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3年8月1日,李鸿章亲手开启中国第一座采用地表水源的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的黄浦江进水闸门,开启部分上海市民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以来,已有130多年。美国于1914年提出了第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水质标准至今,随着自来水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修订中,由最初的十几个项目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多个项目。



在20世纪初期,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水的外观和预防水致传染病方面的项目;此后开始重视重金属离子的危害;80年代开始侧重有机污染的防止;90年代以来更重重视工业废水排放及农药使用的有机污染,以及消毒副产物和某些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危害。其基本发展过程如下:

01

1927年 地方标准 《上海市饮用水清洁标准》 21个项目。

1937年 地方标准 《水质标准表》 11个项目。

1950年 地方标准 《上海市自来水水质标准》 16个项目。

02

1956年 国家标准 《饮用水水质标准》 15个项目。

1959年 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17个项目。

1976年 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3个项目。

03

1986年 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5个项目。

2006年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个项目。

其中,现行标准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这106项检验指标被分为常规指标检验项和非常规指标检验项。常规指标是指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相对局限存在于某地区或者不经常被检出的指标项目。新标准中规定的106项指标均要求强制执行,在对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时,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具有同等地位。现行标准的实施为提高我国生活饮用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上海供水水质主要面临水质藻类导致的臭味、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偏高、季节性出厂水铝偏高和超标以及社会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等四方面问题。

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的颁布,意味着上海成为颁发首个地方性水质标准的城市,其中,指标考核的范围第一次明确覆盖到了二次供水,与市民的生活更加密切。

上海地标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指标新增5项,达到111项,并对原有的40项指标进行了大幅提升。

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上海市净水工艺改造、管理水平提升和供水水质提高具有推动作用。重要的是在实施标准过程中达到改善供水水质,让市民对水质的提高有更大的获得感。

1.《饮用水水质标准 【健康贴士】聊聊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历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饮用水水质标准 【健康贴士】聊聊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历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