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浩瀚飞蛟龙,东西两岸架彩虹,登高远眺太平洋,伶仃洋上唱大风……

一年前,来自深圳和中山两地的50多名文艺创作者,来到位于中山翠亨新区的深中通道工地采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他们看到了一桥飞架珠江两岸的未来。

如今,伶仃洋畔掀起的建设大潮,正在改写位于前海对岸的翠亨新区版图——

 



8月21日,位于翠亨新区西三围精密装备制造园的两个地块成功摘牌,未来将高标准建设瑞辉精密机械机芯及智能穿戴设备产研基地和格雅科技园;同一天,西五围一宗地由中山榄菊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摘牌,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投资超8亿元打造博物馆展馆及其周边艺术休闲配套景观。

9月2日,新区西三围、西二围的两宗地由钜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摘牌,该公司计划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国际化外国语学校。这是继中山纪念小学等文化教育配套之后,又一重大手笔。

9月中旬,雅居乐集团公布将携手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计划于7年内在翠亨新区建成楼高460米的超高层建筑,这有望成为中山东部新城门户的地标性建筑……伴随着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全面开工,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加速推进,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等生态景观同步提升,如今,翠亨新区大开发的建设者超过2.7万人,与深中通道施工现场一道,成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壮观一景。

从高精尖产业到教育配套、娱乐休闲、城市地标,一个个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的重大项目,正在中山翠亨新区崛起。

从深圳前海到翠亨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珠江口发生巨变,伶仃洋岸的翠亨新区,正迎来历史的转折点,被赋予全新的使命与角色,迈向“湾区建设主阵地”新征程。

走向珠江口

五年定百年 城市新中心

一河水道,滋养千年文明。

以拥抱商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化,孕育了珠三角对外开放的基因。

珠江水系有四大出口——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虎门水道和蕉门水道。千百年来,自东、西、北三江顺流而下的泥沙不断填充淤积,在珠江口岸形成了广阔的滩涂,滋养了珠三角洲的农耕文化、商业文明。迈入大湾区建设阶段,位于横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交界的翠亨新区,成为珠江口新的建设沃土。

沿着深中通道一路往珠江西岸走,未来不到30分钟的车程便可抵达翠亨新区。踏上这片与前海对望的土地,热火朝天的建设正构建着中山市未来的城市新中心。

改革开放40年,以专业镇经济为主要路径的中山完成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历程。迈入新阶段,中山顺应大湾区建设趋势,提出城市向东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打造面向大湾区的城市客厅和窗口门户的希望,放在了翠亨新区这篇热土之上。

从区位价值来说,翠亨新区接过这个新使命,是历史的必然。

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按照“百年大计、国家一流”要求和“六个一流”标准,以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为目标定位,把翠亨新区打造成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粤港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中山未来的经济、文化、产业中心。

9月10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带队到翠亨新区调研,强调新区是中山“五年定百年”,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重要依托。

在更高的层次上谋划新区长远发展,翠亨新区明确要以“五年定百年”的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进一步提升新区规划水平,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山的“精品城市示范区”。严格按照“六个一流”标准,抓好道路桥梁、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等公共配套设施前期准备工作,将高标准要求融入到设计和建设各个细节中,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精品项目。

在中山马鞍岛五桂路一侧,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项目工地热火朝天,挖掘机和锤击桩机同时施工。建设者们戴着亮黄色安全头盔忙碌着,远处的塔吊吊送着模板、木方、架体来回运转……数栋大楼地基已扎实筑起,园区规模初显。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的荒地。

1月19日,该项目完成施工报建33项相关资料的审批,2月19日进场启动临建工作,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办公用地审批及办公区、生活区的建设。施工单位中建四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总监何小明表示,“实现这一速度,我们得到了翠亨新区管委会及中山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报建审批到技术方案调整,有问题马上办,第一时间协助解决。”

施工速度,见证新区发展速度;项目品质,投射新区精品意识。环视大湾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区内城市纷纷环湾向海发展,千帆竞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集提升发展能级竞技场。在大湾区格局中,翠亨新区不仅将引领中山、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也必将在促进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推动粤港澳竞合发展中,展现自身风采,谱写新时代华丽篇章。

构建大枢纽

连接东西 大道通衢

一桥飞架,改写珠江两岸融合发展格局。

纵观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发展,桥梁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媒介。

1883年,纽约东河上的布鲁克林大桥,成为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第一座大桥,为纽约湾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横跨在东京湾中央的湾水隧道正式开放,川崎和木更津之间的路程由原来的100公里缩短到30公里,为东京都市圈提供了更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

这与目前深中通道对于珠江东西两岸的改变极为相似。作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将深圳至中山约80分钟的车程缩短为30分钟。

 


因桥而兴,因桥而盛。依托深中通道登陆珠江西岸桥头堡的重大红利,中山提出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要素交汇枢纽。

作为中山未来城市新中心,翠亨新区在这场大交通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以“建设多方式、快速对接大湾区的对外交通体系,绿色低碳、公交优先、智慧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为原则,构建起一套中山快速接入大湾区城际网络的交通蓝图。

2018年,中山与广州两市政府共同签署的《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中山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框架协议》,其中备受瞩目的广州地铁18号线有着详细的工作目标、合作内容和推进机制等。根据近期公布的《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广州地铁18号线有望从马鞍岛北部接入,经过火炬开发区、东区直抵岐江新城。

也就是说,翠亨新区也将成为对接珠江东岸轨道交通的重要站点。

当前,新的交通网络正围绕马鞍岛形成:已建成广澳高速、翠亨快线和广珠城际铁路,在建的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山港新客运码头,规划建设的广珠澳高铁、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等交通设施,将促进马鞍岛融入大湾区城际网络,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抵达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珠海等湾区核心地区。

助深中通道利好,以翠亨新区为重要平台,中山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主动承接深圳的人才、高端项目和创新资源。

例如,总投资14.6亿元的深圳医疗器械科技园,是中山积极对接深圳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平台。当前,该园区已成功引进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好一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康大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宏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医疗器械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夯实了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基础,推动深中两地医疗器械协同发展。

由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与中山翠亨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中深科技园,总投资额约30亿元,重点打造高端创新、功能完善的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标杆。

从单个企业的落户,到产业抱团扎堆,来自深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创新资源正加速向中山流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医药、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企业加快在翠亨新区集聚,积极参与全球高端产业链分工。

打造新范本

创新发展轴 活力精品城

一轴三心,见证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崛起。

正如曼哈顿之于纽约,前海之于深圳,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形象窗口:它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潮流。

在珠江西岸,正崛起一座新人居“封面”——翠亨新区。

在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中,支持翠亨新区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有专门阐述。按照规划,翠亨新区将打造为涵盖科创研发、健康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生态居住、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成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载体。

这是一幅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现代化精品城市画卷。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要求,翠亨新区以国际先进理念设计产城空间,提出打造“一轴、三心、九区、多廊”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轴”是沿中心河和未来大道的城市发展轴,“三心”是以翠湖公园为中心的北部综合性生活休闲中心、以翠亨科学城为中心的南部城市创享中心、以粤港澳合作示范区为中心的中部工业邻里中心;“九区”则包括产研一体示范区、北部综合服务区、产城融合发展区、创新产业集聚区、先进智能产业区、科创研发启动区、南部品质生活区、门户交流服务区、湿地生态休闲区;而“多廊”是指沿南北向的中心河和东西向的河涌水系打造景观廊道。同时,翠亨新区在起步区南部区域规划建设18.27平方公里的中山翠亨科学城,打造湾区独具特色的水城人居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空间载体,布局世界500强企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成为引领湾区创新科技交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的大湾区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的创意风情街、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办的国际化外国语学校、具有标志意义的未来之门……在未来的翠亨新区,科学城创智中轴将呈现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岭南水街、城市客厅、创意风情街将成为潮流打卡休闲胜地;超甲级写字楼、五星级滨海酒店、滨水休闲商业街,一个集科技、艺术、生态于一体的24小时智慧垂直城市,将构筑出一个多元的、交互的、未来的活力空间。

当前,翠亨新区正加强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优化休闲娱乐体验,推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湾区国际医疗城、文旅生态城等板块落地,打造港澳广深等地青年人集聚地,最大限度释放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2020年,翠亨新区确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年”目标,大力开展“强基”行动,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当前,全区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236.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2.5亿元;市重点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361.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6.6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之后,翠亨新区大规模建设全面铺开,“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日渐成型,一个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正在崛起。

崛起于湾时代的珠江口,翠亨新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绽放光彩。

高质量发展的新区路径

兴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印发《中山翠亨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对新区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力度。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加快打造构建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等重大科学产业平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快速向纵深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计划出台《中山翠亨新区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中山翠亨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管理办法》,鼓励区内在营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优惠、积极转型升级,盘活区内闲置低效工业用地。

落实稳企安商:出台《中山翠亨新区进一步推动企业复工增产的若干措施》,制定区稳企安商政策十一条,安排5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全力帮扶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金融科技融合:制定《中山翠亨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翠亨新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管理办法》,撬动和吸引社会资本落地新区、投资新区。

●新开工项目11个,续建项目49个,今年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4亿元。

●截至目前,今年共计对接超130个项目,成功筛选招引17个具潜力有带动性的标杆型项目落户新区,涉及总投资超200亿元。

 



引人才

推行“展翅计划”:出台一揽子政策吸引、扶持、服务人才,从政策层面保障人才发展,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生态圈,优化人才聚集发展环境,打造湾西人才高地。

强化人才队伍:鼓励用人单位或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机构引荐高层次人才;通过校园招聘、“333计划”等方式成功引进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近2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新区政府工作,持续建设高素质人才团队。

解决后顾之忧:新区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人才认定、政策申领、职称评审、入住人才公寓、推荐配偶就业、协调解决子女入学等“一站式”人才服务,为人才安心扎根新区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展翅计划”实施以来,新区共认定各类人才527名,其中领军人才5名,精英人才40名,鼓励类人才482名。

●上半年,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进驻7个顶尖人才团队,成为中山市首家科研型省级事业单位。

优环境

审批不出“岛”:实行一个大厅办事、一个窗口收件、一次告知服务、一次上门申报,打造“一站式”服务,力争审批不出岛。

开展导办代办:以为重点项目提供业务流程咨询、土地办证、报建指引、协调临时用水电等导办代办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帮助企业从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验收投产等各环节加快推进。

推进审批提速:梳理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审批流程,通过事项提前办理、相关事权合并审批,推动项目立项、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竣工验收等环节并联审批。

优化网上服务:通过“掌上翠亨”微信小程序,开通24小时行政审批导办员,将企业服务“店小二”与审批事项“一网办”相结合,指导企业一窗入件、一次审批。

要件“容缺受理”:对标前海、南沙、横琴、松山湖等湾区内最优地区,压减新区自行审批的时间,大力推进非核心要件“容缺受理”。

●解决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在整合12345热线、

1.《中山翠亨新区 中山翠亨新区:迈向“湾区建设主阵地”新征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山翠亨新区 中山翠亨新区:迈向“湾区建设主阵地”新征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5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