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笔画哪一个最重要不必说,因为这是个伪问题。但有一个笔画,被称为“笔画中的王羲之”——这个笔画在书法史上极为重要,可以说是古体与今体的分水岭,也是书法审美观念变化的分水岭。这一笔画,就是隶书中的“蚕头雁尾”(也称蚕头燕尾)。   下面我们通过空字来看一下“蚕头雁尾”是什么样子的。   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关键笔画,也是中国书法的关键笔画。在蚕头雁尾出现之前,中国汉字的书写还没有“锋”的概念和波折概念,比如先秦的大篆和李斯的小篆,如果露锋,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具有波折感的蚕头雁尾出现后,中国人的心被打动了,灵魂也变得超逸了。于是,隶书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从隶书的母体里又发育出其它的书体,可以说,这一蚕头雁尾是功不可没的。  隶书是书法大爆发的前奏期和起步点,而蚕头雁尾正是大爆发的导火线,中国书法后来的丰富笔画都发起于蚕头雁尾。  直到今天,蚕头雁尾依然是隶书的标志性笔画。所以,称蚕头雁尾为书法史上最重要的笔画是当之无愧的。   通常,楷书入门,常见的是欧阳询的欧体,或者颜真卿的颜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   上述这两种书体,虽风格不同,但笔画的书写规律和结字规律都是相同的。

  汉字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八大基本点画。八大基本笔画还可以组合衍生出二十八个复合笔画;笔画之间,进一步组合成三点水、四点底、树心旁等偏旁部首,同时还有很多由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   上图是欧体笔画的示例。可以看到,基本笔画在不同情况中常见的变化。   为了公平起见,再找个颜体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笔画是如何过渡到偏旁部首。   刚接触书法时,会觉得笔画已经是写书法的最简单的部分了,那上来给你只毛笔能写好笔画吗?  我们拿欧体中的横来做个分解:   长横:下笔藏锋,向左上逆入起笔,顿笔再提笔,中锋行笔;左低右高;提笔向右下顿笔,回锋收笔;要求细腰,控制好下笔、收笔处的形状。整个细腰长横呈左低右高,斜度大致在20度左右。头尾要求有方圆、粗细变化。  光看文字的书写要求是不是已经要醉了~   那让我们再看看颜体的横是怎么写的:   你会发现,两种书体的横虽然外在形态有风格差异,但在运笔动作上有很多一致性。   所以,想学好笔画,也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写成任何笔画都需要你的笔可以在切,推,转,提,按等用笔方法中自由软换。  上图中,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线条粗细的变化,落实到用笔,就是所谓的笔法。   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运笔动作怎么练习呢?  首先是中锋执笔,动作准确之后,就需要大量的训练,来训练自己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和稳定性。  可以先从下面的这些热身运动开始练习——虽然十分枯燥,但非常实用,须悉心体味。练好了,这些元素就会“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在每一个字中。   先从直线的图形开始,横向和竖向的直线,保持粗细一致,间距相等,注意保持稳定性。
  接着是曲线的练习,从一个点开始画间距和粗细一致的螺旋线,注意保持速度的一致,在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手腕和手指是如何转动笔管的,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手眼在运动中的协调性。  基本训练如果对你来说是分分钟的事,那不妨挑战一下李斯的《峄山碑》:  发现了吧,中锋笔法的练习在篆书里面基本都涵盖了。  以上只是中锋的行笔和使转的练习,要练习楷书,隶书,行草的话,提按也是必须练的哦~  所谓“提”“按”不是拆解出来的独立动作,比如写一个有粗细变化的笔画,写粗的部分需要你用力把笔下压就叫做“按”,轻轻提起笔写出变细的笔画就叫做“提”。  在毛笔的笔头中你在书写过程中会用到的不同部分,在书写过程中练习自己能够自由切换笔尖笔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控笔能力。  基本的“提”“按”训练可以参考上面的示例图,用笔尖落纸,然后逐渐向下按下笔毫,在移动中逐渐慢慢提起笔,让笔尖靠自己的弹性变细出尖。

1.《却笔顺 详解笔画练习的重要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却笔顺 详解笔画练习的重要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1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