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看过的电影
文/缪迅
1968年至1970年上半年,文化生活极为饥渴的人们除了看样板戏、唱样板戏,只能靠几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来“救济”、来“解渴”了。除了《海岸风雷》,还有一部以阿国英雄人物亚当-雷卡为素材拍摄的《广阔的地平线》。记得那部《地平线》里有个男女接吻的镜头,我们这些三天两头地被工宣队师傅“校路子”、只知道“干革命”、连《苦菜花》《迎春花》都当毒草避之不及的”红卫兵小将,都被这个接吻镜头弄得有点“神智无知”。我们这些因身处“革命时期”而情窦晚开了若干年的少男少女,又想一眼也不眨地紧盯着接吻镜头看个仔细,又要提防坐在邻座的人“监视”,怕被人说“思想意识不健康”呢。
我呢,凭第六感觉知道身边有人在窥视我,于是,当那个接吻镜头就要闪亮登场时,立刻把头别到一边去。咱“革命小将”纯着呢,坚决不看这个接吻镜头。还真是,看完这部《地平线》后,刚才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高我一个年级的“红团常委”表扬了我:“我觉得你还是蛮正宗的,看到这个‘香面孔’的镜头把自己的面孔别过去了,这蛮好”。
那两年里,我完成了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转变,或者说完成了从一个“红小兵团委员”到“红卫兵团常委”的华丽转身。家里穷,家长没几个小钱给我看电影或用于文化消费,兜里的一角两角钱,买点心解馋还只够塞个牙缝呢,哪有闲钱到电影院看上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啊。
1970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原声唱段《共产党员》演唱:童祥苓
那两个星期的每一天,我一直呆在山西电影院里,守在电影院门口当检票员,碰到迟到的,还要倒拿着手电筒照着,引领着迟到的找到他的座位。没几天功夫,我把山西电影院的各排各座摸得门清,俨然是一个老“老矩”的检票员。在山西电影院当检票员的福利,就是那两部样板戏你随便看,还有嘛,毕竟是高温酷暑时节,每到下午,影院会赏我两根棒冰。其他啥也没有了。那时候的中学生经常要学工学农,是一分钱的报酬也木有滴,接受再教育嘛,哪能好意思要报酬呢。
偶尔,我在认真检票时,还会碰到认识的同学或邻居,他们都会奇奇怪怪地“咦”一声,然后听我解释后莞尔一笑,对我居然在电影院里义务劳动还有点小羡慕呢。
要说明一下的是,wenge初期那几年里,山西电影院已经改名为“井冈山电影院”了。当年上海有多少家电影院改了名,如今年纪在花甲上下的老同志们可都门清得很,回望当年的荒唐事儿,我们这些过来人也只能一笑了之了。
上世纪70年代乃至80年代,上海人过大热天真真是要弄掉“半条命”的。大多数人家的住房面积小、朝向差就不去说它了,连个台扇都没有的。到了夏天,真的是苦熬呐!所以,如果谁兜里有几个小钱,有时候就会买张电影票去有冷气的电影院里去“孵冷气”。走进冷气开放的电影院里,那真叫一个爽啊!看啥个电影是无所谓了,要的是两个钟头的冷气享受啊!一旦电影看完,走出影院大门,热浪迎面扑来,那个冷热两重天的感觉,我等老同志们应该还能回想得起来吧。
那时候的人们不像如今的人那么热不得冷不得地娇气。因为山西电影院离我所在的向东中学最近,离我天潼路上的家也近,所以,那些年,我看电影的首选总是山西电影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最后一次在山西电影院看的影片是《血战台儿庄》,那是在1987年5月的一天吧。
《血战台儿庄》片断:李宗仁以军法严令汤恩伯出兵,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
鸣谢:缪迅先生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1.《电影海岸风雷 缪迅: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影海岸风雷 缪迅: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