三线建设中重点动脉工程之一的襄渝铁路建设。
这些青年学生平均年龄17岁,其中最小的仅14岁,他们被编为141个连队,隶属于铁道兵2师、10师和11师,分别驻扎在安康、紫阳、旬阳三个地县。由于他们的年龄、身份有别于同一工地上的民工、部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因此被称作三线学兵连。这些青年学生在秦巴山区与铁道兵指战员以及当地民工在一起,一方面参加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方面经受着艰苦环境的锻炼,接受再教育,向人民解放军学习。所以,他们都被称作为三线学兵。
在当时襄渝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整个工地分布于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秦巴山区,学兵们只能住在山坡上临时搭起的帐篷和茅草棚中,不仅要承受酷暑、严冬和风雨、泥石流的侵袭,而且还时时经受蚊虫、毒蛇、野兽的危害。学兵们的生活供应更是极端困难,每人每月口粮十分有限,而且杂粮占60%,油、肉、蛋,甚至连白面都成为罕见之物,蔬菜也不能保证供应,他们几乎常常忍受着饥饿,有时只能靠野菜、南瓜支撑。
三线学兵连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由于学兵们年龄小,体质弱,特别是在隧道挖掘中,任务繁重而且风险巨大,学兵中生病和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兵们绝大多数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如期完成任务。
当时,在毛泽东发出的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下,学兵们面对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以顽强的毅力和对国家建设任务的赤诚,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惊人的成绩。
其中,在建设全长3681米的岚河隧道中,52团学兵20连发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仅在1971年一年就取得了七战七捷的成绩;15学兵连是隧道建设的机械连,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把整个机械安装效率提高了3倍,在施工中他们知难而进,不怕艰险,这个连有3位学兵为工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53团学兵参与了月河隧道建设工程,5连掘进1800米,占整个月河隧道下道坑工程的60%。6连虽然年龄小体力差,但仍以月掘进200米的成绩创造了全营最高纪录;47团学兵12连,在沙沟隧道的施工中,创造了襄渝铁路全线的最高掘进记录mdash;月成洞50.8米,获得集体三等功8项,个人三等功20项,营嘉奖40项;9团学兵17连,除在隧道掘进中屡立战功,还在三个月内提前完成了铁路大桥的建设任务。
学兵连中的英雄连队不断涌现,学兵连的战士个个都能抗硬攻坚,人们称这些学兵是铁路建设中的铁军。
三线学兵中还有4900多名女学兵,被单独编制为26个连。她们虽然在体力上不如男学兵,但仍然发挥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她们承担了陕西境内177条隧道、117座桥梁、上千个涵洞的沙石备料工程。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沿紫阳、安康到旬阳一线的汉江滩河道中,每工日8人一天筛沙石30多立方,可装满载重10吨的大卡车20辆,曾创造了三分钟可装满一大卡车的记录。53团女学兵1连曾获得了铁路姑娘连的光荣称号。《陕西日报》、《安康日报》报道了她们的先进事迹。她们还参与了襄渝铁路陕西境内28座车站的建设,仅安康火车站就有6个女学兵连1000余人投入这一建设。
在三线学兵中,女学兵还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保守观念,树立了新时代新女性的英勇形象。10团20连、53团1连和3连、47团8连等女子连队随同男学兵一起参与了隧道的挖掘工程,表现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派。在架桥工地,也能看到女学兵高空作业的身影。53团3连参与了修建长352米、高73米的月河大桥工程,获全线第三名;还有19连以及6团5连的女学兵也都如期完成了修桥任务。
三线学兵不仅在生产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在思想上也获得了收获。
首先是经受了严酷的生活锻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在和人民解放军以及工人、农民的接触相处中,学到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其次是不少人在工地火线入团、入党,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三线学兵中涌现出了不少劳动模范和劳动英雄。1972年6月17日,19岁的学兵吴南在安康枫树哑隧道塌方事故中,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反响非常强烈。上级党组织及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二等功,并授予吴南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同时,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还正式命名吴南为革#烈士。1973年5月17日,团陕西省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吴南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团员、青年、红卫兵和少年儿童中开展向吴南学习的活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多做贡献。
1973年4月至7月,作为三线工程的襄渝铁路陕西段竣工,陕西的两万多名三线学兵完成了任务。这些学兵们由省革委会陆续统一分配、安排到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工作。
三线学兵连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历史时期,是在一种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形式,是陕西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项特殊形式。
2009年央视派出专门摄制组来西安拍摄《三线学兵》专题纪录片。中央电视台一套《见证,亲历》栏目在全国公映后并制作影碟在全国公开发行。
1998年由共青团陕西省委牵头进行的《三线学兵连》九集电视纪录片拍摄活动获得显著成效。自公开发行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地方台公开播放多次,受到各方人士好评。
2011年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杨锦麟先生率领摄制组亲赴西安,专程采访《三线学兵连》。
2010年8月陕西学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2000余名学兵战士欢聚一堂,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自己盛大的纪念日
《陕西三线学兵连网站》自2005年7月创建,至今已经度过十二个年头。现有网友8000余名,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陕西渭南市三线学兵连活动篇
1.《三线学兵连 陕西地方志里评鉴的《三线学兵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线学兵连 陕西地方志里评鉴的《三线学兵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