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截至目前,新型冠状肺炎已经在我国境内得到了控制。回望过去三个月,肺炎带来了不可计数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但通过它,我们也得以窥见人们内心的暖融融的善意,窥见社会上依旧存在的昂扬正气和真善美,窥见中华民族的坚韧毅力与团结一心的精神。肺炎是一面折射出社会现象的棱镜,通过它我们也得以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目前,我班开设了一个以辩论为形式的写作活动,内容如下: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国贫民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如椽之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21世纪,中国国富民强,人们却遭遇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病的袭击。假如生活在今天,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是否应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病痛的身体?

某中学拟就此开展辩论活动,现面向全校学生征选正方和反方辩手。请从“应该”和“不应该”两种立场在中选一个,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流出。”文字寄寓了人们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接下来是部分同学的作品,包含着对于此次的所思所感,寄寓了对于社会的洞察力与深切的思考。

从医?从文!

作者:李前瞻

对方辩手、各位观众:

大家好!这次的辩论赛我方持反方观点,鲁迅先生不应该弃文从医。

鲁迅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周知,并不是因为他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用振聋发聩的文章唤醒了经历曲折的国民。应对非典和新冠,医疗资源的需求量陡然提升,鲁迅先生有过从医的经验,根据正方的观点,鲁迅先生也应当将这一特长发挥到救治患者的队伍里。但是,如果应对突发的疾病,我们只是一味地去拼医疗资源,而忽视了思想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后果亦是不堪设想的。正如本次疫情,如果人民群众不懂得政府倡导居家隔离的目的,而是像意大利群众一样屡屡不接受检疫,疫情将会彻底爆发。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比用高超的医术与死神抢人,鲁迅先生擅长的是用文笔唤醒国民,让擅于解剖学而不善于呼吸道医学的鲁迅先生在此时弃文从医,好比让一个尚未毕业的医学院学生来救治新冠肺炎,这并不是增加医疗资源的精明对策,而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全社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才为上策。

众所周知,人们乱吃野味直接导致本次疫情,再者,这并不是病毒第一次肆虐新中国,早在2003年,非典就为全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可是在其间的17年中,某些人并没有吸取教训,疫情初期,李文亮等8名医师被当做“谣言传播者“被约谈,而他们的故事真相,直到疫情彻底爆发时方才被世人周知,李文亮医生也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为人送炭者,冻死于风雪。难道这些是医护人员可以救治的吗?即使现在中国国富民强,但诸如此类的乱象我们依然是屡有耳闻,尽管已过百年,我们仍然需要鲁迅这样的人来端正他们的思想,我们仍然需要鲁迅这样的人唤醒他们的良知,我们仍然需要鲁迅这样的人来净化全社会的风气。

鲁迅先生不应该弃文从医,这并不是对广大医护人员艰苦奋斗的工作的否定,而是因为我们仍然需要鲁迅先生的思想来照亮前方的道路,引导人们的良知。

每一个时代都不应有“鲁迅”的缺席

作者:詹镕玮

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各位辩友们:

我方认为,就算是在今日,就算疫情来势汹汹,鲁迅也不应该弃文从医。尽管是在疫情来临之时,当今中国也并不缺医生。相反,如今中国敢于针砭时弊的文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在国贫民弱的年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他的文字辛辣地讽刺着封建礼教的吃人,邪恶的统治者和国民的劣根性,唤醒了一些人。这些针砭时弊的文字,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难道说当今社会就没有时弊,不需要鲁迅这样的文人了吗?

我们先看看这次疫情的前期:在疫情的重灾区,一些人却没有将疫情重视起来,害人害己,如果这次疫情并没有出现,谁敢想象他们还会像这样作为多久?再是疫情的八位“吹哨人”,他们在开始时竟然被唾弃为传谣者!

这些令人或气愤或痛心的事例,恰恰证明了在国富民强的今日,国家依然是有一些时弊的。有时弊,就得有针砭时弊的文人写手。而鲁迅,不正是这样的文人写手吗?就在这次疫情,面对着这些事件,一些写手涌现了出来。他们曝光了一些人的问题,也为八位“吹哨人”申冤。若不是有了这写手,国家又怎么能快速将坏人正法,为好人昭雪?更何况,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文字的传播速度可是比民国快了几十上百倍,这样的文字带动的人也会比以前多几十上百倍!

对于对方的观点“鲁迅先生应该弃文从医”,我方是不敢认同的。说是多一位医生多一份力量,但是我们也要重视这一份力量的大小啊!就算鲁迅弃文从医,他能救治的人也是有限的,并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好处。而如果他做一个文人,在疫情的背景下,呼吁人们去捐助,去配合,所能影响的人将是千千万万!不论大家是否承认,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文人时,他带来的力量比作为医生时要大得多得多。在国贫民弱的年代,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在唤醒麻木的国民;在当今国富民强的年代,鲁迅先生的文字除了针砭时弊,也是在壮大国民的信心。有了信心才有希望,有了希望才会走向胜利,不是吗?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们专属的时弊和专属的希望。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时代都不应有“鲁迅”的缺席!

谢谢大家。

民族的魂,救世的笔

作者:何怡乐

对方辩手:

接下来由我陈述我方观点。我们认为反方“鲁迅先生不应该弃文从医”的观点是正确的。

2020年,60年一度的庚子年再次到来。纵观往昔,庚子年初总是多灾多难。如今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是席卷了全国,闹得人心惶惶。在这危难之际,正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引领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终南山院士的出征无疑给全国人民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若论到精神层面的影响力,鲁迅先生无疑是最佳的领袖。

什么是民族魂?无论中华民族面临什么样的危难,始终能够挺直脊梁,这种精神,不正是鲁迅先生倡导的吗?用笔书写下的民族魂,往往比从医所尽的微薄之力更加振奋人心。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有太多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脊梁软弱无力,始终不敢正视民族的危难!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国家富强了,但是麻木的人会少吗?并不见得。物质的充裕并不能掩盖精神的匮乏。举若干例子,有多少的黑心商人借此机会发国难财?有多少网民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肆意辱骂武汉人民?有多少国人明知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还连夜买了去国外旅游的机票,丢人丢到国际化?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不乏“麻木不仁”的人。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有必要继续以笔为戈,讨伐这些丑恶的嘴脸,让全国人民引以为戒,让人心更加凝聚。

对方认为,鲁迅先生应该弃文从医,先抛开鲁迅先生学的是解剖学专业不说,就算从医,也不过是往大海之中倒了一桶水一般多余。我国已经有最先进的医疗团队奋斗在抗疫前线,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的象征,应该在后方执笔,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并不缺少人力物力,泱泱华夏,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我们缺少的只是启发我们思考的,给我们敲响警钟的那位可爱、可敬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一名战士,相信他在这次疫情之中,也一定会用救世之笔,写下民族之诗。我的发言完毕,有请对方辩手。

居“安“思危不可忘

作者:兰天琪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方认为“文人鲁迅若是生活在如今国强民富中国,不应该弃文从医”。鲁迅先生不同于一般文人,他笔锋锐利,笔下的文字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隅,为人们敲响警钟,引起人们深刻的反省。他的文字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也能为两次抗疫行动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

就对方观点来看,如今国泰民安,但在近几年两次严重的抗疫行动中暴露出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因此鲁迅应该弃文从医。不可否认,若是他弃文从医,医疗队伍便多了一份力,抗击成功的进程便推进一些。你们或许会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但同一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光热不尽相同。试想一下,若是让爱因斯坦放弃科学研究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让阿基米德结束数学探索参军保卫国家,科学界岂不痛失巨人,或许这些学科的发展要延迟数百年!医疗队伍本就有众多的前线战士和储备人员,何必让一代文坛巨星放下最擅舞动的笔,穿上不一定合适的防护服呢?

再者,我方认为,就算如今看似国泰民安,社会仍存在不少阴暗的角落,鲁迅犀利的警醒自然不可或缺。这两次疫情以及不少社会现象,充分暴露了部分国民人性的扭曲与丑恶——做小官,有人滥用职权破坏规定迁就家人;做大官,有人自私自利为自己前途隐瞒疫情;做患者,有人心怀不轨刻意攻击医护传播病毒;做家属,有人忘恩负义盗窃抢夺医院护具;做百姓,有人唯利是图贩卖假口罩护服……贪图小利,损人利己的行为层出不穷!正如鲁迅所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若是没有强大的力量出现,警醒麻木的人民,社会将会如何?国家将会如何?

让我们时刻切记居安思危,是鲁迅的文字在当代一大贡献。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满于“国泰民安”就像青蛙泡在锅炉温水之中,一开始十分享受并不会挣扎。但当水温慢慢上升到了100度,足以致死之时,青蛙才渐渐反应过来水太烫了,可惜,此时此刻错过最佳时机,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可是,如果一开始青蛙就被放到100度的沸水中,它一定会挣扎,并且可能会跳出危境之中!高度的警醒不是对国家的怀疑,而是避免重蹈覆辙的保护。正是如此,比尔盖茨发出:“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呼喊,让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每个员工心中根深蒂固,让企业免受“温水煮蛙”的危机。

总而言之,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健全的四肢却被腐朽罪恶的思想操控,后果不堪设想!何不让鲁迅先生继续以笔为剑,为抗疫提供思想的治疗,为划破社会黑暗一隅的阴云贡献强大力量呢?

我方发言完毕。

“弃文从医”,以价值评估人生

作者:邬炜琳

对方辩友:

你们好!我方坚持认为“在21世纪鲁迅应该弃文从医”。

纵然我们都知道,鲁迅作为中国一大文豪,写出的作品振聋发聩,但不得不提的是,时代已经变了。在21世纪这个没有思想束缚的时代,面对“非典”和“新冠”的打击,用文章发声真的比从医要有价值吗?我对此提出质疑。

我不否认网络传播着的谣言会使人心惶惶,不否认依靠写作来引人深思的力量。但我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谣言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不受制约,人心也不再如过去一样固执愚昧。政府在发声公布疫情最真实的情况,谣传也在政府的把关下偃旗息鼓。极端主义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民群众保持着理智等待着转机。新时代的我们早已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容易受蒙蔽,现在真正需要救治的不是灵魂和思想,而是我们的躯体!眼下,从医显然比从文有价值。

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爱因斯坦说:“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了什么。”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造诣固然高,但此时此刻,身为一个医学生,他想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从医,摆脱自己曾经写作收获的辉煌成就,转而投向疫情的第一战线,为全国上下的生命安全而努力。我们希望对方辩友知道,如果我们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写再多的文章又有何用?不过是一纸空谈。也许在未来,这篇文章会成为经典,但如果鲁迅没有从文而是从医,也许文章中惨烈的死亡率就会减少一些。挽救一条人命的价值,远远高于写出一篇经典。

再请对方辩友思考一个问题:鲁迅著名的缘由真的仅仅是因为文学造诣高吗?我认为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但一直被人们称颂的偏偏是鲁迅。这是因为鲁迅在当时的社会里,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当时的社会黑暗,人民麻木不仁,最需要拯救的是思想,是灵魂。所以他摆脱了自己医学生的身份转而投向文学,以辛辣的文字、冷静又讽刺的口吻口诛笔伐,文章直击愚弱的国人内心,创造了极高的自我价值和对国的贡献。我认为鲁迅的著名,是贡献和造诣造就的。而在其中,贡献的意义远比造诣要大。不论鲁迅先生从医后成绩如何,他就是站在了国民的需求上,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我不相信能毅然作出“弃医从文”的决定的鲁迅先生会沉沦于名利之中,放千万人姓名不顾,而在家中敲敲电脑写写文章。要知道,他首先是一个爱国心切的医学生,然后才是一个思辨敏锐的文人!

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最大的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一声都要去追求的。价值永远是一个变动的概念,而在遭受着病毒摧残的如今,只有创造更高的医学价值才能彻底封住声讨医者的人的嘴!

再次强调,我方认为现如今鲁迅应该弃文从医。我方发言结束。

鲁迅不“弃文从医”,更有作为

作者:史思迪

对方辩手,各位听众:

大家好,我方观点为“鲁迅不应该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时弃文从医”。

众所周知,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更是说过“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本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因在日本留学时见识中国当时的青年留学生状况愈下,被嘲笑讥讽,实在令他失望。他不愿与他们为伍,但何奈他们是在中国的青年,而祖国大陆上还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还有亿万万的中国人,中华之崛起要依靠中国人,华夏之复兴要依靠国民子弟。鲁迅是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追求,有文采和感染力的人,同时也是关注国民思想,国民追求,国家命运的人。弃医从文后,他的文学作品中巧妙的讽刺手法和曲折冷峭的语言风格无疑成为了国民思想的醒酒药和精神的兴奋剂,他揭露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劣根性,把大众普遍存在的问题赤裸裸地在烈日下揭露出来;鲁迅先生被称为民族魂,因为他的文章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唤醒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来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然而他也做到了,他在黑暗时代里成为了许许多多照亮中国前路的火把之一。鲁迅先生身上体现的文学工作者的任务是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指出愿景,医治人民和国家心灵上的病灶和痛楚,在人民需要指引的时候,勇当火炬手冲在领头位。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病毒扩散的局势严峻急需医疗工作者研发疫苗,治疗患者。但是首先医疗工作者在研发疫苗的工作上主要以团队形式工作,现在我国的医学团队非常强大,而且在疫情发展的局势下,国际医学团队也投入了工作之中,暂时没有研发出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疫苗。对于新冠病毒这种强感染,强变异的病毒,对于医学应对要求极高,然而鲁迅先生如果作为医学工作者中的一员,恐怕无法作出可观的贡献。再者说,鲁迅先生参与一线医疗工作者这种小范围针对患者个体的工作形式,能够发挥的作用则更是无法与他在社会文学上的突出性相比。我国有千千万万优秀的医学研发者和医疗工作者,国家援派的医疗队中共派出5500余名重症专业护士和2万余名专家级医师,对控制疫情扩散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特殊作用只他一人可及,无可替换性。

如今新冠病毒肆虐,大家都不得不在家中隔离,与外界环境直接的物理隔绝,人际关系交往的缺失以及大部分人没有工作任务导致的自我价值质疑,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心理,动摇了战胜病毒、疫情的信念和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这时,正是需要鲁迅先生作为具有洞察力和犀利笔锋的文学工作者现身的时机。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次,他也定是为处在虚弱期的公众分析局势,强化前景,打一剂强心剂,同时也为前线的医疗工作者点燃希望的文学工作者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在国家坚实的医疗后盾下,人民还需要振聋发聩的警示和坚定有力的鼓舞和号召,我们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战役!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工作者这种面向社会、国家、人民的广泛号召引领者,远比他本人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的价值更大,所以我方认为在此疫情之下,鲁迅先生不应放弃创作文学从事医疗工作。

谢谢大家!

对巨轮来说,灯塔更重要

作者:莫凯麟

对方辩手,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方的观点是“鲁迅先生不应该弃文从医”鲁迅先生在文学上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使在中国国富民强的今天,鲁迅先生通过文学对中国人民创造的价值仍远超从医所创造的价值。

“民族精神”是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落后的。回想那时,中国国贫民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将中国人民的思想从麻木中拯救,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如今中国国富民强,但相比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仍是缺乏的,因此,鲁迅先生更应抓紧手中的笔,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乘胜追击,更何况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消息的传播更加简便,鲁迅先生的积极言论会影响更多的人,他能让在前线奋斗的白衣天使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能让在疫情笼罩下的平民百姓少一些恐慌,多一些坚定;能让国际舆论看到,在如此危重的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不仅是在物质上强大,更是在精神上强大,这便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作用和体现。

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更应利用好它。古代有三人成虎之说,现代更有叶利钦利用民众的舆论免于一死,使苏联解体的前车之鉴。在如此危重疫情下,广大人民和医护人员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与对国家的不信任,何况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层出不穷,不切实际的对中国“东亚病夫”,“中国应该对疫情道歉”等邪恶言论的影响下。中国人民更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蛊惑,而这时就须要包括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在内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熏陶,这将是对中国社会一剂强大的稳定剂,更有利于中国面对危重的疫情坚持不懈,万众一心,共同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方辩手认为鲁迅先生更应“弃文从医”。我方不敢认同。我方绝不否认成千上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本次疫情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假使鲁迅先生弃文从医,可能只能拯救十多个病人。而中国因此缺失了在精神建设方面的可贵力量。将是中国抗击疫情的一个巨大的错误。这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对于一艘迷途的巨轮,多疑个船员或许作用不大,但出现一座灯塔,便能拯救整个巨轮。中国社会是一部巨大机器,每个零件都会有自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位置,对务工人员来说是敢快参与到复工复产浪潮之中;对医护人员来说,就是尽心尽力的拯救每一个病人——

而对鲁迅先生来说,便是抓紧手中的笔让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续延续。

我的发言完毕。

以文章铸盾

作者:张梓澳

二十一世纪的背景下,非典和新冠两病毒肆虐,国人饱受苦痛的折磨,当这个时候,国人的心被高度发达的自媒体和网络评论者左右,不能有主见的了解关于病毒的真实面目,甚至因为领导对病毒传播性的否认,不以为然感染病毒丧生。我认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鲁迅应该坚持从文的道路,为国民提出真知,铸造抵抗病毒的盾。

病毒的肆虐下,每日数字庞大的病人进去医院,出现了物资不足,设备紧缺的现象,医务人员无疑是十分被动的,他们除了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入院,难有任何办法,有能力研究出病毒疫苗的又有几人?当人们先去自媒体虚假宣传陷入恐惧与焦虑的时候,当人们听从网上的不正确预防病毒措施误入歧途的时候,当人们被蒙在鼓里,以为病毒不会人传人的时候,需要一位真正有能力的人,公布其文于世,足够有影响力足够唤醒无知的人,可能病毒并不可怕,但是人心已经陷入了恐惧与绝望中,那么病毒就真正可怕了,以鲁迅的文笔才华,在当今宣传正能量,显露战胜病毒的决心,传播预防病毒的方法,影响的大众远远比整月照顾几个病人的医生要强。当今时代,缺少真正有自己主见,敢于传播真知识,敢于说真话的人。很多普通人可能语法在切实行动上去战胜病魔,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得到拓展激发后,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足以推动克服病毒。

文章,教会人们从心里正确的认知病毒,预防病毒,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每一天,从医的被动承受不如从文的主动出击。拥有先进科学知识的科研者刻苦研发出病毒疫苗,拥有先进的社会知识的文学家发文唤醒国人的真知,两者都达到目的时,才能使中华人民再度难关,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渡过惊涛骇浪,凭借更先进的技术与更先进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断更新,不断随时代变化而涌现人才来传播,当今社会,也需要这种从文的人。打破无知者的无知,唤醒有志者的有志。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唤醒人民思想的人,都需要一个传播真知识,说真话的人,网络自媒体与网友的众说纷坛,打乱国民认知,跟风者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传谣者肆意开口不记后果,从文,不是在身体方面进行拯救,是在大脑和心理方面给予向导。

从文,不是口的巨人,行的矮子。而是引导人们更好地“行”,让人们行而有正道,举头有向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是凭空而来的,一篇惊醒世人的文章不亚于一管抑制病毒的疫苗。抵御病毒的盾也应该由文章撑起。

1.《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该不该弃文从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该不该弃文从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