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堂中“青芝岫”在北京颐和园公园乐寿堂中的庭院中,有一块巨型太湖石,这块太湖石长8米,宽2米,高4米,为北太湖石中的精品。取名“青芝岫”。这块太湖石是明代赏石家米万钟发现的,关于这块太湖石,还有一个别称,叫“败家石”。明代的赏石大家米万钟,米芾的后裔,书画俱佳,并继承了这位先人的石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米万钟在京城里置有湛园、勺园和漫园三座别墅,都是以奇峰怪石取胜,成为京城的著名景观,其中尤以勺园最为著名。明人孙国光《游勺园记》中云:园中多怪石,“堂前庭院,遍立怪石”。“尹笋离立,一石几峙其上”。由于米万钟爱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因此几乎倾家荡产。一次,米万钟在京城西郊房山发现这块巨大的房山石,形状像一只巨型灵芝,质地细润,用物敲击,能够发出清越的声音。米万钟十分喜爱,想把它放置在刚整修过的勺园中。于是他雇了上百个民夫,40匹马车,将此石托运出山。整整花了12天时间,巨石才运至良乡道上,而民夫们都已精疲力竭,不愿前行了,米万钟的钱也花完了,只好将它弃置于道旁田间。米万钟写有《大石记》记载此事:“房山有石,长三丈,广七尺,色青而润,欲致之勺园,仅达良乡,工力竭而止”。有人说米万钟因此而家道败落,所以人们戏称此石为“败家石”。以米万钟的财力,何以因为搬运一块石头而导致败家,其实这里面有其它的隐情。实际原因是米万钟运石路上因被奸臣魏忠贤的党羽倪文焕诬陷,获罪受迫害所至。米万钟为掩人耳目,只好推说工力竭而止。米万钟秉性刚直,嫉恶如仇。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魏忠贤仰慕万钟的书名,请其书写屏风,米万钟最终也未给权监书写。米万钟在运石的路上,魏忠贤的党羽倪文焕弹劾万钟,认为如此巨大的奇石,只有皇家才能拥有,米万钟收藏此石,无异于邈视皇家的威仪。朝廷听信了谗言,解除了米万钟的官职,并发配南方。米万钟的运石计划终于无果而终,他特意让人盖草棚遮挡此石,以期待将来有一天时来运转,重新将此石运回勺园中。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被诛,朝廷起用万钟为太仆寺少卿,因常年颠沛,积劳成疾,米万钟于同年去世。他所期望的将房山大石运回勺园的梦想终未实现,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百年之后,乾隆扫墓路过良乡时,听闻此事,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姿不凡,大喜过望,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内。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母子之间闹了一场不小的别扭,由此可知此石身世确实不凡。 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并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如今,这块历经四百年风雨的太湖石依旧矗立在乐寿堂的庭院中,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述着曾经的历史。北京薛胜奎
1.《青芝岫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中青芝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芝岫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中青芝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3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