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人生每一课。
当年那个小姑娘能有多可爱?
才长到和乒乓球桌一边高,就打败了小学二年级的男生,她开心地跑出场地,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输球抹眼泪的样子,分明和长大后遇见“流水的大魔王”时没什么差别。
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片段
二十多年的人生,浓缩成短短一个多小时。
妈妈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爱身边,从小的教育、细致观察和尊重,成全了一个“天才少女”的诞生和成长。
虽然你只有4岁
但规则就是规则
当别的小朋友缠着父母买各种玩具时,3岁的福原爱最熟悉的“玩具”是乒乓球。
因为看过哥哥打乒乓,“小心机”女孩福原爱也吵着要打。
3岁9个月时,福原爱第一次打乒乓球。这个身高刚赶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来。
每天幼儿园一放学,就奔跑着回家练球。训练的第一年打坏了三个拍子。
正是因为深刻地知道福原爱不放弃、不服输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开始哭哭啼啼后,母亲也不理会她的撒娇,抓住她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
“小爱不要太撒娇,不想练就算了,5个球练还是不练,你定。”
“要练!继续练!”
坚守着和母亲曾经定下的“绝不中途放弃”的约定。
一个坚决不肯放弃的孩子;
一个不过度娇惯孩子、懂得“对症下药”的母亲;
从4岁到28岁,福原爱这位天才少女的炼成,天赋、兴趣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的,是母亲的教育。
你要变得更强
妈妈必须退场
从1988年11月1日福原爱出生到2000年,这种陪伴已经走过12载。
渐渐长大的福原爱,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已经学会忍着不哭了。
2001年,12岁的福原爱,以特邀选手身份与36岁的前中国队员何智丽对决。
福原爱惨败。
这一次,面对新挑战,福原千代没有选择陪伴,而是放手。
福原千代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她决定让12岁的福原爱,独自去中国,参加中国第三级联赛。
不论是对女儿的球技训练,还是性格品行的养成,福原千代深知“时机”的重要性。
北大才女赵婕曾说:“我最敬佩一种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亲密的照顾;在孩子长大后,懂得适时放手。”
福原千代纵使万般不舍得,也微笑着送别女儿,装作坚强,但是却久久不忍离去,眺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
放手并不是等同于“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励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福原爱离开了母亲,独自来到中国。
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难,她什么都要依靠自己。
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独自一人承受压力。
独自站在比赛场上,回头望去,都是中国人陌生的面孔,寻不到妈妈鼓劲儿助威的身影。
在此之前,每一次观众席,一眼望去最显眼的那个人是妈妈;
比赛前,压力大到全身僵硬,拼命加油打气鼓励自己的人是妈妈;
比赛过程中,关键时刻提醒要注意时机的那个人是妈妈;
输了球,忍不住哭出声来,再怎么严厉也会安慰自己的人是妈妈;
拿了冠军,比自己还开心的那个人也是妈妈……
福原爱知道,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让妈妈失望。
在福原千代眼里,给孩子信任和独立的发挥空间,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也证明了母亲“放手”的决定,没有错。
放手换来福原爱的“双重成长”,她出落成能独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长为一位独挡一面的职业选手。
时机恰当的放手,何尝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陪伴。
真正的“天才教育”
是爱的教育
有网友发微博说,福原爱的人生就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
1.《福原千代 这部跟拍福原爱24年的9分神作,戳痛多少中国父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福原千代 这部跟拍福原爱24年的9分神作,戳痛多少中国父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