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成村梁氏家族启动续修家谱事宜,我“陆德公”大院曾也兴旺一时,本家兄弟都在收集相关资料。这是作为六门一支的我问询唯一还在世的我四姑的回忆和在孝义我弟处保存的仅有的旧日资料以及我有的一些资料,整理并拍摄照片编制成此美篇以便随时收集补充,也便于保存参看。
陆德公席店 我爷爷
1、关于“陆德公”三字,据我四姑的回忆说,她小时候非常注意门顶上那三个字,就是“陆德公”这三个字,那时她上学还识字,小时候的事记得清。
2、祖爷爷手里经营打银器 编席子手艺买卖,陆德公席店是分给我爷爷的。 我爷爷的特长是一捆苇杆他两手一卡头一碰就能衡量出多少根,非常准确无误。 我奶奶分批苇皮和编席子技术好。
3、我爷爷梁永德,排行四子,1884年(农历甲申年)出生,属猴;1945年(农历乙酉年)病逝,终年61周岁。我奶奶1904年(农历甲辰年)出生,属龙,1962年(农历辛丑年)病逝,终年58周岁。
我父亲的简历
4、我父亲 梁德重 原名昭瑾,生:1925年11月24日(农历乙丑年十月初九),属牛;卒:2002年2月19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八)
简历
1933年——1939年,在成村上学; 1940年——1946年,在成村务农; 1946年——1954年12月,参加交城县地方武装第一区委武工队,当年八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一区委宣传委员,交城县委组织部干事,七区区委副书记、书记 职务; 1955年1月——1958年12月,调任孝义县委财贸部部长,孝义县商业局局长职务; 1959年1月——1961年4月,调任介休县钢铁厂筹备处任主任,介休县商业局局长职务;1961年5月——1975年,三县分开回孝义工作,任 孝义县人委副主任,文革期间下放回交城县成村,落实政策调回孝义县革委任生产组副组长等职务; 1975年10月——1985年底,调任吕梁地区外贸局任局长,直至离休在孝义居住。
附件: 档案资料照一
附件: 档案资料照二
附件: 档案资料照三
梁德重名字的由来
改名
大概在1945年——1946年间,我父亲梁昭瑾以闾长的公开身份,经常掩护当时已参加交城县委武工队的本村人李高、梁昭乃等秘密回村活动,被人密告,阎政权村联部虽没有抓住事实证据,便将我父亲抓捕押赴村外欲加杀害。幸有同宗梁昭禄出面死保,才留的一条性命。由于不能再留在村里,故瞒过家里母亲星夜只身进山投奔武工队。
父亲走后,村联部经常晚上到家搜捕。当时家里只有我奶奶与年幼的四姑,动不动就被拉去陪杀场,终日担惊受怕。幸有本门我的大爷的照应,终也熬了过来。
我父亲在武工队,为不让家中亲属受到更大牵连,就果断将名字改了。据说在边山有一座不大的庙,门顶里外分别有“德重如山”与“威震四方”的两块匾额。我父亲便选其中“德重”两字为名,一改梁昭瑾为梁德重,从此再无梁昭瑾,德重一名就用了一辈子。与父亲同时改名的还有同村一位张姓战友,取其“威震”二字成张威震。
这样,都有效隔断了与家人亲属的连带,避免了进一步的伤害。这就是我听说的我父亲改名的小故事,父亲却从来没有对我们讲述过他的过去。
长孙对我父亲一生的高度精辟总结
纵观父亲的一生,我的儿子在悼念他爷爷的悼词中做了最精辟的总结,他说:
“在爷爷生活的几十寒暑中,有过荣耀,有过坎坷,也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劳苦。”
“不论是战争年代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还是和平时期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兢兢业业;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境遇如何,不论荣辱,不计得失,始终如一的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满腔热忱,忠诚不渝。难以割舍的是对家人浓浓的亲情;是对在漫长革命生涯中有缘相识而为了共同理想走在一起的同志与朋友们永难忘却的眷顾之心。虽经世事变迁,岁月更替,爷爷待人接物仍只以真心相对,绝无半分虚情假意。当今之世,实为难能。”
“但是今天,我们将永远与他分别了,他的一切经历与得失都将随之而去……”
我父亲中年照
离休后在孝义聚义村院子里的照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交城与战友的合影,最上面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交城县天宁宾馆楼顶凉亭旁,华国锋与交城武工队战友相聚合影,前排左二是我的父亲。
我现有唯一的资料
本书第84页照
本书第117页照
本书第173页照
本书第216页照
本书第220页照
长孙,我子梁震宇作文《悼爷爷》发言稿原文照
1.《陆德 陆德公及家父简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陆德 陆德公及家父简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7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