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记之俄罗斯中学时,迷恋上了文学,也因此迷恋上了俄罗斯(含前苏联)文学。更似命中注定一般,在那个欧风美雨的大学时代,竟也有那么多关于俄罗斯文学的记忆。
曾对托尔斯泰、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大师著作如醉如痴,连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文艺理论家也不放过……,这些永垂史册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甚至高尔基,说起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背诵起他的“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仍然激情澎湃。
俄罗斯,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与我们最近又最远的距离。作为60后,曾经以为自己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有着天然的了解。真正到达这里,才发现,这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气质、传统和文明与我所知道的那个片面的俄罗斯相去甚远。斯拉夫民族的孤傲、历史的沉淀,只有近身感受,才明白俄罗斯是“伏尔加船夫曲”坚韧、“喀秋莎”骄傲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浪漫的综合体,浸润其中,定能收获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次途经俄罗斯,只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个城市,前后3天时间,只是跑马观花。但是,每走一地,每看一个景点,俄罗斯辉煌的过去都令人震撼。
在莫斯科,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游览了有地下艺术殿堂美誉的莫斯科地铁。在阿尔巴特步行街自由散步,细看手工艺人的劳作,围观文化艺人的表演,和普希金与他的妻子的塑像合影......。在圣彼得堡,游览了公元1714年彼得大帝亲自督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喷泉园林宫殿夏宫;在普希金城叶卡捷琳娜宫殿花园里,目睹了举世无双的琥珀屋;在圣彼得堡大教堂,体验了宗教的神圣和威力……涅瓦大街是在圣彼得堡来来往往经过最多的一条街道,也是导游介绍最详细的一条街道。这儿有有美轮美奂的皇宫,有传奇色彩的教堂,有三个世纪傲立不倒的皇帝雕像,可以说,这里浓缩了俄罗斯帝国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俄罗斯近代史活的博物馆。
与中国城市中很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艺术雕塑不同, 俄罗斯城市中随处可见战争英雄雕塑和历史纪念碑,展示着国家对民族英雄的记忆。位于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花岗石平台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墓前燃烧的火炬昼夜不息。这是在向世人昭示:俄罗斯人永远记得自己的苦难历程,永远不会忘记战争带给民族的深刻伤痛。然而,俄罗斯却有她迷离的地方。俄罗斯民族常常表现出性格上的“双重性”:一方面性格刚烈、勇猛剽悍、尚武善战,在历史上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另一方面又多愁善感、犹豫彷徨、优柔寡断。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幅员辽阔的国土,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又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没有时间观念。加之宗教渗透,宗教信仰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亦如遍布宫殿的大理石般坚硬冰冷,又如十字架上的圣子般悲天悯人。
俄罗斯文学也如她的国民性格一样,简单复杂、粗犷细腻、浪漫深沉、激越哀怨交织缠绵在一起,就像深藏不露的俄罗斯套娃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少内涵。 今天的俄罗斯,和日新月异的中国比较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然而,“一个灵魂,只要还懂得忧郁,就是充满希望的”。产生过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列宾的色彩,产生过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雄文和列宁的宏图,产生过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罗蒙诺索夫、加加林的这个国家,一定会度过不得不烧掉钢琴来取暖的寒冬,从春天迸裂的冰层里,探出它北极熊般伟岸的身躯。我怀着“天鹅湖”般的心情,矛盾而忧郁地,关注着。
1.《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18867.html