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乘客,开往宋家庄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请您注意安全,不要越过安全线……”像往常一样,家住天通苑的白领小武,坐着地铁快速奔波在北京早高峰的路上,她的工作地点在20多公里外的国贸。与数年前相比,小武的通勤时间节省了将近1个小时,多条地铁新线路的开通,大大拉近了北京城乡之间的距离,免去了部分市民堵车的烦恼。

1969年10月1日 北京诞生了第一条地铁

1969年,北京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驶出。目前,北京地铁线已发展到22条,从市中心扩展到城市远郊区,从供战备参观为主到成为最经济的绿色出行方式,从买票进站到手机扫码进站,地铁这条“地下巨龙”已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

如今,地铁在改变着北京市民的生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普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成果。

从1条线路到22条线路

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串起北京的主干道

▲▲▲

视频采访: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 战明辉

“我第一次坐地铁是在1971年,那时候北京第一条地铁试运营,在那个年代,地铁可是头一次听说,我至今记得当时车上所有乘客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新奇。到现在,这一张地铁交通图基本串起了北京的所有主干道路,多方便啊!”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快七十岁的郭大爷对于四十多年来北京地铁的飞速发展颇有感慨。

北京地铁运营规划图

的确,四十多年间,从1条线路到22条线路、370座车站、608公里运营里程,北京地铁连通了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四面八方,成为缓解交通拥堵、市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利器。

北京建造地铁初期施工现场

四十九年前,北京地铁开启了中国城市拥有地铁的历史,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试运营。1981年9月11日,在试运营10年之后,北京地铁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以前是以骑自行车出行为主,去远的地方才选择公交车,有了地铁以后,我们去哪儿都又快又方便。你看现在,每天这么庞大的上班族和出行人群,如果没有地铁,简直不可想象。”郭大爷说,他的儿子每天都要乘坐地铁1号线往返于石景山的家和大望路的单位之间,是地铁保证了出行时间。

“我们规划地铁路网,既要考虑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要考虑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年客运总量达37.78亿人次,日均运送乘客达1035万人次,稳居世界第一,轨道交通出行占比由原来的3.6%增至22%。

“那附近有地铁站吗?”“只要有地铁站就不怕,没有找不到的路。”如今的北京,纵横交错的地铁线为出行人群铺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络,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便捷。

老一代地铁司机张晓雨与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合影

地铁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到2000年,北京地铁仅有54公里,发展较为缓慢;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地铁迎来首次发展高峰, 8年时间内轨道增长到200公里,随后9年,建设速度创造罕见奇迹,年年开通新线,开通试运营总里程增长400余公里,2017年底,总里程已达到608公里。地铁列车由常规B型车发展为常规A、B型车,有轨电车,直线电机,中低速磁悬浮等多种制式互补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

今后三年,北京每年都将有地铁新线开通试运营,车辆制式也将更加丰富,将首次出现最高运行速度的120km/h地铁列车以及160km/h的市域列车。

从“半天儿”到半小时

连通京郊对接津冀 地铁串起远郊和“双翼”

▲▲▲

视频采访:京投公司轨道交通事业总部规划设计部副经理 刘峰

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理想方式。

“北京地铁建设的速度太快了,每年地图上的道路、建筑都会有所差别。”程敏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资深北漂”,从2003年开始,她明显注意到每年北京地图上就会出现新的地铁线路或者规划中的线路走向,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北京地图显示的范围也在扩大。程敏2002年到位于定福庄的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那时,从学校到王府井、西单去逛街,得先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然后才能倒上1号线地铁,2003年底八通线终于开通了,再去西单逛街就方便多了!”

工作后,程敏选择住在通州,“就是因为有地铁很方便,我在大望路附近上班,每天半小时,不需要考虑堵车这样的问题。”程敏说,“每天乘坐地铁奔跑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觉得生活靠谱又充实!”

北京建造地铁初期施工现场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硬道理”。由原来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二环内旧城、北部局部区域,扩展到中心城大部分地区,及昌平、顺义、通州、亦庄、大兴、房山、门头沟等近郊新城,北京地铁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建设新纪录。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17号线将服务城市副中心、未来科学城等重点区域,新机场线将服务北京新机场,昌平线南延一期将服务北京冬奥会,平谷线将首度驶出北京城,连接河北燕郊……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总经理丁树奎介绍了北京副中心的规划线路,“正在编制中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将重点支持副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副中心与核心区的联系,一方面优化提升副中心内部线网。根据今年4月21日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雄安到北京新机场将规划地铁快线,线路将与北京新机场线进行衔接。这意味着从雄安到北京城区,可以通过坐地铁前行。

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建设无疑将支撑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雄安发展要构建好和北京重大功能区等几个地区联通的高效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这是一种新型的协同关系。”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地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发挥市郊交通网络的衔接作用,满足远郊区居民的交通需求,形成辐射周边的通勤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实现城际高速铁路、市内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便捷换乘。”

从“有形票”到“无形票”

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有效提升服务品质

▲▲▲

“这2号线原来等一辆车至少也得十多分钟,有时候错过了这趟车,没准儿就迟到了。”家住崇文门的朱先生对记者说,“现在可不一样了,要说这地铁发展越来越好,咱从发车间隔就能看出来,现在恨不得刚走一辆,下一辆车就进站了,倍儿快!”

早期北京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站台

想必朱先生的感受也是众多“老地铁族”的感受。最初,北京地铁列车运行最小间隔时间是14分钟,发信号都是人工控制,站间调度要通过电话通知下一站。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到现代信号系统,2009年,1号线运行间隔就已经可以达到2分钟15秒。如今,北京地铁实现最小发车间隔达到2分钟以内,位于世界领先水平。

曾经的北京地铁纸质参观券和车票

除了硬件,北京地铁在服务方面也大大提升,最显著的体现当属车票的变迁。

北京地铁刚运营的时候,实行的是内部售票,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铁票也一直是纸质车票,到北京奥运会前夕,车票演变成“无形”票,38年纸质车票的历史到此结束,北京地铁正式进入了刷卡时代。从2017年12月23日起,北京地铁实现了线上购票、车站取票。2018年4月29日,北京地铁全路网全面启用二维码过闸方式,乘客只需下载“易通行”APP就可以扫码进站、出站付费,不必再排队购票取票了,北京地铁全面进入手机扫码乘车的“新时代”。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正在抓紧测试人脸识别进站功能,年内有望在部分人流量不太大的地铁站试点。未来,在北京乘坐地铁进出站,可能只需“抬个头”。

乘客在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站使用二维码刷码进站

除此之外,加装防护屏蔽门、增建换乘通道、缩短换乘步行距离、站厅加装空调系统、配备升降电梯、配备安检及引导人员……以乘客为中心,追求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前北京地铁发展的核心理念,不难想象,未来北京地铁的服务必将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贴心。

从政府投资到引入社会资本

建设运营新模式更好服务首都交通发展

▲▲▲

视频采访:京投公司融资计划部总经理 邹顺华

每天清晨,杨帆都要从西红门前往中关村上班,20多公里的路程,在早高峰的北京,乘坐地面公交出行是不可想象的,地铁4号线和大兴线就成了他最便捷的选择,从进地铁到出地铁也就45分钟。

杨帆每天都要乘坐的北京地铁4号线和大兴线从南城的大兴直通北城的海淀,沿途经过人口密集的大型居民生活区、学术文化浓厚的清华北大、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繁华的西单商业区、圆明园等旅游风景名胜区,是一条极具特色的线路,2009年至2010年期间,两条线路相继开通。而这两条线路的开通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地铁运营里程突飞猛进增长的一个缩影,这其中,PPP等多种建设运营模式无疑起到了助推作用。

“PPP模式有效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伟亚坦言,当年利用PPP模式运作对4号线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探索和实施市场化PPP融资模式。该模式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一同引入了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了服务水平,而且通过市场化竞争,促进了体制机制转变,提高了行业建设运营管理效率。

成功复制PPP建设模式的北京地铁14号线

早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与京港地铁签署了《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特许协议》,开创了地铁投资、建设和运营新模式,北京地铁4号线也成为内地首条以“特许经营模式”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2012年开展地铁14号线PPP项目,引资150亿元。2013年-2015年期间,开展地铁16号线PPP项目,引资150亿元;2015年-2016年,开展新机场线PPP项目,引资150亿元……

杨帆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快速高效的北京地铁4号线时,他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就是受益于PPP模式的众多北京市民之一,而北京地铁建设运营中探索出的这一模式不仅运用在了北京,还被推广到了全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运营中,受益人群将会越来越多。

北京地铁,作为首都的“大动脉”,每天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运送到不同的目的地,安全高效,绿色便捷。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更是体现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中国速度”与“中国质量”。

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自动驾驶、中低速磁悬浮等新技术相继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开通的燕房线,是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操作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在中国,在北京,地铁新时代正在向着我们呼啸而来!

改革开放40年,总有一些故事

让人每每重温都心潮激荡

北京地铁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

未完待续……

主编:唐嘉艺

实习:张惠、汤欣丽

1.《地铁网 一张地铁网,托起北京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地铁网 一张地铁网,托起北京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