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仅85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看似“小文章”,其实“大手笔”,乃中国文化长廊的一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新安县正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崔娜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其情其景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文章,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自主疏通文意。但要理解“闲人”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作者复杂的心情。

3、研读“闲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根据《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以下三点:

1、熟读成诵。

2、通过读,读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3、领略文中月色之美并体会其意境。

由于学生与作者经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我把教学难点定位为:

研读“闲人“的含义,学会乐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五、教法、学法

《课标》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法上主要采用:

1、诵读法。

2、创设情境法。

3、多媒体展示法。

4、启发诱导法。

学法: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反馈展示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六、教学过程

导入: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一生坎坷曲折,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却屡遭不顺,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他一生,就是月亮。

他笔下的明月浸透了自己独特丰富复杂的人生感悟。

他曾叹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他曾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是谁?

苏轼曾夜游承天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豪放派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代表作品有《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2、解释重点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文体:记

地点:承天寺

时间:夜

事件:游

如果要在题目前面补充上一个人,他是——苏轼。

二、合作交流

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初读感知、再读品味、三读研情。

初读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宁静的氛围。

为什么要读出宁静的氛围?怎样才能读出宁静的氛围?

夜游。他写的是月夜美景,要细细欣赏眼前的美景。那么,要怎样读出宁静的氛围呢?

② 语速要缓慢一点

②音调要低一点,轻声朗读。“轻、缓、沉”

3、读出情感的变化。

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有哪些?

“欣然” 高兴

“念” 遗憾

“遂” 有点激动

“亦” 喜悦、兴奋

“步” 从容、闲适

“盖” 恍然大悟

“但” 伤悲、不得志

“闲人” 重读、郁闷、讽刺

根据对词语的分析,生再次朗读课文,听音频文件。

再读品味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作者本欲“解衣欲睡”,可“月色入户”,但又“念无与为乐者”,可以看出作者的孤独无聊,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一起联系时代背景看看,苏轼经“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于是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本文便做于此。

可见作者被贬,心情十分郁闷、孤独、所以外出走走。

通过“月色”和“欣然”,这两个名词和形容词,看出作者被美丽的月色所吸引,高兴地去赏月。有赏月的欣喜。

2、作者在赏月过程中见到的月色如何?有何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夜”的特点是月色皎洁,而非月黑风高。所以我们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空明。这个形容词形容了月色什么特点呢?

空,空灵;明,明净。“空明”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预见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预见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柏枝叶,投影到地上,才会形成如此美妙的景象。作者紧扣“月”字,但却无一字写月,从竹柏影子入手,独具匠心。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以“积水”比月色,表现月色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错”比竹柏的影子,表现月影的交横。进而还是表现月色的“空明”。

三读研情

作者面对此景,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如何理解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们要理解这句话,我们要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闲人”。

这个名词根据字面的理解就是无所事事、无聊的人。它的本义的确如此,那么作者无聊在哪里呢?通过前面夜游的原因分析,我们概括到

①和好友悠闲赏月的欣喜。

②被贬之后壮志难酬的悲凉。

结合苏轼的人生履历:

21岁,高中进士,

38岁,任密州太守,

40岁,任徐州太守,

44—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

53岁,任杭州太守。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平生没有什么功业,一生的大半生就在黄州、惠州、儋州这些被贬的蛮荒之地度过了。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官越做越小,离朝廷是越来越远。

但是我们品味苏轼的诗词文章就会发现,正是这些地方成就了苏轼。

由开封被贬到黄州,但是却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乐观。

之后,又被贬到惠州,但却又唱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悠闲。

后又被贬到儋州,留下了“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的心愿。

苏轼的人生道路是坎坷曲折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落寞悲凉的文人,他的心中、眼中、笔下却有如此月之绝唱的美景,是因为他能够借自然美景排遣心结。

③具有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也能领悟到苏轼的精神内涵。

三、反馈展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都有哪些情感?

①和好友悠闲赏月的欣喜。

②被贬之后壮志难酬的悲凉。

③具有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

四、达标检测

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拓展延伸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情感”等等。试着把他们写出来。

1、最后一句,写出作者不慕名利,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

2、“交横”写出了影子的繁密错综,很有韵味,又烘托了周围的环境。

3、“水中”的“水”字照应了前面的“积水空明”。

4、“亦”写出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朋友情。

5、“入户”的“入”拟人化,富有动感。

6、“欣”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

7、“闲人”的三层含义。

8、“但”表转折,有淡淡哀愁,但从另一层面说,也有快乐在里面。

9、“念”一个寂寞之人,谁愿意和他交往呢?

10、“盖”恍然大悟,表推测。

11、写景的句子“没有一字写月,但却句句写月。”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

12、“耳”,罢了,有一种叹息的味道。如果没有“耳”,就没有韵味了。

六、课堂小结

文章的美在于:

1、美在文字的简洁。85个字。三段。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美在月色的描写。无一字写月,却字字写月。

3、美在情感的波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美在关键词的理解。如“闲人”。

七、作业布置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八、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崔娜,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正村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从事语文教学10年来,用心工作,用爱育人。一脸温柔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她爱岗敬业,对待繁琐的教学工作,她用精彩的课堂,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以精心的点拨,点亮学生心灵的明灯;以不懈的努力,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循循善诱的大智慧,滋润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策 划:新语编辑部

总 编:胡龙江

副总编:江东云 吕向新 刘龙飞

编 辑:张学东 马茜茜 蒋红恩 崔 娜 陈战强 樊彩凤 杨 瑞 刘全中 吕豆萍 高莎莎洪林燕 李媛媛 孙艳燕 王 妞韩 妍龚 晓 周亚林 高向峰 杜中强 刘江燕蒋丹丹 裴作贤

本期编辑:蒋红恩 崔 娜

终 审:吕向新

制 作:刘龙飞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108季课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108季课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