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变通(三) CHEETAH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与传统不可避免的相碰撞,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坚守与变通”的争论。有人认为,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而我却认为,在当今社会的“坚守”更显得弥足珍贵,“以不变应万变”方为大智慧。
一方面我们应明白只有“有价值的坚守才有意义”。坚守即坚决守卫,那么什么值得我们坚决守卫?当然是对自己、他人、社会均有益的东西。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仍旧有人这样“固执地坚守”。如:清末的清政府已如一艘年代久远、破烂不堪的船,本就不堪重负,仍不顺应历史潮流,坚守“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最终走上亡国之路。与之相反,近代的一批坚守者孜孜不倦的投入需要坚守的事上。例如,雷锋,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生都坚守着“钉子精神”;李春燕,大山里最后赤脚医生,坚守岗位,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李兹喜,一位乡村教师,22年间坚守职责,无怨无悔。他们的坚守、他们的行动是对社会的实际回馈,是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有价值的坚守能带来成功”。古往今来,载入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过非同寻常的坚守,或执着或冷静或顽强。古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几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最终有了《本草纲目》的诞生;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的挑灯夜战,才有了《史记》的不朽之作。今有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刚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他,毅然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85年开始他秘密执行中国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31年,这31年间他一直坚守在秘密科研所和戈壁试验场,坚守在核武器研究的最前端。而他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坚守带来的不仅是成功和中国上空的两朵“蘑菇云”,但是解除了中国的危机。
再者,坚守是勇气的体现,坚守者则是勇敢者,他们无畏世俗的不理解甚至批判,始终坚持自我。由于陶渊明当时难以被晋人理解,所以他选择归隐田园,坚守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同时也坚守着平淡朴实的诗风;尽管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阻拦了他仕途发展,但他驰骋沙场,坚守着“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的爱国热情,也坚守着浴血杀敌的一腔热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如是说,可见坚守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发展日益昌明的今天,在人们处处变通的今天,我想,我们更应该学会坚守,坚守人或事,亦或是一种情怀。
1.《坚守与变通 坚守与变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坚守与变通 坚守与变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